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当妈时没体验过(着)无力,那估计当了个假妈|育儿杂谈1

 怀众心理 2021-07-12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2年,个案累积2000小时

是否有妈妈,在育儿过程中,从来没觉得【无力】过?

真的几乎很少。我儿子目前还不到4岁,我就已经在他成长的各个阶段体验过无力,更不要说每天因为熊孩子各种行为的失控。

无力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失控。无力是因为我们力不从心。无力是我们不管怎么使劲,都改变不了一些事情。

当我们还没来得及享受刚收拾干净的屋子,孩子又一股脑儿搞的到处乱七八糟;当我们费尽心力在抖音百度上搜寻了很多食谱,满头大汗地做了一桌好菜,但孩子很不捧场,几乎都不吃;当我们花很多力气带孩子参加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活动,但孩子全程都不去参与,就躲在我们后面;当我们拼尽全力给孩子辅导功课,但他就是不配合或者学不会…

我们很无力,因为当孩子就是那样的呈现,我们又能怎么样呢?

除了这些我们似乎还能言之凿凿地说说我们不容易的例子,还有很多让我们无言以对,但我们确实也挺不愿意接受的例子:

一伙伴跟我说,她看已经下午四点了,想把还在睡午觉的五岁的儿子叫醒。估计叫的急了,儿子醒来后对她说:妈妈,我只是起得比较迟,又不是做了什么坏事,你干嘛这么对我?

😄,是啊,妈妈又还能做什么呢?孩子,你真的有起不起床的自由。

我儿子看手机视频,10分钟时间到了,被锁住。他来找我解锁。我说时间到了,就不能看了。他哭着央求。我刚好在忙一个事,就跟他说:那你玩识字游戏,那个没有被锁住。

我儿子马上质问我:玩那个不是也在看手机吗?如果可以玩那个,你为什么不让我把视频看完?

我也是无言以对,于是就又给他解锁了一个时间单元的视频。

我儿子生病,医生有很多叮嘱。我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他的反抗。比如他经常晚上觉得很饿,我想慢慢调整临睡前少吃点,但他一直说:我真的很饿啊妈妈!或者面对我近乎威胁的提醒,他说:生病就生病吧!我先吃了再说。

虽然这些“无言以对”的例子谈不上无力,但本质上也是一种无力。我们有自己关于生活的安排,这个安排涉及到孩子。但孩子有自己的理由不配合。而这些理由也对。我们似乎并不能一意孤行。

这些日常很普遍。

以及每个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有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和特点。我们更是很难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要。

一个初中生妈妈来找我,说他们家已经为孩子的手机使用问题闹的不可开交。父母坚决地把孩子的手机收了起来,亲子关系已经一塌糊涂,一讲话就是吵架。父母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办,无力得很。

当我们和孩子对抗,站在了一个对立面,又如何跟孩子好好相处呢?看起来我们如此苦口婆心,希望孩子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但当我们走错了方向,无力更是亲子互动间必然的事情。

可以这么说,【无力】是亲子养育的常态。越早认清这个现实,接受这个现实,我们反而越能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太有掌控感,太有力量,那么,当孩子长大,他们慢慢有了力量,他们要么被压制太久而抑郁,要么被压抑太久而大爆发,开始叛逆。

所以,父母对孩子早期越多的掌控,会在孩子长大后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无力。

本质上,孩子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的个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生命。所以,我们也要认清这个现实:他/她必然会有自己的想法,情绪,必然会有自己的意愿,方向。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选择,一起走。但我们不可能一直帮他们做决定,不可能一直要求他们往哪里走。

那么,如何面对自己的无力,如何养育孩子呢?

(图片来源:Unsplash 作者:sandym10)

首先,继续强调这个【认识】:养育孩子一定是无力的,这才是常态。因为我们正在面对一个活生生的人,我们不能通过掌控来获得力量。这种认识会使我们在无力时尽量少愤怒,尽量少沮丧、内疚、自我攻击。早日承认、接受这种认识,会让我们在这个现实的基础上,来好好想想: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可以说,这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育儿基础。

其次,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和孩子商量。承认自己无力,其实意味着我们真的做不了什么。那么,就让我们焦虑的主体:【孩子】一起来参与。

比如,关于我孩子睡前要多吃的问题,我后来和他好好谈了一次。我跟他说:“你身体最近一直不太好,所以我们很多地方都没办法去。如果你身体好了,我们可以吃很多东西,去很多地方(列举了一些他有兴趣的地方)。那因为你总是睡前吃很多,很多东西堆在肚子里,难以消化,所以一直没办法好起来。所以,你要不要配合医生的建议,我们睡前不再吃东西?”

我也和他商量了那些他喜欢吃的东西可以在什么时候吃。

他都答应了。第一天有点难受,但还是说通了,我们都认可,赞扬了他。他也很开心。

现在晚上都不怎么要吃的了。

一个还不到四岁的孩子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青春期的孩子了。

再次,父母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也找到能支持自己的资源。之所以我们会无力,是因为我们也只是一个人,我们是很有限的。所以,我们也很需要成长,很需要支持。

养育孩子其实是一件很多学问的事情。多学习,多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特点,会让我们事半功倍。在学习的基础上,多尝试,多去行动,找到和自己孩子最合适的相处模式。

同时又要有弹性,能接受变化。因为孩子一直在长大,每时每刻都不一样,我们也要有这种适应和调整能力。

最重要的,是找到能支持自己的老师,书籍或者团体。在这些地方补充完能量,再流动给孩子。毕竟,我们是比孩子更有能力的成年人,我们还是需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

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无力,但我们不能一直无力。无力让我们承认自己有限,无力也让我们为自己找各种渠道赋能。

(图片来源:Pixabay 作者:Shlomaster)

以上。祝各位父母时时意识到并接受自己的无力,也时时能找到资源让自己充满力量。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