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人,“海上第一名园”限时开放!终极打卡攻略来了

 zzm1008图书馆 2021-07-13

这里亮起了上海第一盏电灯

上演了上海第一场话剧

开办了上海第一个室外照相馆

……

引领了诸多上海滩的第一

自2018年保护性征收启动后

一直蒙着神秘面纱的张园终于“初露真容”

图片

TA曾是上海市民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

被称为“海上第一名园”

文人墨客、社会名流、

富商大贾、风云人物曾竞相汇聚于此

图片

张园旧照

TA还曾有“海上石库门博物馆”之称

是上海最为知名的石库门建筑群之一

众多影视剧曾慕名来到张园取景

如《女篮五号》《围城》《股疯》

《走过冬天的女人》《孽债》《人约黄昏》等

还有去年大热的《我和我的祖国》

等100多部影视剧

图片

历经变迁

张园后来住进了“72家房客”

旧改前,1000多户张园居民中

一半人还在拎马桶

图片

2018年,静安区对张园启动了保护性征收

2020年11月23日,最后一户居民签约完毕

目前,居民搬离了

张园等待进行保护性改造

这是上海首个保护性征收的城市更新项目

“人走房留”后

上海将尽最大可能保护张园的

石库门里弄建筑文化和巷弄肌理

图片

张园里面到底是什么样?
当年发生过什么故事?

居民在这里生活是什么场景?

旧改征收结束,等待着保护性改造
的张园未来会成什么样呢?

图片
6日,百年张园敞开大门
“静安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揭幕
市民将再次“零距离”感受
这片沪上标志性石库门建筑群

本次展览

有哪些不可错过的打卡点?

如何预约?

东东带你来看看几个必来的的打卡点


打卡点①

回顾张园历史

图片

折页式展墙

简要介绍了张园

如何从一片农田变身为“张氏味莼园”

从上海私家园林之最到1919年日渐衰落……

图片

巨型复古电视中

参观者可以通过珍贵的视频资料

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

图片

打卡点②

南浔巨富周庆云故居

图片

该建筑是一栋独立式花园住宅,于1928-1929年设计建造,建筑面积约892平方米。在20世纪40年代为周庆云家族住宅。

图片

周庆云,近代有名的民族资本家,曾是中联企业公司股东之一,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他买进了这处房产。在这里,他和家人度过了一段美好但却短暂的岁月。

随后,由于太平轮事件的发生,致使周氏家族由兴而衰,最终不得已变卖了家产。(太平轮事件:1949年1月27日,中联集团租用的太平轮与建元轮相撞,两船先后沉没,近千名旅客和船员葬身大海。周庆云在其余五位股东失联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变卖家产赔偿遇难者家属。)搬离这所住宅后,周庆云夫妇和他们的孩子花了33年时间还清了债务。

新中国成立后,威海路106支弄2号曾为上海市新城区人民法院,1955年与张园89号的检察署置换,之后便作为检察署干部宿舍。

图片

可以看到,这幢楼虽已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洗礼,但内外部构造仍保存得相当完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红砖清水砖墙,水刷石檐沟,欧式斜撑构件,缀以几何形装饰图案的壁柱、腰线、挑台、窗框、门框……似乎正在诉说一代代居住者的过往。

图片

打卡点③

先贤墙

图片

张园曾是上海最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在清末民初的上海成为海内外的聚焦中心,革命的星火曾在上海蔓延,许多政治名人都与张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马相伯、沈缦云、蔡元培等曾经在张园留下足迹。

趁着《觉醒年代》大热,来看看北大校长蔡元培当年在张园做了什么?

