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分析,主体性和政治

 无意识研究 2021-07-12

精神分析,主体性和政治

作者:Caroline Williams

译者:王一迪 

拉康派精神分析实践者,多情的佛学学习者

人和能指之间的关系的最微小的改变,......通过修改固定他[主体]的存在的锚定点而改变整个历史进程。Lacan, Ecrits, op. cit., p. 174

精神分析和政治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如果我们像拉康那样认为 "对语言和制度的研究是理解我们经验的文本所必需的"。如果是通过语言的双重结构,即语言(指作为抽象系统的语言,与个人的实际语言使用相对)言语parole,主体的形式可以被看作是成形的,那么作为社会共同体及其语言基础的意义模式、仪式、神话和符号,就必须成为精神分析理论的资源。然而,精神分析不能是一个简单的历史检索或回忆;主体和符号秩序都是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过去进行建构的。当然,对语言和文化的符号结构进行谱系化说明并不是拉康的目的,无论这样多么有趣。只有在主体内部产生共鸣的社会效应才可能引起精神分析的注意。一些批评家,特别是科尼利厄斯·卡斯托里亚迪斯(Cornelius Castoriadis)认为,这限制了拉康精神分析的政治干预的范围。此外,拉康的结构主义方法将意义分离出来,并将其还原为一种语言规律,然后将其理解为对主体形式的解释。这种形式化的语言方法抛弃了主体不可还原的独特性。对卡斯托里亚迪斯来说,不可能有一个既定的结构或规律能够构成主体,因为任何结构中都有一个生产性的、创造性的元素是不可理解的。卡斯托里亚迪斯与其他一些评论家分享了这一批判空间,这些评论家描绘了拉康精神分析的图景,认为拉康精神分析产生了一种去历史的(ahistoricist)、普遍主义(universalis)的主体描述,而对实践和偶然性都一无所知。对于这两种观点,意义的结构被视为固定的,言语和行动的可能性被视为某种静态的和悲观的不可改变的,没有提供超越和改变强大的符号界的可能性,而强大的符号界仍然与父权法则相联系。因此,保守派和激进派对拉康的解读似乎不安地坐在一起:第一种立场肯定了普遍一般符号的存在,第二种立场质疑这一永久确立的符号法则的意义,并强调象征秩序的开放性、不可还原性以及永久的机构。

在拉康的叙述中,是否有历史、主体和政治的激进历史性的角色?拉康的主体概念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一个不给历史性留下空间的结构主义问题?当然,语言的诡计恰恰在于它不能用一个意义系统来装备或支持主体。在乔治·阿甘本看来,正是这种语言与言语之间的双重衔接,即发音结构与无法言说的主体性的不连续经验之间的共存,构成了人类语言的具体结构。因此,

对于一个存在,他对语言(language)的体验并不总是是区分分为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换句话说,他是一个原始的说话的存在......将没有知识,没有婴儿期,没有历史:他已经直接与他的语言本性融为一体,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任何不连续或差异,而在这种不连续和差异之处可能产生历史或知识。(阿甘本,1993

对拉康来说,这样的成问题的经验反映在语言的共时概念和历时概念之间的时间断裂上。正是这种语言的二元结构使得政治的封闭成为不可能,因为没有一个政治共同体能够真正修补存在中的这种裂痕,包容主体。没有这种差异或未被用的主体性的残余,就不可能有历史或政治,“固定主体存在的锚定没有修改”(拉康),只有一个总体系统,其中主体性将是纯粹的同一性,仅仅作为已经给定的社会世界的反映而被纳入。阿甘本和卡斯特里迪斯就历史对语言和主体性的意义发展了非常不同的说法。前者当然对拉康自己的语言理论更加敏感。然而,这两位思想家在他们对主体性的一个未被用的维度的理解上是一致的,这个维度不是作为能指的主体(对阿甘本来说是实验语言,对卡斯托里亚迪来说是激进想象),它破坏并抵制政治形式的秩序、逻辑和意识形态的封闭。正是这种不受约束的主体性的维度,不断地协商意义,将主体以外的东西释放到历史和创造的空间。

