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戏

 老树99 2021-07-13

 进了腊月,村里的戏班子就开始张罗了。

 日子虽是清苦了些,可到了年节,戏是不能少的。大伙儿忙了一年,都在等着那些热闹场景。

 演戏的多是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平时埋头在庄稼地里,闲时聚在一起乐呵乐呵,都是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也没有人会嫌弃演得不好。

 戏的内容大多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有古书里的,也有口头的传说,都是一些劝人向善的节目,也有一些歌颂新时代的,还有一些就是街坊邻居家的琐事,现编现唱,倒也应景。

村里的场院有一排平房,平时堆满了农具,这时候收拾一下,就是排练的好地方。每天吃过饭,大家就会过来,一边编词,一边试唱,一边唱,一边改,一些好事的小孩子就会扒着门缝儿,瞅里面的热闹。

等到过了年,大家把唱戏的行头穿上,在村子中间的大街上锣鼓一响,戏就开场了。大街就是现成的舞台,村里人围成一个圈,边看边笑。小孩子们挤得看不见,就爬上墙头,或是爬到树上,骑在树杈上看。

 这样的戏班子,几乎每个村里都能凑起来,大家在自家门前演了,就交换着到别的村里演。一出去就是一天,中午的干粮都是自己带着,到了哪里,村里一壶热水还是有的,临了,还会送一些村里的土特产,算是一点心意。有时,县里的剧团过来,大家就会停下,去看上面的演出,那可是一年到头很少有的光景。

 有一出戏唱的是后娘虐待孩子的故事。后娘对闺女经常打骂,大冷的天,把凉水浇到闺女身上,闺女浑身都结了冰,冻得浑身发抖。演员们演得逼真,甚至就真的拿水泼,一场下来,头发上,衣服上,都是冰渣子。

戏演完后,演员们在一起吃饭,做饭的大娘给演闺女的演员用饼卷了两个鸡蛋,很是心疼地对她说,吃吧,孩子,吃饱了,就不冷了。那个演后娘的演员问怎么不给她卷鸡蛋,大娘说,你看你,是怎么对待孩子的,看把孩子冻的,你的心怎么那么狠?你不能吃鸡蛋。演员哭笑不得,只好讪讪地走去一边。

 虽是一个误会,但是,戏里戏外,已经分不清了,生活和戏融为了一体。

 村里人喜欢看戏,每次,唱戏的锣鼓一响,人就坐不住了,哪怕是正在做着饭,也会紧忙着做完,顾不上吃,就赶去看戏了。

 村里人经常说一个笑话,有一位媳妇正在煳玉米面饽饽,一听到戏开场的声音,心就飞走了,本来要煳到锅里的饽饽,竟然煳到正在拉风箱的大伯哥的头上去了,弄得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还有一位妇女,听说邻村有唱戏的,急三火燎地抱起孩子就跑出去了,结果,抱的不是孩子,而是一个枕头,她也没有觉出来。她匆匆忙忙地往唱戏的地方跑,结果在一户人家的草垛边绊倒了,枕头也摔了出去。她爬起来,抱了一个麦秸捆就跑去看戏了。中间想到要给孩子吃奶了,就撩起衣服喂孩子,结果被麦秸扎了一下,她气的拍了一巴掌说,你这孩子,怎么还咬我!这才发现,抱的不是孩子。

故事里有一些夸张的成分,可也能看出人们对戏曲的喜爱。过年唱大戏,是人们对文化的一种追求,而生活又反哺了文化,这些朴素的东西就这样一年一年流传下来。年的味道,在锣鼓声和咿呀的歌唱中搅和得浓浓的。

 生活每天都是新的,那些记忆里的情景,已经在新的日子里淡得如同一缕清晨的风,可那些浓浓的年的味道,却在时间的流里发酵得芬芳无比。而今,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追着去街上看演出了,电视、网络,书籍,各种各样的演出,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我们的每一个日子。但是岁月的年轮里那抹淡淡的痕,是每一个人心里永远的结。许多时候,翻捡走过的每一个年头,那些带有古老气息的文化习俗,浸润了我们的心,也在我们的生活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古老的文化,就是这样生生不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