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年前因一双大眼睛爆红的她,如今怎样了?

 鱼籽酱文化 2023-01-31 发布于湖北

作者丨鱼籽酱·栀子花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拍那张照片,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照片,让解海龙如此大费周章呢?

1991年的一天,40岁的解海龙来到安徽金寨桃岭乡,遇到了一群上学的孩子。

他跟着他们来到学校,推开一间教室,走了进去。

此时,屋内一个正在写作业的小女孩,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他整个人瞬间愣住。

那究竟是怎样的目光啊,澄澈,明亮,疑惑,忧伤,闪着希冀与渴望,直抵人心。

海龙不假思索,迅速换上变焦镜头,托住相机。

待女孩握着铅笔,再次抬头时,他果断按下快门,将那双纯净如鹿的眼睛摄入镜头。

照片被解海龙命名为《我要读书》,一经刊出,全国震惊。

这个名叫苏明娟的8岁小女孩,因此一夜爆红,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眼睛”。

这个满眼是光的女孩,就此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弹指一挥间,31年过去了,她传奇的一生还在继续……

​​​

01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这里土地贫瘠,山多地少,加上自然条件恶劣,生活异常艰辛。

苏明娟父母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土里刨食,砍柴抓鱼,辛苦劳作一年,收成仅够一家人维持几个月,家里经常揭不开锅。

身边女孩纷纷辍学,只待长大成人后便外出打工或嫁人。

可是苏明娟的父母,却有着长远的眼光与不同的想法:

不能再让孩子重复自己没有盼头的老路,就算砸锅卖铁也得让她念书。

因为只有狠狠读书,才能从人生困境中破局,去争取更多公平。

所以,哪怕每学期六七十元的学费,需要父亲连续砍柴好几个月才能攒足,他们也决不改初衷。

穷人的孩子早懂事,苏明娟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她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她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步行6公里的崎岖山路去学校上课,风雨无阻。

学校由祠堂改建而成,破旧不堪,教室里没有电灯,也没钱装玻璃。

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北风呼呼地吹,冷如冰窖。

苏明娟和同学们被冻得涕泪横流,手指皴裂,脸上生了冻疮,脚趾失去知觉,也依然动摇不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老师们很心疼,可是为了采光,又不能将窗户蒙上塑料纸。

苏明娟牙齿直打颤,依然不屈服:

“读书的念头像火一样热烈!”

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991年4月,摄影记者解海龙来到大别山采风,机缘巧合下,这帧著名的照片,诞生了。

她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人们纷纷伸出援手,为她慷慨解囊。

苏明娟不再为学费而发愁,来自于湖南长沙某军校的李万,与苏明娟取得联系,写信鼓励她,并每学期拿出100元钱,供她读书。

很多城里的小学生、中学生,也争先恐后捐出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

这双眼睛,让苏明娟成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

这张照片,出现在各种宣传栏里,无声提醒着每一个经过的人,有很多失学儿童渴望上学,渴望得到帮助。

“大眼睛”带来的效果,的确很惊人。

苏明娟在自己的文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里描述了当时的盛况:

“这双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工程让越来越多的失学儿童走进了课堂,同时也走向了更加明亮的未来。

与其说是一张照片改变了苏明娟们的人生,不如说是这张照片,激发了人们心底的良善与爱心,用生命影响生命。

​​​​​​

02

苏明娟虽然成为了小名人,可她并没有迷失自我,反而更加清醒,她把许多捐给她的钱,都转捐给希望工程。

1997年的一天,村长兴冲冲来到她家,对正在做饭的母亲说:

“你姑娘要去北京开会了!”

苏明娟当时只有14岁,稚气未脱,可是她觉得自己一夜间长大了,肩上的担子好似沉甸甸的。

199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

高中三年,苏明娟铆足了劲,誓将学习进行到底。

每天早晨,第一个起床记单词、读书;

每个夜晚,她都做题到深夜,坚持最后一个休息。

终于,她的努力让时间看到了意义。2002年,19岁的苏明娟参加高考,如愿考入安徽合肥一所大学,攻读金融专业。

十年寒窗,终得偿所愿,当手捧着录取通知书,苏明娟热泪盈眶。

一对老夫妇拿出退休金,要资助她上大学:

“这笔钱,你拿着好好念书。”

苏明娟的父母很感动,但他们还是谢绝了:

“我们已经得到了太多好心人的帮助,不能再接受这笔捐款。”

可老人,执意要捐。

苏父想了一下,与老人商量后,把钱转捐给了希望工程。

父母意味深长地对苏明娟说:

“姑娘,你要懂得知恩图报。”

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年过节,母亲都把自己腌制的腊肉寄给解海龙、李万、退休老夫妇等恩人。

滴水之恩,虽不一定涌泉相报,但他们一直放在心里,不敢有丝毫忘记。

​​​​​​​​​​​​

03

初二时,她就主动将资助她的600元,转捐给宁夏一个小姑娘,圆了她的求学梦。

进入大学后,她继续热心公益。

一边学习,一边业余时间做兼职,当家教,发传单,做销售…所得酬劳皆捐给希望工程。

她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写信,把每学期寄给她的900元固定补贴,转给其他更需要的贫困生。

除了直接捐钱,苏明娟还在假期里去山区义务支教。

看着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唯有知识改变命运,有读书走出贫困,苏明娟更加坚定了继续从事公益的决心。

在这些学生里,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女孩,她和母亲被父亲抛弃,没有地方可去,只能暂时在邻居屋檐旁搭了个草棚。

苏明娟听说后,揪心极了。在家访时,她特地帮母女俩买了一些生活日用品,一口炒菜的锅,临走时还悄悄在桌子上放了1000元。

她始终坚信:

“希望工程,就是给所有孩子希望。”

毕业后,她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

当自己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她更加不吝做公益,每年为“浙江省希望工程助学金”定期捐1000元,坚持至今,从未间断。

另外,在征得解海龙同意后,苏明娟把“大眼睛”照片版权进行拍卖,所得的30.8万元都捐给了拉萨曲水县,建的那所希望小学,就叫“大眼睛”。

孩子们再也不用去遥远的地方上课,个个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看着他们如花的笑靥,苏明娟感到欣慰,她暗暗下决心,希望工程将是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在苏明娟的前半生中,她与希望工程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人这一辈子,善良是最好的宿命。

心中有爱的苏明娟,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男友是自己的校友,懂她,惜她。

2010年,27岁的苏明娟与男友举行了婚礼。

2012年,女儿小宝出生。

“遗传他爸爸的小眼睛,单眼皮”。

苏明娟笑着说。

踏实做事,低调做人,认真做公益,这是苏明娟的生活,很普通,却也不普通。

因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正在悄悄改变这个世界的温度。

​​​​​​

04

2017年的一条热搜,让沉寂了几年的“大眼睛”苏明娟,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

她被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彼时她年仅34岁,年轻有为。

一时间,舆论哗然,公众开始质疑。

事实上,她这个职位是兼职,无行政级别,也无任何薪资。

面对非议,苏明娟一笑付之。

第二年,一转身,她拿出3万元,设立“苏明娟助学基金”,用以资助贫困学生。

“大眼睛”的影响力果然名不虚传,在她的号召下,爱心人士纷纷加入捐款行列。

迄今为止,筹款约490万,援建了5所希望小学,资助了80多名贫困大学生,成绩显著。

随着新闻纷纷报道,大家开始对她赞不绝口。

但苏明娟却笑着表示:

“不要关注我个人,多关注希望工程,齐心协力去帮助困难群体。”

说到希望工程,从1989年开始实施,至今筹款20多亿,资助过300多万贫困学子,捐建希望小学20000多所。

这些成就,解海龙和苏明娟,功不可没。

2022年,苏明娟当选代表。

她坚定地说:

“要积极发挥自身影响力,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勉励青少年,为他们播洒希望。”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良心的人,而苏明娟三个字,绝对担的起这份美好。 

​​​​​​

05

多年来,苏明娟形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回老家,她都要走一走当初从家到学校的路,回忆从前的苦。

因为,她从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然后时时提醒自己:

把得到的爱,细水长流传递下去。

这世间,总有一些人,他们从泥土和风雪中走来。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伞;

自己曾行走于风雪,所以愿意为别人抱薪;

感受到光的温暖,因而极力想成为别人的光。

所谓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大概就是这样吧!

他们的力量或许很微弱,但一直持之以恒,默默付出,终归能救人于泥泞,给人以希望。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点亮【在看】,31年后,苏明娟再上热搜,我们都应该为她喝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