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一首云水,赋半生禅心。 优雅的人生,是一颗平静的心,平和的心态,平淡的活法,滋养出从容和恬淡。 导读:“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你怎么看一个人的安静? 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 沉下来,沉静如海;定下来,静观自在。 只有心静了,才能抵挡外界的名利诱惑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现实太容易让人变得蝇营狗利。 都说心静很难,在如今这个追名逐利的世界,抵挡住诱惑似乎变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人们容易失去本我,走向自己满心期待目标的反方向,最后独自悲伤,捶胸顿足,悔不当初。 大多数人都活得慌张、恐惧,追逐财富的脚步从不肯停歇,忘记了让心静下来,忘记了去体会每个瞬间的意义。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完全划为了对立面,他曾这样描述书中的男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他对金钱无动于衷,他对名声不屑一顾。但你不必赞美他抵挡住了诱惑,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妥协让步的名利,对他而言根本不算诱惑。” 是啊,只有一个让内心回归平静的人才能视名利于身外之物,内心的浮躁被驱除之后,才不会被外界所影响或干扰。 我想,如果要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就必须先拥有一颗平常心。 普通人心存妄想和执念,难以抵挡名利浮华的诱惑,很容易让自己成为贪念欲望的奴隶。 此时平常心就显得尤为重要,既然改变不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何不改变自己的心境呢? 大学期间的导师可以说是最静心的人了,在我记忆中,他踏踏实实工作,每日粗茶淡饭,也不爱慕虚荣、追名逐利。 坚守着自己的初心,教我们遵从内心做人,不要让欲望凌驾于自己的实力之上,以爱之名接纳生活中所有的不甘与遗憾。 只有心静了,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我们仿佛总是在关心别人在做什么,好奇别人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可是我们的心本来就不大,若是再将其分给一些毫不相干的人和事上,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和疲惫。 世界有世界的繁华,每个人有每个人内心的坚守,没有谁的生活永远充满幸福和美好,总会有一个人的内心越宁静,就越能用一种客观的角度去认识这个世界。 而想要看清楚身处的这个世界,就要先沉淀自己的内心,沉淀心境,驱除浮躁,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做唯一的自己。 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并且把无法接受的事情转化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保持纯真和善良,即使没有上天眷顾,也依然能拥有一颗平静的心。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不是毫无道理的,这不仅仅是针对酷暑难耐的炎炎夏日,还包括看清自己的内心。 心静下来了,排除了那些可有可无的杂念,目光所见都变成了沁人心脾的绿树青山。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容易静心的人,常常会因为没办法看清事物的本质,纠结于事情的表象以至于无法脱身,总是要经过一番挣扎之后,才能真正看清生命中的那些道理。 自我消解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事情总算可以慢慢放下了,那时感觉内心更自由了一些,自己又可以向前多走几步。 安静地活着,才是人生的大境界前段时间看杂志时读到这样一句话,觉得甚是有道理:“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是静悄悄的。人的呱呱坠地也有可能是其一生最大声的事情,而后用数十年学会悄无声息地活着,最后安静地死去。” 深夜入睡前在床上躺着时,仔细想了想发现其实孤独是每一个人的常态,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 那些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责任、躲不完的虚伪、逃不掉的苦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而这些时刻却只能独自承受。 最近“躺平”一词成为了社会上激烈讨论的现象。躺平的大致意思是躺倒,不努力不进取。 但我认为,“躺平”与我们现在讨论的“心静”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安静地活着,并不是完全躺倒,颓废地没有任何作为,而是降低内心的欲望,回归平淡的生活,用更简单平和的心态来获得舒适感,享受哪怕只有片刻的宁静。 初夏的江面很平静,阳光下喧闹或安静地走来走去的人们,让我产生了一种电影镜头般的观感,不禁感叹自然的力量安静而又强大。 我希望自己也能拥有平静的力量,不再有头脑发热、情绪激动的状态,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现实,努力减少自身和外界的联系,安静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平凡地过好活着的每一天。 人生是属于自己的,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不给人生设限,同时在热爱的事情上有所响动,就能获得更大的能量,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发光发亮。 文/老夏分析师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
|
来自: 老夏分析师 > 《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