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习教学的“戒三贪”与“多四让”

 一直往前 2021-07-12

这两堂课我用这么一句话来说,也是我们复习教学的要求,就是:戒三贪,多四让。

我先讲戒三贪。

一、戒贪多。老师们,今天这两堂课,特别的简单。比如:欧阳春玲老师讲语境推断法,贺玲玲老师讲试卷当中的诗歌鉴赏第二题,都特别简单,删繁就简,学生就有了思考。这段时间我都在听高三的复习课,宁远我没来,但是北边的几所学校有个共同的特征:老师很希望把自己平生所学的知识在一堂课40分钟当中倾囊相授。但是我们听完之后几乎是没有多少收获。换句话说,老师上了和不上几乎是一样的。也许你发一张答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许比你在台上讲了40分钟更有效果。为什么?因为多了,学生没学到什么。老师教得过多,学生自然就学得少。评课时我经常讲的一个观点就是:以少胜多,少就是多,小就是大。我们的复习课一定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

我们的试卷讲评课怎么体现呢?今天贺玲玲老师给了一个很好的示范,那就是学情的定位。这个学情如何确定?一个是学生答题情况;第二个是这个阶段的复习内容。她这堂课的重点是解决学生在诗歌鉴赏当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好的示范。

二、戒贪全。面面聚到,每个点都要讲,这是不对的;只讲某一点,不讲某一类,也是不对的。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欧阳春玲老师昨天讲文言文翻译,讲了哪些?她讲了采分点: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省略句和特殊句式等等。他也讲了文言文翻译方法:增、删、换、等,这就是求全。一旦某个东西求全的时候,它一定会有很多思维的漏洞。今天我们听课的时候就发现你所讲的什么增、删,对他们说没用,他们都知道。你讲词类活用他们也知道。但是他们在做题的时候总是失分。为什么?因为在我们教学当中,学生他不会联系语境翻译。而翻译的“类”就在这里,所以今天欧阳春玲老师这堂课真的很棒。我们就要把这个“类”作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怎么联系语境?有三句话:这话是谁说的,谁做的?是对谁说的,对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在什么情况下做的?这就是语境。这三句话是王尚文老先生书里得来的。他讲了一个例子。阿Q被押上刑场的时候,他万念俱灰了。这时突然在人群中看见一个熟悉的面孔——吴妈。阿Q这时候就很有精神了,于是大喊一声“20年之后……”,还没说完,后面是省略号。为什么没说?因为吴妈压根就没看他。就这个情境如果我出个题:请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你怎么回答?很多同学回答不出来。其实这是意图问题。这个人的说话意图是什么?阿Q这个话对谁说的?对吴妈说的。他什么情况对吴妈说的?为什么说?是因为阿Q想在在吴妈面前显示出一个男子汉的形象——自己多男人。但是为什么不说了?因为吴妈,压根就没看,他表示很失望。这个例子对我印象特别深刻,这就是语境。我们学生要有这样的一种意识,我认为翻译也是这个样子。今天我们欧阳春玲老师,这个地方讲的特别到位。一个学生在联系语境推断思考的时候,题目一下就做出来,比如说:“致”字、 “竟”字的意思,根据语境自然而然的出来了。所以试卷讲评课一定要注意一个类别的问题。

三、戒贪快。这个“快”是大容量快节奏。但是那么快,学生能接受吗?我觉得好的教学是慢的艺术。什么慢?第一、学情慢慢分析。不管是复习课还是试卷讲评课,你一定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个了解,这个了解是慢慢的。课前一定要好好的做这样的分析,备课就要做这个事情。第二、在课堂当中老师要慢慢的观察。我们为什么为什么要慢慢观察?因为我们要寻找最普遍的问题,这个普遍问题就是学情,就是教情。所以老师要观察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学生答题的情况,必须要到学生中去,来看学生在答这个题目的时候,他是怎样的,然后有哪些同学是那样的,然后把那一个样,拿出来进行讲解。第三个,重点难点慢慢引导。今天我们贺老师就快了,动作也快,节奏也快,讲话的速度也特别的快,是吧?要慢,一定要慢慢地引导。好的课绝对是慢慢的引导的。

