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年前,她因一双“大眼睛”震撼全国,安徽女孩苏明娟现在如何?

 君临天下100 2022-07-06 发布于湖北

这张照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拍摄于31年前的安徽张家湾小学,照片中的小女孩叫苏明娟

当时苏明娟正在上课,看到一位叔叔手里拿着一个没见过的机器进入教室,她以为是上级领导来检查,握起笔更加专注地听老师讲课。

伴随着“咔嚓”一声,这一秒永远的定格,苏明娟没有想到这一秒后自己的人生将被改写。

不久,一张标题为“我要上学”的希望工程宣传照火遍大江南北,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如今31年过去了,苏明娟在这期间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如今又生活得怎么样?

“我要上学”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张湾村坐落在大山里,可以供人们开垦种植的土地资源十分稀少,每家只能分到一小部分,因此苏明娟的家庭条件十分艰苦,每年种地的收成只能维持一家人吃三个多月。

幸运的是苏明娟的家就在梅山水库上游,她的父亲苏良友可以每天起早贪黑的下河抓鳝鱼,以此来换钱买点粮食维持生计,一家人也算是勉强可以度日。

当时在偏远山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十分严重,大多数女孩的命运似乎从出生就已经被写好。

因为当时他们信奉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不需要有多大学问,嫁个好人家安稳过日子就是最大的追求,长大后帮家里干农活维持生计,再大点就找个人嫁了,或者去城市里打工,很少有家长会选择送女儿去读书。

而苏良友虽然是个庄稼汉,一辈子也没出过几次山,但是思想却并不保守,他清楚地明白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

即使苏明娟是个女孩,父亲也要送她去上学读书,希望她可以努力学习争取到大城市过更好的生活。

苏明娟家离张家湾小学有6公里远,为了上学她早上需要提前一小时就从家里出发,每天在崎岖的山路上往返四次。

但是这些恶劣的客观条件并不能阻挡苏明娟对上学和读书的向往,她从来没有抱怨过路途遥远,可即便她已经如此艰难,命运还是不打算放过她。

苏明娟她每个学期近百元的学杂费成为了家里沉重的负担,好几次都因为交不上学费差点辍学,每次都是在父亲的支持下东拼西凑借钱来维持学业。

1991年4月的一天,摄影师解海龙的到访彻底改变了苏明娟的人生命运。

自从中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解海龙就很关注农村的基础教育,并决定用相机来记录这些珍贵的画面,他辗转大江南北跨越20多个省,去过100多个县,拍摄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

解海龙去过很多贫困农村,也见过许多落后的景象,可是当他来到张家湾小学时,看着眼前年久失修的土地庙,教室没有窗户,甚至没有照明灯,他的内心还是受到了很深的触动。

这天上午,苏明娟正在上语文课,突然看到门口出现一个身影,她以为是上级领导来检查,听课便更加专心。

而苏明娟抬头看过来的那一刻,解海龙也注意到了坐在第一排的这个大眼睛女孩,她眼中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解海龙看得有些入神,片刻后他回过神来立刻将镜头对准女孩,并按下了快门键。

苏明娟从没见过照相机,对照相机发出的快门声并没有在意,也不知道解海龙已经把她那一刻的形象定格成了照片,更没有想到那张照片竟然改变了她的命运。

1992年10月,也就是一年半以后,在“希望工程纪实摄影展”上,解海龙拍摄的一组“我要上学”的摄影作品大放异彩。

在这组作品中又以“大眼睛”照片最受关注,并且最终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为“中国青基会”)确定为“希望工程”宣传标识

据《建国50周年摄影在我们记忆中》调查显示,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姑娘”名列榜首,被认为是50年来最震撼人们心灵的一张照片。

解海龙出名了,照片中的主人公苏明娟也跟着出名了,不过人们并不知道大眼睛女孩的真实身份,作为当事人的苏明娟也是在三年后才知道自己成了“名人”

1994年5月17日,张家湾小学,这天上午老师急匆匆地走进课堂,将所有的女同学都叫到了校长办公室。

随后校长举着一张解放军报,指着上面的“大眼睛女孩”照片问道:“这上面照片中的人是你们当中的谁啊?”

