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XX筹”,是我公司同事转发的。 点进去一看,发筹的主人公是一名八零后程序员。 准确地说,是这名程序员的妻子发的。 因为这个八零程序员自己,现在正躺在病床上,靠呼吸机维持。
根据内容描述,可以看出他曾经是个我们普遍意义上的“成功人士”。 一路从985本科,再到读研,34岁就把博士读出来了,非常厉害的一个人。 博士毕业之后,进入了某大型企业做高级算法工程师,年薪六十万。 其实放在大多数人看来,他已经足够优秀了,足以甩掉同龄人好几条街。
但他本人却总是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经常说: “我35岁才正式开始工作挣钱,已经比别人晚了太多,所以我一定要更努力。” 怀着这种拼劲儿,在公司拼命的努力,最高纪录是两个月只休了一天,那一天还是因为得了重感冒,爬都爬不起来,才请了假。 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自然也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
这几年,几经跳槽,如今是某创业公司的技术合伙人,年薪从六十万升到了一百多万,也算是当上老板了。 年近四十,却比公司二十几岁的小伙子还要拼。 还是跟以前一样,每天至少工作到10点。 突然有一天,他就这么毫无预兆地倒下了。
据他妻子说: 很普通的一个早上,他像平时一样凌晨五点多钟起床,去洗漱,然后头就磕在洗手台上。 当时一家人都还在睡觉,所以隔了半个多小时,家人才发现他晕倒。 然后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个XX筹。 家人说病情挺严重的,也很费钱,很多治疗的东西都得买进口的,不能报销,急的天天哭。 但存款很快花得见底了,该求的人也都求了个遍,还是不够,只能向朋友圈求助。
同事感慨地说: “我们八零后,一个两个的也都奔四张了,结婚早的都有当爷爷的了,真的不要再逞强了。 该工作工作,该歇就歇着,劳逸结合才能长命。 你说说,年薪百万有啥用啊,到医院去,那钱就跟大白纸似的,根本不禁花。”
这件事让小编联想到另一件事。 两个月之前,某身家千万的地产公司总裁,突发胸痛,半夜挂急诊,医生强烈让他住院。 可他似乎对医生不太信任,豪爽地说“我才五十岁,老天爷不收的”,然后还发朋友圈吐槽医院。
5天之后,他的好友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沉痛的讣告。
五十多岁,确实是太年轻了,他的逝去在令人惋惜的同时,也重重地给广大七零后、八零后的中年人提了个醒: 人过中年,应该如何更好地照顾自己? 从身体、情绪以及未来发展三个角度出发,小编给你三个靠谱的建议。
尽量在晚上11点前睡觉,哪怕真有急事,你早点起来解决,也比熬个大夜好很多; 尽量戒掉抽烟喝酒的习惯,实在戒不掉,逐渐地减少量的摄入; 做到健康饮食,不要再胡吃海喝,家常的才是最贴心贴胃的;
坚持运动,真没时间,哪怕每天抽15分钟散散步,也比一动不动强。 以上四点,其实都不难坚持,付出一点小小的毅力,用好习惯取代坏习惯,人生质量会更高,你也会活得更加舒适自然。
有句实话非常扎心: “如果到四十岁,事业方面还没什么起色,那就别折腾了,好好保重身体,不生病就是这辈子最大的胜利。”
真话从来都不好听,我当然可以给你灌一壶鸡汤,打一针鸡血,告诉你任何时候努力都不晚,但这种话,永远都是说起来很轻松,做起来难度太高了。 有个七零后的同事曾经感慨地说过: “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成天做梦自己能混出个人样,但现在不得不承认,我TM就是个普通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可是,当个普通人又怎么了呢? 现在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很奇怪,说人要是一辈子普通、平庸就好像白活了似的。 我想问普通人招你惹你了,你自己愿意奋斗,愿意那是你的事,为何要把普通人污名化? 当个普通人怎么就委屈了,怎么就没出息了? 我觉得人活一辈子并不是必须成功的,成功固然值得庆贺,但普通人也有权利去幸福,有权利获得内心的平静。
无论你现在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一定要记得:接受全部的自己。 你现在可能没什么钱,事业一般,生活清贫等等,但你要知道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不要被网络上纸醉金迷的幻想迷惑,其实普通的人生才是大多数的常态,而且也没有什么好丢脸的。
可能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工作一不开心,就会不管不顾地跳槽,换工作,甚至转行。 但那时候可以用年轻来当作资本,哪怕选择错了打不了重来。
可人到中年,盲目地转行换工作,最终受伤害的唯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且想重新再来就太难了。 所以中年之后,职场最关键的还是一个“稳”字,在保证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前提下,去做小幅度小范围的提升,这就足够了。
讨论 你愿意用健康为代价去换年薪百万的工作吗? 在你心里年薪和工作强度是如何平衡的,欢迎评论区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