这是我讲的戒三贪,接下来我想说的是多四让。

第一:让自己静一静。今天欧阳春玲老师让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你看好安静。今天贺玲玲老师有个环节,一听我就很舒服了,尤其是最后学生做的时候,贺老师没说话了,那一刻开始我觉得很美,学生他做的特别安静。所以一定要让自己静一静。在课堂上有时候老师真需要保持沉默,为什么?因为当你讲得不出彩的时候,你不如不讲。讲得好,当然可以多讲,你讲就能激发学生思维,多讲讲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很多情况之下,我们讲不精彩,怎么办?那就让自己静下来,让学生表现自己。

第二:让学生写一写。今天的翻译我觉得要想改进的话,还要让学生写。光说说是没用的,还要写一写,在黑板上写可以,在纸上写也可以,一定要有写的过程。

第三:让学生评一评。两位在课堂上做得很好,就让学生打分,你打多少分,我打多少分。打分这个地方还要注意要及时的引导。今天欧阳春玲老师很多地方做得很好,但评议的时候如果再及时点就更好了。你性格比较缓慢,所以你就太慢,贺老师就太急。比如讲“苟”字的时候,你虽然后面讲了。但那时候学生已经讲出问题了,你应该及时的提醒学生“苟”字在教材当中什么地方出现过。如果这时候及时提醒学生联系教材,回归教材,就更好了。再比如:你在讲“致”的时候,就讲得很好,我特别欣赏那里,学生说是通假字,你就引导,那地方特别精彩。最后联系“致天下之士”,中的“致”。那个地方特别到位。课堂当中有慢,当然也有快。教的时候要慢,引导的时候要慢,但是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你点拨必须要快、要准、要狠,要及时。所以教师教学我觉得既要有一个慢的缓冲的过程,也要有一个及时的点拨。好的教学,它是辩证的。

我最近不断在思考教与学的关系,我觉得以教为主是可以的,以学为主也是可以的,关键是教与学怎样的转化。有些领导就说,老师你少讲一点,我想问我为什么少讲一点?有的领导又说让学生多学一点,我说为什么让学生多学一点?他回答不出来的。为什么?如果老师很厉害,他一点就明白,那多讲一点,有什么不好?如果老师讲不清楚,这时候学生去发现有效果,那就多学一点,也是可以的。所以多讲一点多学一点,它都有道理,关键是看老师怎么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所以学生评老师点评太重要了,这时候刚好是教与学完美的转化的时候。

第四:让学生悟一悟。有的课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在让学生自己悟。老师们,方法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悟出来的,换句话说是学生发现的。只有是学生发现的,才是为他所用的方法。

看标题,看注释,哪个复习课老师不这么讲,但是从高一到高三,翻译就是得不到分的,为什么呢?我就以欧阳春玲老师的课来讲讲翻译的关键是什么?书上总结了很多方法,增删换补等等。这些方法很好,但这些方法都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他的基础是学生,他要有积累,没有积累,所有的增,所有的删都是无效的。高一高二的教材,离开了积累,再好的方法都不是好方法。我们现在第一轮复习怎么办?一定要回归到教材当中来,然后给学生时间,啃教材。此外,没办法了吗?有方法,那就是用逻辑联系语境,今天欧阳春玲老师讲的逻辑推理就是方法。

现在考试有一句话叫无情境不成题。作文也好,阅读题也好,都有情境,情境其实也是语境。那天我听历史讲座,历史也考情景,古文翻译就是这样的。我们判断它是不是省略了,没人告诉你,你还是通过逻辑;你发现这个字是通假字,其实还是逻辑;还有古今异义等等,如果没有逻辑,你是判断不出来的。所以联系语境逻辑推理是翻译的根本,其余的才是枝叶。离开根本所有的方法都不是方法。

