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毛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邵万金 FASCRS 藏毛疾病(pilonidal disease,PD)是多发于臀沟骶尾部的皮下感染 [1] Herbert Mayo 1833 ,常反复破溃而形成窦道即藏毛窦。 于 年首先描 [2],1880 Hodges pilus( ) nidus( ) 述这种疾病 年 以拉丁语 毛发的 巢的将其 [3] 正式命名为藏毛窦(Pilonidal sinus,PS) , 欧美 国家发病率为 26/100000,好发于青春期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多毛体质,肥胖,, [4][5] 骶尾部皮肤外伤,久坐的习惯等 。亚洲国家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 大,较低的发病率仍可能形成庞大患者数量。临床上对其病因及理想 的治疗方法仍存在诸多争议。加之目前我国肛肠外科医生对藏毛窦尚 2013 缺乏足够认识,误诊率和复发率高。本文结合 年美国结直肠外科 [6] 医师学会发布的藏毛窦临床诊疗指南 ,从藏毛窦的病因、诊断和手 术治疗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上藏毛窦的诊治提供参考。 病因病理学 King 1947 midline 在 年提出来源于毛囊或皮肤隐窝的中线小凹 ( skinpits)是藏毛窦的主要发病因素,这个结论是以详实的病理学研 究为基础—从出现扩张的毛囊或皮肤隐窝至形成继发的窦口或者脓 1 Bascom 1980 肿 (图 )。 在 年重复了这项病理研究并证实了上述发 Millar Lord Bascom 现。所有的藏毛疾病病人都存在中线小凹已被 , 和 所强调。 中线皮肤牵拉,臀沟皮肤感染或痤疮样毛囊阻塞都可以导致毛囊 或者皮肤隐窝扩张。Karydakis 和Bascom 在其 “转移皮瓣手术”中 观察到,“新的臀沟”底端,因增大的毛囊或者皮肤的浸渍而易于受 损,增加复发了风险,另外,皮肤隐窝或者窦道开口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