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名将郭子仪

 华州之家 2021-07-12

唐代名将郭子仪
作者:闫广勤

在华县的古代历史中,曾出过许多有名的人物,但能在中国历史上占一席之地,彪炳史册,经久不衰的著名人物,当首推唐代名将郭子仪。他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入侵,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


郭子仪于武则天当政时期的神功元年(696)出生于华州郑县,即今华县,其出生的村庄今称西马村。郭子仪曾在《让华州及奉天县请立生祠堂及碑表》一文中说:“华州是臣所生之地。”郭子仪家族是华州的世家大族,其先祖于西汉时已定居于此。历代祖先多任官吏,为仕宦之家,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曾任渭、吉、绥、寿四州刺史。郭子仪自幼练文习武,20岁左右时参加武举考试,以成绩优等补为左卫长上(一种低级武职),从此步入军伍,成为职业军人。以后累迁,至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做到天德军使(一种高级武职)兼九原(今内蒙临河县东)太守。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了朔方节度使,率军平叛。朔方节度位于今宁夏、内蒙交界一带,是唐王朝的重要军事力量。郭子仪受命后,率强悍的朔方军自西向东,直捣叛军占据的今山西、河北一带,屡战屡胜,沉重打击了叛军的后方及补给基地。但叛军前锋相继攻陷了唐朝的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唐玄宗率太子等出逃。太子来到朔方节度的大本营灵武(在今宁夏),即位为唐肃宗(唐玄宗被尊为上皇)。郭子仪率军回师灵武,成为唐肃宗当时唯一依靠的军事力量。郭子仪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兼朔方节度使。至德二载(757),郭子仪担任关内、河东副元帅,率15万大军相继收复了长安、洛阳二京。此战使郭子仪获得极高的声望,被史臣裴垍称为“功盖一代”。唐肃宗也当面对他说:“国家再造,卿力也。”郭子仪还因此功兼任了中书令(宰相之职)。中书令一职,郭子仪担任了24年,因而当时人尊称他为“郭令公”。乾元二年(759),在与安史叛军的相州(今河南安阳)会战中,唐军大败,郭子仪被解除兵权。宝应元年(762),他又被起用,任命为兴平、定国副元帅,进封汾阳郡王,平定了绛州(今山西新绛)兵变。唐朝时的“郡王”是爵位的一种,是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荣誉称号,并不是分疆裂土的某一地之王。郭子仪封“郡王”而命名为“汾阳”,是因为当时为了对获得同一级爵位的人加以区别,而在各自的爵位前加一名称。这个名称往往以受爵者姓氏始祖得姓之地命名。天下郭氏共认其得姓之地在汾河(在今山西省)之北,故称“汾阳”(水之北为阳)。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并不是在今山西汾阳县为王,更何况今汾阳县在唐时并不称汾阳,而称西河。

郭子仪画像(华县赵安稳绘)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安史之乱被平息,但吐蕃却从西大举入侵,占领了长安。郭子仪以关内副元帅的身份,组织关中各地的唐军,赶走吐蕃军队,再次收复了长安。永泰元年(765),吐蕃、回纥等部族30万人再犯关中西部,长安危急。郭子仪只有一万人马驻守泾阳,他“单骑见回纥”,说服回纥与唐军联合共击吐蕃,大获全胜。以后,郭子仪率朔方军驻防关中西部,防备吐蕃入侵长达十数年(郭子仪的详尽军事活动,见本书《郭子仪的军事生涯》一文)。大历十四年(779),唐德宗即位后,诏郭子仪回朝,赐号“尚父”,进封太尉,免去全部军职。建中二年(781),郭子仪病逝,享年85岁。

郭子仪为唐室中兴,国家安定而披肝沥胆,凡遇危难,都欣然受命,锐身赴任,亲解其纷。他功高位显,招来皇帝的疑忌和权臣的倾轧,却表现了顾全大局,大智若愚的态度。他掌兵处外,并不拥兵自重,朝廷诏命回京,一向是“朝闻命,夕就道”。把持朝政的宦官鱼朝恩,忌恨郭子仪,派人掘了郭子仪在华州的先人坟墓,朝野人士恐引起两派争斗,但郭子仪却说:“此天遣,非人患。”委曲求全,避免了内部纷争。他忠诚国事,不徇私情。绛州兵变的首犯王元振原为郭子仪的部将,郭子仪到了绛州,王元振得意非常,认为自己为郭子仪重掌兵权立了大功。但郭子仪斥责他说:“大敌当前,你倡乱作恶,如安史叛军乘乱而入,绛州则失。我岂能领你的私情而破坏国家法度。”遂将王元振及同党斩首。

郭子仪与回纥结盟(新加坡炯灿绘)

郭子仪一身担国家安危20多年,平乱复安,抵御外寇,功盖一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二十四史中的《旧唐书》、《新唐书》皆为他立传,当代权威工具书《辞海》、《辞源》、《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大辞典》等都有对他的介绍。历代各种历史专著、历史教科书,凡讲到唐史,讲到安史之乱,无不提及郭子仪。从郭子仪建功立业时起迄于今,对他的评价都很高。郭子仪的同时代人、著名诗人杜甫称“郭相(指郭子仪)谋深古来少”、“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郭子仪的同时代人、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称赞郭子仪“文经武纬”,“宽身厚下”,“沉谋秘于鬼神,精义贯于天地”。唐末诗人司空图写道:“华郛惟郑,郭氏旧乡,始终敬慎,千古汾阳。”到了现代,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名将传》一书,称“郭子仪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军事家。”毛泽东主席对郭子仪也很熟悉,认为“郭子仪这个人很有政治头脑。”

郭子仪功高德广,得到历朝的尊崇。他去世后不久,就由唐德宗批准,配享武庙,绘图凌烟阁,这是对去世武将的很高褒奖。以后各代的皇帝朝廷对郭子仪也很推崇。南宋高宗赵构,就经常以郭子仪的忠君不二要求自己的臣下,曾称赞武将杨存中为“朕之郭子仪也。”郭子仪寿命长、官职高、子孙多、财产广,这是封建社会人们的最高理想,故在民间对郭子仪也是尊崇有加。许多地方都有或曾有过郭子仪的祠、庙(如陕西的华县、彬县),有塑像、壁画(如陕西韩城大禹庙),有年画(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卸甲封王》),有戏曲(如《打金枝》等)。有关郭子仪的传说及工艺品更是不胜枚举。

郭子仪八子八女,孙辈数十人,因而后裔繁衍,人数众多,许多省市及台湾地区都有郭子仪后裔,海外华人华侨中的郭子仪后裔也很多。他们缅怀祖德,慎终追远,经常回到华县寻根祭祖,向这位为中国历史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军事家,表达自己的尊敬怀念之情。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闫广勤

整理编辑/郝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