那么怎么联系语境?我觉得就这么三句话:这是谁说的,是谁做的?这是对谁说的,是对谁做的?是什么情况下说的,什么情况下做?有了这么一个逻辑的点,学生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去了解,于是学生就养成了这样思考的习惯。欧阳春玲老师也许没发现,当你让学生做那三道题目的时候,我觉得那真的是一道很美丽的风景。学生他是真学,他们在互相讨论,在想这个地方该怎么翻译,那个地方该怎么翻译,那是真正的学习,这个效果是非常之好的。当老师静下来的时候,课堂自然会产生美丽的风景,那就是思考的风景。课堂上有了思考,有了思维的含量,自然就成了风景,这叫自成风景。这个风景不是老师展示我多有才华,而是让学生在思考当中生长出的思维,绽放出思维的鲜花。

我们再讲下诗歌鉴赏的方法是什么?从做题上讲,今天贺老师是讲得很到位的。学生做题的时候,比方说标题他忽略,比方说注解他忽略,再比方说意象的特征它忽略。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当学生他记住了标题,记住了注释,记住了作者,他还是读不懂,有这种情况吗?有的。其实今天我们贺老师讲到了,但是他没深入。好的教学,一定是深入下去的。怎么深入?第一个,你备课要深入。我们试想一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学古典诗歌,一直到了高中三年,我们还没有把一首诗歌读懂,但是老师们的梦想如此之伟大,总希望通过一堂课解决你12年没解决的问题。一节课你能让学生读懂诗歌吗?那是读不懂的,12年都没读懂,一节课40分钟能读懂吗?不能。第二,如果作为诗歌鉴赏课,我讲情感的时候,学生该怎么答题?那么很多情况之下都是这样的,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个形式。因此如何让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之下得高分,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因为读懂很难,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学情也是教情。这是一个难题,怎么破解他?诗歌,你要分类。律诗讲情感,绝句也讲情感;词也讲情感。它是一样的吗?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律诗,它就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与绝句有区别。再比如诗歌的标题、注解为什么要读?我们要有反向思维,因为他有些难理解的地方,难理解的地方往往包含着命题的信息。老师们要做的这一步就是要细化这个事。这些都是语文的方法,语文的方法我认为就是思维的方法,语文思维的方法是怎么办的问题,怎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办的问题?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意识,那么高考复习效果会好很多。

刚才我讲的是戒三贪,多四让。接下来我讲一讲,复习的课的四个环节。

第一个,我再次强调学情定位,咱们的复习课一定要在这上面做足文章。今天两位老师做的特别好,很认真。第二、考点明路。第三、失分悟法。最后是方法操练。四个环节当中,学情定位是确定我们教不教,教什么的问题。方法操练确定我们教的透不透。失分悟法确定教得好不好,考点明路确定我们教的精准不精准,它们是有逻辑关系的。

老师们现在高考作文的情景中有很多关键词,要发现它们靠什么?靠我们的概括能力。前几天江苏一学校让我去他们学校给他们搞一次讲座。我们考的是全国卷,江苏是单独命题的,那天我就研究了江苏的试卷,我就发现江苏的试卷考了近60分的概括题目。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个特征,就是他的概括能力强不强。我们教育局李谋韬局长是我见过特别聪明的人。每一次听他做报告的时候,发现他的概括能力十分强,每次听他讲话,你都会跟着他变得聪明。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要他学会用1、2、3点说话,这个1、2、3点不是别人的思维,而是自己的思维。比方说论述题,如果你归纳概括能力强的话,你是没有问题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概括人物形象,也没问题;特别是作文更没有问题。而现在学生最欠缺的能力就是归纳概括能力,我们老师们也缺乏。

后来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注意这点。一定要发现聪明的孩子,并让他来说,让他的思维去带动其他学生的思维,这太重要了。好的课堂不仅让学生成长,也能够让老师成长,好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