苏明娟瞅了一眼照片中的女孩,她并没有认出那是自己,只是感觉女孩穿的那件红色格子衣服好像自己也有一件,她左顾右盼发现没有人站出来认领,这才回答说:“老师,那件衣服好像是我的。”

校长听了以后相当激动,走到苏明娟跟前举着报纸关切地说道:“你再仔细看看能确定是你吗?那件衣服还能不能找到?”

苏明娟也不敢确认那究竟是不是自己,只好回答说:“我也不确定,回家让我妈妈找找这件衣服吧。”

放学回到家后,苏明娟跟妈妈提及此事,妈妈翻箱倒柜找了很久才终于找到了那件红格子衣服。

直到第二天苏明娟把衣服带到学校后,那张照片的主人公才确定是苏明娟,校长也告诉了她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湖南长沙某军校一位名叫李万的学员在看到报纸上的“大眼睛女孩”的照片后,那种发自内心的大哥哥般的保护欲油然而起,他决定要资助这个小女孩上学。

但关键是李万不知道小女孩是谁,打听了很久才知道照片是在安徽张家湾小学拍摄的,于是便给校长寄来了一张报纸和一封信。

信封里面装着一笔学费,李万在信中说以后每个学期都会给她寄学费,这对于苏明娟贫困的家境无疑是雪中送炭。

苏明娟一直留着李万寄来的所有信件,李万的举动在苏明娟幼小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她被这种“大爱”精神所感动,那些信件也成了苏明娟努力学习的精神支柱。

没过多久,苏明娟又收到了好心人寄来的钱,对方是大连的一对退休老夫妻,在信中他们还鼓励苏明娟要好好学习。

可是越来越多的捐赠却让苏明娟的父亲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苏明娟上学的难题解决后,养活一家人也并非难事,已经不需要更多的资助,于是将余出来的钱都又捐给了希望工程,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地孩子。

同时,为了感谢改变苏明娟命运的解海龙,以及好心人李万和大连的老夫妻,苏明娟的妈妈每年都会将自己亲手做的布鞋和家里腌的腊肉寄给他们。

父母的举动像一盏明灯,指引着苏明娟在黑夜中前行,父母以身作则让她明白了什么叫做感恩,她幼小的心里也深深地埋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

苏明娟的身份自从被媒体报道后,经常会有媒体记者来采访她,邀请她去参加一些活动,她的心里十分清楚除了努力学习以外,她能够回报希望工程的就是配合宣传,让更多的贫困孩子能上得起学。

1996年,苏明娟被邀请前往北京参加中国青年报社45周年社庆活动,在活动中,苏明娟见到了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李克强,李克强书记关切的跟苏明娟交谈,两人聊了很长时间。

不过很久以后苏明娟才得知李克强书记的身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她说感觉那个叔叔十分的亲切。

三个月后,苏明娟再次前往北京,通过央视《正大综艺》节目将自己的故事讲述出来,节目播出后,苏明娟的故事被更多的人熟知,也让贫困学生这个团体受到了社会更加广泛的关注。

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自发向希望工程捐献爱心,仅金寨县就在短短几年内建立60多所希望学校,近万名贫困生受到了希望工程的资助。

1998年6月的一天,村长着急忙慌地跑到苏明娟家,通知她去北京开会,苏明娟以为就是普通的活动,收拾好东西便启程了。

可是到了县里她感觉到了不对劲,两名干部带着她坐火车一起去了北京,平常的活动一般不会有干部陪同,当她到了北京才得知她要参加的是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时的苏明娟年仅14岁,是年龄最小的大会代表,在会上她当选团中央候补委员

作为年龄最小的大会代表本就已经饱受关注,在会上苏明娟又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不久后她还被中国青基会授予“全国希望之星”称号。

一时间各种荣誉头衔纷至沓来,苏明娟也因此成为中国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新闻人物之一!

