分享

三更半夜,妙玉被强盗轻薄后掳走,为何又能安全的在瓜洲渡口现身?

 小涵读书 2021-07-12

妙玉是最奇葩的女子,她的命运结局也最奇葩。

  


《红楼梦》一书未完,但是从金陵十二钗的判画、判词、判曲中可以知道她们的结局,妙玉的信息也不少。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其断语云: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判曲里唱道: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白玉遭泥陷”这些词句明显透露出妙玉的结局——无暇美玉终被世俗所染。

《红楼梦》续本第一百十二回“活冤孽妙尼遭大劫”。贾府此时已经被抄家,荣国府里的大观园早已不是安全之所,家贼、强盗勾结,抢夺贾家财产早已成风,在强盗出没之际,因见妙玉长相超凡脱俗,顿起歹心,在三更半夜用闷香将妙玉迷住,趁乱将其掳走。原文如下:

  


且说伙贼一心想着妙玉,知是孤庵女众,不难欺负。到了三更夜静,便拿了短兵器,带了些闷香......那个人把刀插在背后。腾出手将妙玉轻轻的抱起,轻薄了一会子,便拖起背在身上。此时妙玉心中只是如醉如痴。可怜一个极洁极净的女儿,被这强盗的闷香熏住,由着他掇弄了去了。

妙玉被强盗掳走,结合她的判画、判词、判曲来看合情合理,但是从脂砚斋透露的信息看,妙玉的最终还是从强盗手里逃了出来,最终出现在瓜州渡口与刘姥姥相逢。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带着孙子板儿到贾府里报答人情。

机缘凑巧,贾母想找个积古的老人闲谈。刘姥姥变着法子与贾母拉近关系,在此期间,贾母宴请刘姥姥,并带着她到妙玉的栊翠庵内品茶。妙玉亲自用成窑杯奉茶,贾母喝了一口后顺手将喝剩的茶递给了刘姥姥。

事后,婆子们将杯子收回来时,妙玉忙命: “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脂砚斋批注: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

  


从脂批中不难看出,妙玉最终出现在瓜州渡口。瓜洲是千年古渡,也是人们往来的交通要道,妙玉为何会被强盗掳走后,安然出现在这里呢?

其实并非她的佛法无边,而是她有宝物在身。

妙玉出身官宦之家,虽然是修行之人,但绝对是一个生活品质奇高的人。刘姥姥跟着贾母去她那里品茶的时候,妙玉私下里拉着林黛玉和薛宝钗去喝私茶,宝玉悄悄跟在后面,在她的禅房里,她是这样招行三人的。

她给薛宝钗用的茶具是瓠(分瓜bān)瓟(páo)斝(jiǎ),是一种在模具中生长出来的葫芦制成的酒具,在这里用酒具代替茶具来吃茶。在杯子的后面有两行小字,第一行写的是“晋王恺珍玩”;另一行小字是“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

她给林黛玉用的 “杏犀(qiáo)”,是由黄色透明的犀牛角制成的分酒器。

她给宝玉用的是两件茶具:一件是她平时用的“绿玉斗”。宝玉提出异议时,她又拿出一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

  


这四件茶具名贵异常。宝玉不识绿玉斗,嫌弃妙玉不好好招待自己时,妙玉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贾府历经百年富贵,竟然找不到一只绿玉斗,由此可知,四个茶具的价值非常高。

妙玉被强盗掳走后,这些东西自然也会一同被掳走。

身处强盗之手,妙玉自然会想办法自保。强盗的本意不在妙玉而在于钱财,他们没有宝玉的眼界,自然不知道四个茶具的价值,但是妙玉却是心知肚明的。人生困顿之际,她必然会用杯子换钱,从而获得自由之身。

所以,从妙玉在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面前显示四个杯子的价值,以及她扔掉的成窑杯到了刘姥姥手里,两人最终在瓜州渡口相逢的事实来推测,妙玉能流落瓜州渡口,其实是靠了四件或者更多名贵茶具,才逃出了火坑。

  


悲剧是什么?其实不是死亡,而是承受着难以忍受的侮辱活着。妙玉“风尘肮脏违心愿”,一世高洁堕入了最肮脏的泥潭,但是她仍要存活修行。精神死亡,肉体存活,这样行走于凡尘,不仅是她自己的痛,也是曹雪芹的痛,更是那个末世所有高洁女子的痛。

声明:本文系资料重点引自《乾隆庚辰四阅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胡适藏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郑振铎藏本》【文/小涵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