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人的渭水情怀(二)

 华州之家 2021-07-12


《咸林璧札记》
渭水情怀(二)

作者丨BWX(咸林璧)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记亊起,渭河就在村北五百多米远的田地北边,田边就是她的南河岸。那时东毕村两头都有通往渭河岸边的道路,东边是大路,直通河边。村西城门外向北是小路,但要走到北焦村北边,拐往东北方向的斜路上,与东边大路合一。那时渭河水面距南边田地水平,低10米多,人们要到水边,先要顺岸走约15米的慢下坡,再走下漫滩,方到水边。渭河水面,平时大约三十多米宽,人们坐船过河后,继续走上漫滩向北,要走一段时间,方到可种地边。河北漫滩地最高处,比河南岸的地还要低些,也就是说,即使河北地全遭水漫,渭河水都涨不上南岸。
渭河北滩地是棉沙土质,松散不耐旱,尽管每年河水漫滩之后,其上边都会有稠胶泥复盖,但改变不了沙土质底。滩地仅适宜耕种,生长季短,禾杆较高,经营简单的农作物,如高樑、玉米、黑白豆类等。种小麥的不多,种棉花的更少。

人常说:收了九州,饿了华州;收了华州饿了九州。华州平川地东西不长,仅不到30公里,南北地不宽。北有渭河不断流水,南有大面积秦岭山地,尽管西南方有较大的高塘原区,但也是沟壑纵横且有支流流动,从西往东有六条大支流(赤水、遇仙、石堤、罗纹、沟峪、方山等河),从秦岭深山沿峪道流岀,进而流入渭河,使华州地下水位高,而形成了下湿之地,天雨一多,就有水流不趟渗水增多,形成涝災。因而那一年关中地区天旱少雨,华州就有较好收成;那一年周边风调雨顺,大小雨附合农时,华州多是因涝而歉收。

小时候秋季,渭河几乎年年涨水,小涨水不断,漫滩大涨水,两三年会发生一次,对涨水家乡人已成习惯。每次连下几天阴雨,就有人去河边观看是否涨水。一来关心河北滩地是否淹沒,二来看看涨水时,河中是否流有柴禾。於是就有了渭河岸边人们打捞“河落柴”之事。渭河涨水时河水中漂浮的河落柴,是渭河上游大雨或暴雨,从秦岭深山老林中冲刷到渭河流水中的枯萎树枝,也有山中猎人临时搭建的棚屋和房子,因而又有榑有棍有小木材,还有河床内一些滩地上枯萎的树枝、禾杆等物。如果发现渭河水中流有“河落柴",有劳力的乡亲们,纷纷拿着捞柴工具,奔向河边,占领有利地方,站一位置捞柴。父亲和胞兄都参加过捞柴隊伍,我年令小,少有帮忙,多是看热闹。河水中漂浮的“河落柴”,时多时少,有的在河水中部漂浮,有时冲流到岸边,人们只能捞到冲到水岸边的河落柴。有时河水中有大塊木材漂浮时,有些会水的乡民,下水游去既拉又挡,继而推到水边捞上。捞柴时河岸边人来人往,送水送饭的均有,非常热闹。当河水中的流柴,几乎没有时,大家方收工,并将自己捞到的河落柴,提、担、拉运回村里,在自家门前继续凉晒,晒干后做饭、烧炕均可应用。

家住二华交界处的我,可以说距华山不远,但我却沒有上过华山,尽管现在有缆车可以攀登华山,但山高空气稀薄,有气喘病的我,多次都知难而退。在渭河边长大且生活了十七年的我,却不会游泳,颇让人不理解。兄长和弟弟均会游泳,童年周围小伙伴太都会游泳,我也非常的羡慕。尽管我坐船过大河经大海均不晕水,但关节有疾,时好时坏,对游泳之事,实难下决心学习。当时童年时的伙伴不在渭河游泳,而是在新店河中,距北边渭河500多米处游泳戏耍,那里水清,水浅,水底少有污泥,是个游泳的好地方,家里人大多默认在此地游泳。可是发生了一件落水伤亡事之后,家里大人就严禁去游泳戏水。

那是在1951.7、8月的一天,尽管是三暑天,但那天下着濛濛小雨且时停时下,同我一起才考入咸林初中的同村“小伙伴”,去西毕前巷,邀他的好友“遇哥”,到渭河边的“架子河”游泳,去时还叫了同村的“辉哥”三人前往。渭河中的架子河是涨水后,落水时形成的大小支流,大支流水面宽,水大,水流急,在河道居中偏北位置。小支流靠谓河南岸,水流小,水面窄。大小支流中间有漫出滩地相隔。当上游水再小时,小支流不再有来水,形成了100多米的“静水长渠”,且向东越来越宽,直到与大支流合在一起。河道中靠南的小支流及其形成的静水长渠就是人们说的“架子河”。三个人到架子河边后,辉哥不会游泳,单独在西边浅水中戏耍洗玩,小伙伴和遇哥到东边较深处游泳,越向东水越混越深,据说在两支流交汇处,小伙伴扎猛子入水,好大一会不见露面,只见两脚出水,遇哥慌了,忙喊人救命!当时正在北焦村北边,有一犁地好汉,听到救命声后,跑来跳入水中,将小伙伴从水中救出,在岸上多方控水,掏口中泥桨施救,怎耐入水时间大长,无力回天而回生无望。可怜小伙伴的母亲,独自养育三个男孩,且长子刚考上初中,怎能不悲痛欲绝,她呼天喊地,去西毕村“遇哥”家想讨个说法。但事己如此,有人就从中说合,让遇哥家协助小伙伴家,让小伙伴早而入土为安。此事发生之后,在家乡影响极大,各家大人均严菅自家儿女去河边游泳戏耍,新店河的游泳也被阻止。

上个月,我有兴看到“我的家乡!我的河!”这首长诗。作者以饱满的深情,用比拟、虚实结合、动静交融等手法,描述了一幅“华州毕家"地区家乡的绣美蓝图,展现出栏河大垻,在災难面前,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欢乐!更有甚者,“碧涛和莲子清如水”二人的合诵,深沉浑厚的男音与情柔甜香的女声,交替合诵,将作品的深情厚意,表现的林漓尽致。以“渭水情怀”为题,以我参与过的和亲眼见的人和事,告诉人们今天的美好是上几代人克服艰难困苦,幸勤劳作换来的,我们应继往开来。
——BWX(咸林璧)文
2019.11.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