2002年,苏明娟正式当选团中央委员,这本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然而这些荣誉也给她和她的家庭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在苏明娟当选团中央委员后,村子里的人都猜测苏明娟一家飞黄腾达了,年纪轻轻就当上了中央大领导,肯定能拿不少工资。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解释村里人才终于明白那只是国家给苏明娟的一个荣誉,除此之外,出名后苏明娟为了配合参加活动占用大部分时间,导致成绩明显下滑。

而她作为希望工程的代言人,此刻站在聚光灯下,全国的人们都在注视着她,这些期盼的目光让她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通过跟学校的协商,苏明娟婉拒了大部分的采访和社会活动,学校为了让苏明娟尽快进入高考备战状态也专门成立了辅导小组为她补课。

临近高考时,苏明娟收到了许多人寄来的信,大部分都是勉励她积极备考,争取考个好成绩,可是这些鼓励到了苏明娟这里就变成了压力,她总感觉自己会考不好,辜负了所有人的期望。

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时苏明娟的成绩刚过本科线没多少,而高考成绩公布时,她还是发挥失常了,幸运的是她最后被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录取,总算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圆了大学梦。

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苏明娟的内心百感交集,她心里很清楚,自己能够触及如今的高度,要归功于希望工程和好心人的帮助,当然还有那个将她推向公众视野的摄影师解海龙。

她也认识到一个人除了满足物欲外,还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就此便开始了自己的“反哺之路”!

“帮助别人是我最快乐的事情”

2002年9月,临近开学,父亲本来打算亲自送她去报到,但是苏明娟心疼父亲太过操劳,坚持自己坐车去合肥,父亲能理解她的心意便没有坚持,只是一直叮嘱她要“注意安全”“安心学习”。

苏明娟第一次来到省会合肥,对未知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更期待自己的大学生活能够丰富充实。

这一路上苏明娟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件事情,终于在踏进大学校门前拿定了主意,她打算靠勤工俭学来赚取学费生活费。

因为上了大学后依旧是青基会在向她提供援助,而她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应该学会去分担压力,不只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更重要的是这样青基会就可以去帮助更多还上不起学的孩子们。

坚定了这个想法后,苏明娟立即给中国青基会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想要退出希望工程援助的想法,希望能够得到批准。

可是迟迟没有收到青基会的回复,直到几天后,中国青基会的一位负责人找到苏明娟,问道:“明娟,你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闲话?遇到什么困难可以跟我讲,我会尽力帮助你。”

苏明娟摇了摇头回答道:“不是的,我只是觉得我已经长大了,有能力养活自己了,希望你们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

然而青基会负责人最后给出的结论是:“勤工俭学当然是有好益的,但你现在应该以学业为重,而且你也没有稳定的工作,还不足以独立生活,所以在此之前我们会继续向你提供援助。”

很遗憾苏明娟的请求并没有得到批准,不过这并不能动摇她自力更生的决心,她将收到的学费、生活费等全都节省下来,匿名捐给了其他更需要这笔钱的同学。

2003年的暑假,苏明娟想要留在合肥打暑假工,经父母同意后她应聘到了一份房地产销售的工作。

从上岗第一天开始,苏明娟每天不辞辛苦带着客户看房子,学着如何跟客户沟通,体会到了打工人的艰辛,同样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然而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个行为竟然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风波,一些媒体报道称苏明娟被房地产公司利用名人效应赚钱,各种指责铺天盖地袭来。

苏明娟感到十分的委屈,在工作期间确实有不少人慕名而来看望她,但是她卖出去的三套房子以及赚的5000块钱,全部都是她说破了嘴皮跑断腿赚来的,那是她辛勤努力的工作成果。

她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站在聚光灯下,一言一行都需要注意,稍有不慎就会被一些不良媒体曲解,甚至拿来炒作。

苏明娟只好辞去房地产销售的工作,她盘算着拿这笔工资为公益事业做些贡献,最终她联系到了9名同学一起前往金寨县的一个贫困村进行义务支教。

当苏明娟跟同学们一起来到贫困村的小学时,看着这群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她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不禁有些触景生情,眼中闪烁起了晶莹的泪光。

经过几天的了解,苏明娟得知班上有个小女孩身世十分悲惨,父亲抛妻弃子,小女孩从小跟着母亲长大,因为家境贫苦母女两人只能在邻居家屋檐下的草棚里打地铺。

听到这些以后苏明娟十分的揪心,于是跟同学商量一起去看望母女俩,当苏明娟看到她们家里没有锅只能用饭盆来做饭时,苏明娟忍不住哭了。

苏明娟和同学们商议过后,一起去镇上给母女俩买了一口锅,还买了一些菜,临走时还凑了1000多块钱留下。

这次义务支教历程让苏明娟看到了目前的真实现状,依旧有很多孩子吃不上饭上不起学,她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尽可能的帮助这些贫困学生。

