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海兵的兵

 小溪语文 2021-07-12

今天给大家讲讲我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兵。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那个时代的人名字常常有个“兵”字,这是很普遍、很正常的。当然,父母给我起这个名字似乎也没费什么劲,因为我哥叫“军”,所以就顺手把“兵”赐给了我。我父母大概想组建一个军队吧?(笑)

先来看甲骨文中的“兵”。

从这里看出“兵”是个会意字,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的上部是”,短斧之类的东西,箭头表示斧刃的方向;下部是”( gǒng),双手的意思。整字表示“双手持斤”,很威风,很肃杀的样子。

再来看看金文的“兵”。

          最后来看看小篆的“兵”。

“兵”的本义就是“兵器,武器”,当然这是泛指,所有的武器都可以叫“兵”。比如“兵器工业”,即指制造枪炮子弹飞机坦克的工业。古代兵器种类可能比较少,《荀子·议兵》中就有这样的话:“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由“武器”可以进一步引申为“持武器的人”,即“士兵、战士”。例如《资治通鉴》中的“草木皆兵”的故事: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兵”和“卒”是和区别的。

“卒”虽然现在在“士兵”义上可以和“兵”互相解释、换用,但在古代造字的时候,它们的出发点和侧重点是不同的。

请看金文的“衣”字和“卒”字。

  

再看小篆的“衣”字和“卒”字。

你会明白,“卒”是指事字,在“衣”的基础上添了向左下倾斜的一笔,这一笔长长的,应是指事符,整字是指衣服上有特殊标记的人。也就是说,“兵”强调手里有武器,是战斗人员;“卒”是军队里的后勤保障人员,例如养马的、做饭的,是非战斗人员。

由一个一个的“士兵”组成的群体,就是“部队、军队”的意思。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赵亦盛设兵待秦, 秦不敢动”。

“军队”所从事的活动叫“战争”。例如《孙子兵法》中的那句名言——“兵者,国之大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