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试背景下的知识教学——我的课堂观感

 江山携手 2016-03-17

听了两节课。高三年级语文。

此时,高中已经转入复习阶段,所以这是两节复习课。第一轮次的复习,针对教材而做知识归纳,所以教学还有课题——《寡人之于国也》。这是孟子的一篇散文。

复习课不好听,很无趣。老师要我评讲,我谢绝了。

把要说的话,作为碎片,记录在下:

1.高三的课堂,知识化,而且不讲究教学方法。这就容易粗疏,而教学效果打了折扣。看来,一个教师有艺术化的追求,寻求在教学技术上的不断提升,这非常重要。

2.知识训练是必要的,最好是于阅读鉴赏,在审美氛围里,或许这个知识训练还有一点趣味。这是一条基本教学原则,叫情境化教学。我们强调知识运用,即教学生认识有用的语文知识,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3.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投影分类练习题;学生练习,指名板书;然后纠正练习,明晰答案。

这种练习纠偏模式,在知识教学中广泛应用。尤其,在复习阶段,似乎这是最为节省精力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此持久练习,最后导致学习趣味尽失。语文课,一定不能以这种模式作为教学通式。

4.教师引领特征明显。她居于知识高位,每每告诉学生注意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这个课堂的组织行为,基本按照老师的意图,运行起来。教师的主导,演变为教师控制。

教师垄断课堂发言,这就源于教师的知识先导,以及由此产生的告知心理。

5.教师除了自己讲解之外,也注意让学生做板书,提供示范或暴露问题,为深化讲解提供样本。这算是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吧。

6.语文的解析,至今占据课堂主流。原因在于,考试集中在对于知识的关注。所谓练习设计,不过是针对文章局部,作出的对于关注点的深度解剖。这本身就是解剖式的,所以引导教学也喜欢把课文,一条语言的脉络,分切为一段一点。

解析式教学关心的不是这些散点集合起来,是怎样的一个承载意义。它乐于在语言细节和节点上,充分展开。这么做为求得所谓知识的明晰化。

教学不讲技法,不关心学生是否有兴趣,只是凭介自己对于教学知识的先知先觉,一气宣讲出来。

解剖式教学,是没有学生关注的,也是没有文本关注的。这样聚焦于知识的教学,或许也有练习效益,可是因为聚焦范围窄化,其狭隘性是显而易见的。

7.在考试的语境下,迫于毕业年级的压力,教学也删繁就简,演变为围绕教学知识,提示知识与强化练习,附加讲解的基本模式。这是典型的训练法。以这个课堂的小语境看,教学改革这么多年,可是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上,还有死角。尽管这个课堂有特殊性,也说明改革不是全部覆盖,不是课课与人人改变的。教学生态决定了教学形式的选择。

8.目前,毕业年级普遍结课早,然后转入集中复习阶段。这时的教学模式比较简单,直接针对知识的系统化与练习转化。大约在做这么两件事。

所以,老师的职责也简单,即把学习内容明晰化和系统化。然后配上练习,最后纠正错误。

这时的教学基本为讲练结合。

9.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奠基部分,我们并不排斥知识教学。可是,想一想,每一节课,持续一年,都在复习,都在练习,都在这个模式下生活。这个学生是否会感觉无趣无味呢?若教学失掉人心基础。他不爱学,不投入,不积极,你想那个效果怎么样?

这么看来,重视教师的知识储备与知识呈现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也是必要的。

10.一节课,问答(提问,订正)形式一贯到底,教学组织形式太过单一,没有变化。听课的与学生一样感觉无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