苏明娟言出必行,在大学期间通过勤工俭学资助了两名贫困高中生,当她第一次给两名学生寄钱时她的心情十分的愉悦,似乎感受到了李万和大连老夫妻当时的那种心情。

在临近毕业时,苏明娟收到了中国青基会的加盟邀请,这对于一个普通毕业生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更是改变人生道路的捷径。

然而几天后苏明娟却拒绝邀请,她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呢?更何况她一直追求的不就是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吗?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当时,苏明娟的内心十分的纠结,因为她前几天看到了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向高校招聘员工的通知,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递了简历。

没想到的是,苏明娟同时受到了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的面试邀请和中国青基会的加盟邀请,一时间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苏明娟内心的想法是:从小到大,希望工程就像一只大手在推着自己一直向前走,现在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靠自己的力量前行,有更多的人比自己更需要这份帮助。

而且,苏明娟学的是金融专业,单从专业对口的层面来考虑肯定是选择银行的工作更加合适。

苏明娟还是比较倾向于到银行去任职,但是机会只有一次,为了慎重她决定向父亲征求意见,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

然而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想法遭到了父亲的批评,父亲说:“当初是人家帮咱解决了困难,现在人家邀请你去工作,你却把人家甩在一边,这哪里像话嘛!”

苏明娟确实没有想到这个层面,父亲的话让她一下子乱了方寸,又开始犹豫不决,他想到了解海龙,于是向解海龙倾诉了心事。

解海龙关切地给她回复:“你学的专业是金融,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去银行工作,不一定非要去青基会工作才能做慈善事业,重要的是心,我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不是同样为慈善事业做出了贡献吗?”

解海龙的话让苏明娟如释重负,她这才拒绝了中国青基会的邀请,选择了去银行报道。

2006年,苏明娟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综合科任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她面临学校到社会的转换,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在苏明娟遇到问题时,她的领导和同事都会耐心地为她解答,帮助他解决问题,直到苏明娟完全掌握为止。

苏明娟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一些大客户的营销和维护,她将之前做房地产销售时的工作经验融会贯通,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而苏明娟在领到第一份工资后,第一时间就抽出1000元捐给了希望工程,这也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每隔两个多月她就会向希望工程捐一笔钱,从没有间断过。

也就是在这一年,解海龙与苏明娟经过商议后将那张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大眼睛”照片进行了拍卖。

随后将拍卖所得的30.8万元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用这笔钱在西藏建立了一所以“大眼睛”命名的希望小学。

在回报社会的同时她也没有忘记为自己辛勤付出的父母,自己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给希望工程捐款外,大部分都寄给了父母。

曾经为了供苏明娟上学借的钱还清后,又将家里的青砖瓦房翻修了一遍,父母也终于看上了彩电。

工作稳定后苏明娟也组建了家庭,她跟丈夫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人是校友也是老乡,没过多久两人也有了爱情的结晶。

2017年12月15日,苏明娟受邀参加安徽省共青团第十四届委员会,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她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兼职副书记

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姑娘一路逆袭成为副厅级干部,不少人好奇她能拿多少的工资。

其实苏明娟的兼职副书记只是挂职,不拿团委工资,也没有行政级别,只是在一些重要活动中会出席,发挥自身的优势出谋划策。

2018年6月,苏明娟拿出3万元积蓄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希望能够更大限度地帮助那些想自己一样的贫困学生,并在当年的希望工程“圆梦大学”活动上,先后结对帮扶了20名贫困大学新生。

同月29日,在共青团召开的第十八届一中全会上,苏明娟又当选为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同年,苏明娟又入选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2022年1月9日,据中国摄影报称,视觉中国“元视觉”平台以199元的价格出售了1万份限量版大眼睛女孩照片数字版,并将所有的收入捐给了“苏明娟助学基金”,以此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大眼睛女孩”多年来希望工程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人公苏明娟也从没有忘记过当初心中许下的誓言,一直用实际行动为公益事业践行,做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

苏明娟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作为公益的受益者,践行公益同样是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苏明娟表示自己将会是希望工程一辈子的志愿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