可以说,拉康对主体的精神分析叙述,只要它对这种语言经验保持敏感,就可以把重点放在政治的语言构成上。这种立场挑战了对拉康语言理论过于正式的解读;它进一步认识到语言中的创造性和破坏性空间,在这种空间中,未被占用的主性维度可以发挥作用。意义通过对主体可用的意义建构的可能性施加表征限制来维持政治的形式。因此,它也可以被看作是创造了主体认同政治结构的模式。同时,语言必须被视为破坏政治秩序和凝聚力,使其形式参差不齐,难以驾驭。社会纽带是由话语及其预设的力量建立的;这种制度恰好将自身保持在它们能够保持其基本的符号和标志的程度。正是在这里,起源和出现的创始时刻被创造出来,也正是在这里,它们同时被裂开并被要求对自己做出解释。就像德里达对语言的表征结构及其主体对应物的解构一样,拉康的分析指出,政治和主体的概念是根本不完整的,总是被身份的复杂性所过度决定,这种复杂性不仅抵制被纳入,而且在统治政治秩序和社区的语言规则中也是不可表达的。正如阿甘本指出的,一个社区,一个主体,诞生于语言实验,不能采取形式或预设。

如果拉康的主体理论打开了与历史的这种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自己,那么它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以及与阿尔都塞在其最后的著作中所讨论的偶然唯物主义思想的关系如何呢?尽管阿尔都塞的说法与此相反,但精神分析并不容易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

马克思和拉康能够被有效地合起来吗?我们已经注意到,阿尔都塞在其意识形态理论中对拉康概念的利用相当片面,而在拉康的著作中,对于什么是公开的社会的,肯定很少给予关注。然而,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之间的这种关系值得关注,尽管它带来了困难,特别是考虑到上文提到的对精神分析和政治的探索。

……关于主体问题的两种马克思主义观点,两者都探讨了与历史和知识有关的主体的社会构建。卢卡奇提出“物化”reification的概念,以解释社会主体的原子化,他们生活在一个单维的环境中。阿尔都塞努力探索意识形态构建特定形式主体性的方式。事实上,后者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质疑机制与拉康通过镜像阶段对主体的构建产生了共鸣。与所有将概念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个问题的情况一样,一个问题的某些要素可能会污染另一个问题。阿尔都塞在考虑意识形态和科学之间的概念距离时,设法解决这样的困难。让我们回顾一下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核心表述:“意识形态体现了个人与其存在的实在状况的想象关系。”这两个拉康的概念被利用和应用时,其概念的特殊性受到了不当的关注。实在界的关键概念被阿尔都塞与存在的实际条件等同起来,而实在界这个概念不同于任何表征理论。同样,想象的概念也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论化,而是与再认(recognition)的过程相一致,而不是与之相反,异化的经验模式,误认,也没有得到任何详细考虑。此外,阿尔都塞的斯宾诺莎式经验主义批判和他对现象学思想的拒绝——特别是其黑格尔式的表述,使他对实在的概念的部署(和误用)似乎与他的反经验主义不一致。鉴于拉康话语中的黑格尔哲学的痕迹,那么他对拉康的应用当然是不知可否的。

.......阿尔都塞将主体构建为意识形态的影响所固有的问题也得到了考虑。重要的是,阿尔都塞没有说明意识形态国家机构的物质性与主体的构成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是如何内化的,以及它是如何产生主体化的效果的。姆拉登·多拉Mladen Dolar注意到阿尔都塞主观化的空洞姿态个人的一部分不能成功地进入主体,它是一个前意识形态pre-ideological“前主体的”presubjective原初质料(materia prima的元素,一旦主体性被构成,就会被它困扰。撇开阿尔都塞的原初质料的地位不谈,多拉的观点是把质描述为永恒的和内在的主性生产。主体的构成不可能只有一个单一的事件,因为不可能有根据任何符号法则的绝对固定的主体。 那么,根据主体在意识形态中可能占据的位置和功能来看待主体是不可能的。按照拉康的观点,这被视为掩盖了主体和政治中固有的乏,这种乏是所有意识形态纳入机制的基础。符号的游戏不能简单地把主体圈在一个单一的关系中,而是必须不断地改造自己,以激起对现实的符号性纳入。这就是意识形态与想象、虚幻和主体的欲望的关系。多拉认为“实在界有一个的内核,它从内部阻止了自我建构,破坏了自我关系中的任何微妙的平衡,是主体性[和政治]所围绕的创伤点。”