打卡点④

生活巷

图片
图片

“那时候张园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大约只有几个平方米,但很多人都会充分利用空间在家里养一些绿植,寄托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图片

植藤花草、棚下象棋……

老上海人过日子之精致让人惊叹。

一到夏天,不少人家都会搭躺椅纳凉。

竹椅子、大蒲扇、打扑克、搭积木,

还有用一大桶水“冰镇”出的甜西瓜,

这些都是张园记忆中夏天的味道。 

图片
图片

管理方通过绿植、老物件,

将这条宽敞的弄堂装点得极富生活气息。

在这里,

你能看到旧时家家户户都有的

蝴蝶牌缝纫机、万家牌煤炉、

洗澡盆、竹编躺椅等

极具年代感的日用品,

揭开人们尘封的记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卡点⑤

窄弄展

图片

为了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到

张园居民实际生活状态,

管理方选取一处

典型的石库门窄弄,

匠心独具地在门窗处

嵌入LED屏和巨型海报。

图片

另外,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

《夺冠》篇章曾在张园取景,

本次展览在弄堂里

对该电影重要场景进行了模拟。

图片
图片

打卡点⑥

“厨房间革命”及“一平方米马桶”

石库门作为近代上海独特的民居,

浓缩着上海传统的生活习俗。

图片

推开早已陈旧的木门,

扑面而来的是纯正的上海生活风貌。

没住过石库门的人可能不知道,

其实楼内才是别有洞天。

大部分房间由木头建造,

老旧木楼梯一踩嘎吱吱响,

楼梯窄窄高高的很陡峭,

走起来要十分小心。

图片

有的三代六口人挤在

2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

没有独用厨房,

与其他人家合用,

上个厕所还要走出房间……

图片

管理方还原石库门生活场景的同时,

还采用多媒体影像技术

结合道具本身,

营造既有沉浸感、代入感,

又有科技感的观展效果。

图片

打卡点⑦

观看立体沉浸式视频

在游览的最后,

你还可以在

保留着过去的时髦西式风的

张园99

图片

观看一场音响效果震撼、

视觉效果惊艳的

立体沉浸式张园展望未来宣传片。

图片

图片

张园的前世今生

图片

1882年,无锡富商张叔和购地后建设了私家园林,取名“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


1885年4月17日,张园开始对外开放,成为上海市民当时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

1892年,张叔和在张园新建一高大洋行,命名为“安恺第”。此后,张叔和又对张园屡加增修,仿照西洋园林风格,以洋楼、草坪、鲜花、绿树、池水为筑园要素。至1894年,全园面积达61.52亩,为上海私家园林之最。

1903年,张叔和将园林租于他人经营,增加了游乐设施,举办各种体育竞赛。

1910年,张园成为一个集花园、茶馆、饭店、书场、剧院、会堂、照相馆、展览馆、体育馆、游乐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场所。

图片
张园早期的花园住宅

图片
安恺第

图片
当年,张园内的过山车和激流勇进

历史上,上海很多“第一”诞生在张园:如,第一辆自行车、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均在此登场亮相。历史上的张园也曾为革命志士的重要活动地,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等都曾在此发表演说。

1921年开始,随着更多娱乐场所在上海兴起,张园日渐衰落。原张园土地划分为28个地块陆续出售,并由28家业主分别设计建造。

图片
图片
至此,张园从娱乐场向石库门社区形态转变。

图片
呈现石库门社区形态的张园

此后,张园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只有少量的小型加建。

新中国成立后,张园内的房屋大部分成为公有住房。征收前张园共居住了1000余户居民,房屋超负荷使用严重,人户分离近50%,有500余户居民使用手拎马桶。

多年来,静安区委、区政府多次对张园的房屋进行修缮,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2018年10月1日,静安区委、区政府宣布启动张园保护性征收。百年张园迎来新的篇章。

图片
旧改居民乔迁

征收遵循“留改拆”的城市更新理念,采用“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方式。人走,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房留,将修旧如故,保持历史风貌不变,完整保存街坊肌理和里弄肌理。

居民搬走后,静安区遵循“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张园进行保护性改造。改造过程中,将尽最大可能保护石库门里弄建筑文化和巷弄肌理,传承海派文化。建立“一幢一档”建筑历史资料档案,详细记录建筑的设计、人文、历史等内容,存续城市文脉;石库门内部空间将结合新的功能需求调整,同步将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地上地下通过下沉式广场连接,形成15至17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

想进一步了解张园?

《静安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

等你来~

来源:东方网综合上海静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