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和幸福感背离现象加剧,是时候给中国人减压了

 城市帝国 2021-07-12

在城市和国家研究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我把这种现象命名为“经济和幸福感背离现象”。

其表现为:幸福感强的城市人们上进心一般都不强,经济发展速度一般,因为人们对现状满足,所以就缺少奋斗的动力,而那些整天抱怨压力大、生活累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在国家中也是如此,东南亚、非洲国家穷的叮当响,但人们挺满意,幸福感挺高,而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人们幸福感却非常低,自杀率居高不下;对个人来说,这个理论也适用,幸福感强的人一般有稳定的工作、不菲的收入、幸福的家庭,但他们对突破和改变也往往最抗拒,不知不觉在这样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度过一生,而那些幸福感低的人,则往往总想改变,获得更多财富、更高地位、更大的事业,虽然99%的人都失败了,但成功的那1%的人却往往正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功臣。

这种现象的发生和现在经济运行模式有直接联系。现代经济增长有两个核心因素:1、付出更多劳动,制造更多商品或服务;2、创造更多人类需求,产生更多消费,需要更多金钱,产生更强的赚钱动力。

第一个因素:很容易理解,只有做的多才能收获更多,但人的本性是是好逸恶劳,市场经济逼着人们变得更勤快,付出更多劳动,自然会让一部分人反感,从而降低了幸福感,这也是为什么东南亚、非洲国家幸福感更高,因为他们不需要日复一日的劳动,一年大部分时间无所事事,当周围的人都是这样的生活状态,没有社会舆论压力,他们就可以过的心安理得,而在中国,周边的人都在努力工作,你一个人天天好吃懒做,自然就成为异类,面对巨大社会压力,虽然肉体上轻松,但心理上很累。

第二个因素:现代经济最擅长创造人类需求,比如60年结婚三大件是“床+衣柜+桌椅板凳”;70年代结婚三大件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80-90年代结婚三大件是“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00年代结婚三大件是“婚纱照+金首饰+房子”;现在三大件是“大城市的房子+汽车+ 财政大权”。可见,市场经济会变着法子创造需求、升级需求,推动人们更努力的工作,赚更多的钱消费。

当然这种做法也有副作用,那就是生活压力大,社会问题多,生育率低。良性经济体应该在压力和幸福感之间寻找平衡,如果一味压榨劳动力,不断推高社会压力,那人口大幅减少,消费自然随之大幅减少,最后反噬市场经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和韩国,日韩现在人口生育率已经降至全球最低,人口开始大幅减少,日本经济已经陷入泥潭,韩国应该也不远了。日韩的人口和经济问题应引起中国足够重视,第七次人口普查已经显示中国人口出生率大幅下滑,离婚率节节攀升,趋势很不妙。

我认为是时候适当给中国人减压了,适当减压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是松紧适度,创造一个更良性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中国人减压:

1、乡村振兴

中国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是农业社会,田园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故乡,田园文化、乡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农村没落了,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人不是不想留在农村,但农村没有工作,种地收入又不足以养家糊口,唯有背井离乡出去打工。

同样的收入,在农村的幸福感往往要比城市强,如果能把就业机会引入农村,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那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人的幸福感。如何在农村创造就业?一是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农村,如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建材、工艺品制造、电商、物流等;第二是推进农业改革,推动农业生产企业化转型,将部分农民变成农业工人;第三是加速农村城镇化,将农民集中到乡镇上去,推动农村商业化,让服务业吸纳部分就业人口。

2、更均衡的城市体系

一般来说大城市的压力要大于中小城市,幸福感低于中小城市。过去20年中国大城市急速膨胀,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已经达到二十多座,而整个欧洲特大城市只有4座,美国更是只有1座,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大城市吗?造成中国大城市急速膨胀的根本原因是大企业向大城市的高度集中。近年来在中小城市崛起的大企业,纷纷将总部迁移到省会、直辖市,造成中小城市就业机会少,而在西方,很多大企业都在中小城市,一个企业就支撑了一座城市的就业。中国大城市要停止对中小城市的资源吸血,中国需要更均衡的城市体系,大中小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3、降低结婚成本

结婚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的负担,以前花几万就能把婚结了,现在没有上百万很难落地:彩礼动辄二三十万,要房、要车、要存款、要钻戒、要贵重首饰、要高档婚纱、要高档照相、要大摆宴席、要盛大仪式、要蜜月旅行......,辛辛苦苦两代人的财富就在几天内挥霍一空,还连带把亲戚朋友的生活费给弄走了,多少人害怕接到红色催命符?大公司的员工,哪个人每年不送出去几千上万红包,这样的风俗有意义吗?建议国家立法降低结婚成本,对彩礼设限,钻戒、贵重首饰全部禁止,改革婚礼流程,不再大操大办,借鉴西方教堂婚礼,拜天拜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仪式结束,没有聚餐,没有酒水,也不收红包。这样难道不好吗?

4、文化复兴运动

幸不幸福其实是心理问题,有些人有书看,就是幸福,有些人花天酒地、夜夜笙歌才算幸福,我们这个社会不应该把低级趣味视为幸福,幸福应该是高尚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什么都进步了,唯独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不仅进步不大,甚至倒退。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下一步就是构建软实力,强化文化的力量。中国是时候开展一场文化复兴运动了,不仅是复兴文化,更是复兴人的素养和道德。提高人口质量,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