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志者的精神世界(2)和为贵

 刘安伦先生 2021-07-12

有志者的精神世界(2)和为贵

“静”这一个字被古今中外的大佬研究了几千年,其中的境界也是峰峦叠嶂。

钱钟书大师写了一部小说《围城》,里面全是平庸人的生活,越是平庸的人越是在各种忙碌的俗事中不能自拨。钱钟书先生写了这样一本书,将一些虽然有家境却没有什么志向的小资阶层的精神世界呈现给我们读者。作品里的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志向,随波逐流地生活着,所以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被各种的烦心事烦着。

要想不烦怎么能够做到?在忙碌的尘世里被无数的俗事所牵引,谁有闲功夫去养气,去静心?

静心,这两个字是很多失眠的人想要挂在床头的一个幅字?

我年轻的时候也轻浮好色,结婚以后,老婆为了让我静心,送我一幅《心经》,这是要求我平时只能想着她,没有什么事不能对其他美女动心思。

静心,而与静心相对就是烦心。烦心事一多,人睡不好吃不香。

如来在楞严里对阿难说心在听、看、闻、嗅、触等感官中动荡不停息,人要控制这些东西,才能控制进入菩提。

那么就有人问了,千山鸟飞绝,而独钓寒江雪是动还是静?

采菊东蓠下,是动还是静?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问老师王阳明:“宁静存心时,可为“未发之中”否?”

陆澄也想管理好自己的情欲,这句话是问的中庸心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王阳明说:“今人存心,只得定气。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中定,不可以为未发之中。”

王阳明否定了他,说这不是求中的功夫,最多是养气的功夫。

养气的功夫,就是能静不能动,自己在那里养气,别人一旦破坏了那个宁静,就受不了要发脾气,所以看似气定神闲,实际上是没有遇上事,遇到事情一样是百般烦恼。

那么,发脾气都能正好?

喜怒哀乐都能中节,这就是“和”。

这是不是静心的最高境界?

《大学》里专门也说过静的功夫,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朱熹注解说: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外而安,虑,谓所虑事精详,得,谓其所止。

张居正对《大学》里这个静就作了解释,他说:

静,是心不乱动,所向既定,心里便自有主张,不乱动了。

张居正是位居国家第一层次管理者,他的境界非常高。

人为会太忙呢,就是乱动,什么事都想掺一把,什么机会都不愿意错过。

成功是志向下的时间现象,但我们常会低估一项事业所需要的时间,所以总是焦虑,心不定,心不静,心不安,总是做乱动作,废动作。

静的第一要务就是砍掉废动作,只做最有效率的那些。

实际上,我们只要静下心来,有什么事是不明白的呢,心不正意不诚,那么就会自欺欺人地找借口,装糊涂。

静心的第一重境界,即是能忍着千山鸟飞绝,去独钓寒江雪!

志已立,静心安处。

第二重境界。

即陆澄说的宁静存心,以养气。

厚德而载物。

第三个境界即王阳明教导陆澄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所谓:和为贵。

第四个境界。

即曾点说的,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陆澄问王阳明:“孔门的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冉有想主政一方,公西赤想从事外交礼宾的工作,多少都是实际工作,等到曾点说的时候,他说就想在暮春三月,下河洗澡唱歌,孔子却赞许曾点,说他的志向和曾皙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

王阳明说:前面三位同学呢?是有了意必的,很具体地期待自己去干个啥,一有了意必心,能干得了这个,换一个别的,就未必干得了,比如让公西赤去当一个城宰,他就当不了,让子路去做礼宾司的工作,他更干不了,而曾点呢,他没有意必心,无可无不可,不让我干,我也可,让我干,干什么都努力干好。

这就是独钓寒江雪,君子素其位而行,随遇而安,不对别人有期待。

另外呢,三位同学有具体的职业理想,就是被用之才,不是自用之才,有了匠器,是给人用的器皿,装得了这个,装不了那个,有专门用途,只有曾点,就有君子不器的意思在里面,这就是自用之才了。

当然,三位同学的才干也是卓然成章,有过人之处,不像现在那些只会空谈,不能实干的人,所以孔子对他们也都是赞许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