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竹云:英雄楷模 精神永存

 新用户7391BFGL 2021-07-13


英雄楷模 精神永存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所感

江苏  李竹云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常州三杰,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都倾其一生,英勇献身。2009年当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是城市的骄傲,人民的光荣。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走进位于常州市的瞿秋白同志纪念馆。字里行间的文献里,领悟他的理论思想;文笔清丽的作品中,欣赏他的文采飞扬;人生履历的追忆中,惊叹他的革命理想;秋之白华的故事里,感动他的真挚爱情;温文尔雅的影像前,敬重他的领导气质;沉静安详的刑场上,敬仰他的英雄气慨。
  他文思敏捷,博学多才,完全可以自恃才华横溢,潜心研究,只专心做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还有医学家。而他却把民族解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义无反顾投身到革命的大熔炉中,从容、执着和坚决。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展厅里的金色大字,醒目庄严,犹如耳边响起。一百多年前,意气风发的才俊青年瞿秋白走出了常州,走进了北京,考入了俄文专修班,加入到五四运动的队伍中,开始了民族复兴梦的探索之程。1920 年远赴俄国,怀着“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初心,接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奔走中俄,不断求索,成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宣传家,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他是中国系统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是中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是第一位将《国际歌》曲谱与中文歌词配合译出者;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赤潮歌》;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是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1923初,回到中国的瞿秋白,积极译介和宣传马列主义理论,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知疲倦地战斗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宣传战线上,担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积极为刊物撰稿。四年多的时间里,撰写二百多篇一百多万字的政治理论文章,令人敬佩。满腔热忱地投身到激烈的残酷斗争中,站在革命阵地的最前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先后在党的四大、五大、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尤其是1927 年8月,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临危受命担负起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重任,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1年1月,即使遭受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迫害,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他也没有停止追求真理,实现理想的斗争。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和鲁迅先生并肩战斗,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


  不幸被捕,面对叛徒的出卖,昂首回答:“我就是瞿秋白!”面对敌人的劝降,毫不客气:“我不是顾顺章!”面对高官的利诱,断然拒绝:“我青年时期已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无从改变。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是国家前途的光明。”面对敌人的处决,泰然自若,从容不迫,高唱《国际歌》、《红军之歌》,高喊“共产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等口号。面对敌人的行刑,盘膝而坐,慷慨就义,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义凛然的坦荡胸怀与气质!
  瞿秋白,时间定格在36岁,“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言而有信,忠于理想,追求光明,生死关头,不改初心,始终能够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带领人民走向光明。英雄楷模,精神永存!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简介:李竹云,居住江苏省,八十年代大学毕业从教,现已退休,写作是爱好,散文、随笔散见报纸、杂志、公众平台。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