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速记忆法》读书笔记(八)

 小溪语文 2021-07-12

第二章 快速记忆的方法

《快速记忆法》读书笔记8

八、分门别类  有条不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人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现象的总结,对有某种相似点的人或事物,我们往往能举一反三的联想起来。例如讲英雄黄继光,就容易想起邱少云、董存瑞、向秀丽、雷锋、张海迪等名字;讲到建筑类的瓦,自然易于想起砖、水泥、钢筋、木材等。人们为了工作上的有条不紊,常常要分门别类,反映存在的记忆若需保持得好,亦要如此。

心理学家们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向被试者呈现写有如下名词的条子:狗、桌子、狼、楼房、椅子、茅舍、房子、猫,让被试者记下后回忆重述出来(可不按原秩序回忆)。被试者重述为:狗-狼-猫;楼房-房子-茅舍;桌子-椅子。很明显,虽然被试者未得到提示分类,但信息在贮存进大脑时自行分类了。要是能自觉地给事物分类再认记,大脑在接受时负担更轻,再现得更快。将事物分好类再记忆的方法,叫作“分类法”。

下面有12件事物名称,不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看一遍后能就记住几个呢?请试一试:

砖头、汽车、手表、眼镜、木材、轮船、衣服、水泥、雪橇、手套、钢筋、飞机。

能记住7个就算是记性好的了。如果事先提示这些物品可分三类: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建筑材料,你可能看一次就完全记下。再看下面分好类的12个:

文具类:钢笔、墨水、笔记本、书包。

卫生用品类:毛巾、衣架、肥皂、刷子。

电器类:收录机、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

这次看后可以完整回忆出来。可见,记忆内容繁杂而量多时,用分类法就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分类容易记呢?这是因为类似的东西易于彼此联想,反映在大脑里就是我们说过的暂时神经联系易于建立。我国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曹日昌教授说:“在人的记忆活动中,对材料的分类分组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人的经验是分类保持的,唤起过去的经验(回忆)也要借助于经验的类别范畴。”这里讲的“分类保持”,就是记忆同类事物的脑细胞间建立有暂时神经联系。

使用分类法时要注意符合大脑的一个特点,即一次记忆内容不要超过7个单位。心理学家的许多实验表明,记忆的内容虽然永远填不满大脑,但在短时的记忆活动时,大脑一般接受不了超过7个单位的量。不过有趣的是,这个“7”可以是单个体,比如7个互相没有意义联系的字;也可以是7个词,尽管这些词的字数远远超过7;甚至二三十个词归作七以内的组,大脑也可以接受。因此,分类时不要超过7个组,每个组内的数也不要超过7个。

分类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最好是按事物本质特征分。在不易找到本质的共性时,也可以按用途、颜色、重量、形态、气味等标准分。有时,最好有几件不好归类的,可合成一组作为“杂类”,由于其特殊,记起来也容易。

一切课本都是按分类原则组织的,分类法的实用价值可想而知。一个仓库管理员能记住仓库的存放物,主要依赖分类。售货员、司药、图书管理员等无不得益于分类法。在学习中,可以利用分类法记一些难记的内容。例如记生字时注意区别易混淆的汉语拼音声母“zh、ch、sh”与“z、c、s”,可利用归类法,把易搞错的这两类字分别集中起来,然后各与一个自己熟知的同类字组合在一起,就不会搞错了。像“则”字声母一定是不带“h”的,将易混淆的字“夙、宿、寺、似、粗、孱、蹭、凿、舴”等归为“则”字类。印象不清时,想到它们都是“则”字类的,读舌尖前音。一些常读错的字如“恤”读成“血”,“酗”读成“凶”,“絮”读成“如”,“煦”读成“拘”,可以把它们与“叙”字归类就好记了。假如归了类还不易记,再用连锁法把它们串在一起。上面的“叙”类可以这样连锁:我向你叙述一件事。有一次我去抚恤一位因酗酒而受伤的人,送给他棉絮,他感动的说:“你如同给我送来了和煦的春光。”

记美洲、非洲国家名字时,先用分类法将国名按字数多少分类,再将它们用换字法记下来,记忆的速度就快多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