根据这一观点,实在界必须在拉康式的构造中被理解为刺破符号界。如果我们希望调查并质疑政治作为一种稳定的秩序或作为一个透明的共同体的逻辑,那么分析应该扩展到实在界的矛盾影响。这种分析认为,政治总是开放的,偶然的,破裂的,一个不平坦的地形,其闭永远不可能是绝对的。政治上只能试图建立和维持一种人为的统一。因此,意识形态必须将实在界的影响纳入其中;如果它能够将矛盾和错位合理化,那么它在符号秩序中调节意义的功能就会持续。虽然这种话语规则是人为的,内部断裂的,但如果我们用权力来表示一种任意建构已经被抹去客观性,那么它也是一种权力行为。这种观点努力考虑的不仅仅是根据能指的逻辑对主体的理解,更多的是这种逻辑的不可避免的失败对实在主体的要求。此外,这是一个在拉康和阿尔都塞的作品以及那些解他们的人之间发展出来的某些相似之处的视角。

毫无疑问,在这两位思想家的著作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平行的概念。然而,我们在上面多次强调围绕着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使用相同的概念所存在的问题。相似的意识必须适用于思想的融合和思想家之间相似立场的认同。我们已经特别提请注意与主体概念有关的这一困难,在它所处的问题之外,是没有意义的。每个概念都必须被充实,以免其本体论基础被视为理所当然或被忽视。

在认识到所涉及的风险(这些风险在我们转向德里达的哲学时将变得明确和不可逾越)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在多拉所说的实在的原初质料和阿尔都塞后来著作中的偶然唯物主义之间找到相似之处?事实上,这两个概念的轨迹都把我们带回到主体的问题上,尽管这个过程绝不是一个倒退的过程。偶然唯物论被描述为一种唯物主义的相遇,它可以采取许多不同的方式。唯物主义不必指野蛮的自然,也不必机械地解释自然秩序的运动;相反,唯物主义可以是一种铭记(inscription,一种声音,一种能量,一种力量,一种becoming。拉康也把实在描述为一种遇,尽管他对它进行了限定,说它在精神分析中更经常是一种错过的。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实在暗指一种生产力或存在中的剩余,这种生产力或剩余通常是通过它的符号性效果,即通过言语来体验的。它也“存在”(在虚幻的意义上)在主体经验的创伤内核中,在欲望中,在主体的肉体经验中。如果实在能够偶尔戏剧性地解开形式,通过使其意义中心崩溃,它也会解开主体统一经验的所有尝试,并引出一个称为知识的意义系统。

阿尔都塞提请注意到他和拉康作品中的相似之处是正确的。后者的主体理论以相当重要的方式补充了前者的理论。与意识形态有关的主体的不完备构成,现在可以理解为它对这种意识形态构建的抵抗。同时,拉康对主体的叙述带来了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哲学谱系,这有可能破坏其表述。拉康的结构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结构主义,他对哲学的解读往往是弹性的,有时也是工具性的。拉康是否逃避了主体的悖论?他的主体概念是否预设了一个笛卡尔的基础?拉康声称,精神分析是建立在笛卡尔怀疑的结构之上的。的确,没有笛卡尔,就没有弗洛伊德。与南希和拉库瓦拉巴特相反,齐泽克认为拉康暴露了我思故我在的过度内核和表征中的漏洞。这种在阅读中的遭遇的差异本身就适当地表明了主体性的悖论,它产生了所有关于主体的概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