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田录》是一本怎样的书

 小溪语文 2021-07-12

《归田录》是一本怎样的书

七下第三单元的文言文是《卖油翁》,选自《归田录》。

而我在读其它书时似乎也看到有材料引自《归田录》。

但是,我对《归田录》不甚了解。

遂搜集资料,辑成一简短介绍文。

《归田录》的作者是欧阳修(1007-1072),庐陵人,“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北宋文坛领袖,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苏轼有师生之谊。欧阳修幼时家贫,其母曾以芦荻画地教其习字。十岁时,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在文学观点上欧阳修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成就最高,苏轼评其文“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今属安徽省),开始写作《归田录》。因为是晚年辞官闲居时作,所以以“归田”来命名其书。次年(1072)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

《归田录》是笔记体散文,多记朝廷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总共二卷,一百十五条。

关于《归田录》的写作缘由,在《归田录》自序中,欧阳修写道:“《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备闲居之览”也许是谦虚之辞,欧阳修有意识地记录一些正史不收的事实以备后世研究之用,这也许是其真实的写作目的。

欧阳修辞官后,远离了政治漩涡,会更客观地叙述事件。做过官,尤其是做过大官,一定能看到常人不易看到的真相。在职时写,难免会有各种顾虑和忌讳,辞官后便可以畅所欲言了。

《归田录》实际上是欧阳修去世前一年写就的,说句不好听的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时所说的话可信度更高。

欧阳修做过官方历史的编纂者,也私修过历史,他一定知道对历史事件采纳、叙述、评论会受到当权者的干涉,或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很可能对某些事件不能写入正史而遗憾过、愤怒过、痛心疾首过,所以在写作《归田录》时,他会更尊重事实,更客观描述事实。

这样,《归田录》当是正史的有益补充。虽同为笔记,和《世说新语》相比,应该目的不同,趣味不同。

有时间,一定通读《归田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