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评线】桂声网评:传递爱心,“大眼睛”以希望之光点亮未来

 我的书海601 2021-07-12

还记得当年那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么吗?1991年,大别山深处的小女孩苏明娟手握铅笔头、一双大眼睛饱含“我想读书”渴求的照片,出现在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这张照片也就此改写了她的人生。

当年,许多人在看到苏明娟的这张照片后,内心的爱和善意立即被唤醒,他们纷纷为濒临失学的农村贫困儿童倾囊相助。这张照片,让苏明娟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点燃了她人生的希望之光,而她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实现了人生的“逆袭”。非但如此,在个人命运改变的同时,她始终以爱心回馈社会,以爱心传递善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改变“大眼睛”命运的,与其说是当年的一张照片,不如说是她对知识的渴求和希望。她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走进了学堂,考上了大学,获得了自己的幸福人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的成功,见证了知识的力量,也诠释了教育扶贫的意涵。这些年来,“大眼睛”苏明娟、“大鼻涕”胡善辉、“不吃饭也要上学”的毛可英……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也拥有了回馈社会的能力。

在希望工程的暖流中成长,“大眼睛”从未忘记反哺。1997年,刚上初二的她就主动将资助得来的600元钱汇给一位回族小姑娘,帮她圆了求学梦;上大学后,她坚持勤工俭学,把每学期900元的生活补贴全部转给其他贫困学生;工作后,她每月都会给希望工程捐款;2006年,她和解海龙将拍卖“大眼睛女孩”照片版权所得的30万元用于援建希望小学;2018年,她拿出3万元作为“苏明娟助学基金”启动资金……她总在力所能及地传递爱,以希望之光点亮未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眼睛”的故事很温暖,她让我们看到人性之光和公益之热。透过这双眼睛,我们也体会到了希望工程的温暖,感受到爱心帮扶的力量。不可否认,“大眼睛”的故事也见证了爱心帮扶本身也是一种唤起爱心的方式,公益救助也是发动公益参与的路径。很多时候,当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也能让爱心产生巨大的涟漪效应,让一个个受助者变成捐助者,让一个个“大眼睛”在爱心不断传递的链条中受益、感恩、回馈,最终成长为温暖社会的强大力量。

“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坚信,随着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新时代青少年必能在爱心与善心的接力中,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胡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