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睢宁”

 小溪语文 2021-07-12

不论是回我家,还是回媳妇家,我们在家呆的时间并不长,顶多一个礼拜。古代的游子,是长期离开家乡的人,因为时间的积累,便浓郁了思乡之情。现在社会发展了,交通便捷了,回家不再是个难事,难的是不能在家久住。所以,我们回家,都被人笑话成“走亲戚”,蜻蜓点水般,昙花一现。我们和家乡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是朦胧的,是游移不定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像我们这些常年在外讨生活偶尔又能回家的人,可称为现代意义上的“游子”。
两个游子已经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没有她,我一辈子也不会知道“睢宁”这个地方。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睢宁”。
​“睢宁”名称的由来
相传徐国国君来到邳地,发现有许多短尾鸟,时人统称隹(zhuī)鸟。隹鸟在这里大量繁衍,成为一害。徐国国君听臣子报说,彭祖篯铿曾烹制味道鲜美的雉羹奉献给尧帝,彭祖后代多擅长烹饪隹鸟,可以用这种方法除掉隹害。于是国君封彭祖的一名后代为“除隹重臣”,让他为自己做隹鸟食物,并将这种美食推荐给周王。周王非常喜欢,并来到邳地参观,看水上隹鸟飞翔,心情愉悦。目睹隹鸟,目与隹合而成“睢”,于是这条水系便名为“睢水”。睢水流域在汉初建制为“睢陵县”。后来睢水连年泛滥,人们期盼安宁,于1218年改称睢(suī)宁县,取“睢水安宁”之意。
睢宁的两件古物


一是汉画像石牛耕图。此画像石出土于睢宁县双沟镇,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并印在博物馆的门票上。牛耕图冲破了汉代以贵族生活为主的选材传统,以农家生产活动为题材,在描写农夫呵牛扶犁耕作时,加入了“箪食壶浆”的妇人和车旁的小狗,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整个画面有静有动,有远有近,布局紧凑合理,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无论从历史研究还是从艺术角度去看,都是弥足珍贵的艺术瑰宝。
汉代画像石(砖)在徐州有大量出土,下面挑选一些,供大家比较欣赏。


二是铜牛灯。铜牛灯出土于睢宁刘楼的汉代墓穴,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汉代文物的精品。铜牛灯为水牛驮灯的形象,由牛身、灯座和灯顶组成。水牛昂首站立,牛体中空,可盛水,牛背中心有圆洞,上置圆筒形灯座,灯座有顶盖,牛两角中空作为通道,与顶盖相连,烟可借两牛角进入牛体进行水解,起到环保作用。铜牛灯反映了当时铜器加工的工艺水平和人们的环保意识。

铜牛灯的制作材料、设计原理和出土于河北保定满城汉墓的“长信宫灯”极为相似,只是形象不同。

睢宁方言撷趣

​先讲一个小故事。那是在人民公社时期,老百姓为了积攒农家肥,到处抢粪。有一次,一个老乡赶着拉粪车跑到当地驻军那里,问卫兵:“俺去里边拉大粪,还管?”卫兵不是当地人,不懂,就说:“管!”于是老乡高兴地一挥鞭子,“嘚儿,驾!”拉粪车撒欢往里跑。卫兵瞬间石化了,这什么情况,我说管你还往里跑!一秒反应过来后赶紧追上去,边追边拉枪栓:“站住!再不站住我就开枪了!”这事差点形成政治事件,经领导调查后才小事化了。

睢宁话的“管”就是河南话的“中”,石家庄话的“沾”,普通话的“行、好”,英语的“OK”。“还管”就是“行不行”的意思。

睢宁地势低洼,又是黄河故道,所以地面积水较多。流动的叫“河”;不流动的,大的叫“湖”,小的叫“汪”。村前屋后,到处是“汪”。“汪”和睢宁百姓息息相关。表现在语言上,“汪沿儿”,就是水坑边儿;“板到汪里”,就是扔到水坑里;“汪当央”,就是水坑中间。
有几个词可以和峰峰方言做到无缝对接。
板,这个字只是个替代字,正确字形我一直没掌握。动词,扔、撇、摔、掼等意思。峰峰话里“板跌”,就是和人摔跤或自己跌倒的意思。几年前,睢宁街头刷着巨幅招海员的广告,有人就窃窃私语:可别信那个,一有什么情况就把你板海里去了。
角,读如爵,甚至可以更浊化一些。“骂人”的意思,类似于普通话里的“口角”。例如“角人”、“甭角俺”,峰峰和睢宁之间绝对用不着翻译。
龟孙,骂人的话。峰峰音浊,念成“龟松”,但不影响理解。
睢宁话一些别致的现象。不说“看”,多说“望”;不说“毛巾”,说“手袱子”;不说“自行车”,说“脚(juo1)压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