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颈椎病怎么办

 常常喜乐lllll 2021-07-13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被颈椎病困扰,一看中医,就开葛根之类的,有效有不效,颈椎不适就是葛根证吗?

    葛根汤【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炙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葛根(四两)】

   


    《伤寒论》条文:
    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味甘平。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神农本草经》)

    解读:葛根汤是由方根“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和葛根构成的,因太阳病表受寒邪,造成表闭,郁热于里,刚好热邪停留在太阳经的巡行路线项背的位置,造成“项背强几几”;如果热邪下行,则“必自下利”(热利);如果热邪上行,影响脾胃,则“不下利,但呕”(葛根加半夏汤);如果热无出处,邪热上冲,则“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透热解肌,热邪得到透发,则“项背强几几”、“下利”、“呕”、“刚痉”,自然得到解除。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炙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葛根(四两)】

    《伤寒论》条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解读:桂枝加葛根汤证依然是因为热邪停留在太阳经巡行路线——项背的位置,造成“项背强几几”,葛根透热解肌,热邪一除,颈椎不适感自行消失。

    我们发现,这两个方剂都治颈椎病(项背强几几),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脉浮。因为有太阳表证,所以才造成热邪停留在太阳经必经的路线——项背的位置。而且,都是因为郁热,所以,脉不仅浮,而且数,没有脉浮数的颈椎病,使用葛根,一律无效。

    


    栝楼桂枝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栝楼根(二两)】

    《伤寒论》条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栝楼根】(又名天花粉)味苦寒。主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神农本草经》)

    解读:有太阳表证的症状,颈椎,也可能是身体的其它地方,感觉酸困不适,“身体强几几”,可一摸脉,却不浮,说明不是太阳表证,这是一种痉病,就是筋脉展缩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栝楼根(天花粉)有强烈的滋阴作用,“续绝伤”,让营卫不和的地方畅通了,“身体强几几”的情况自然得到解除,临床上,突发的落枕闪腰岔气,栝楼桂枝汤都有使用的机会。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芍药(三两)  白术(三两)  茯苓(三两)  炙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伤寒论》条文: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解读:这个方剂一直在业界争论不休,到底是治什么的?究竟该去桂还是该去芍?我们先分析一下这段条文。
    “服桂枝汤”,说明曾经有桂枝汤太阳表证,“或下之”说明曾经有里实证。从这两段话可以看出,曾经用过汗法或下法。但有些症状还是没有因为汗或下而解决,说明不是太阳表证,也不是阳明里实证。
    什么症状呢?——“仍头项强痛”,就是颈椎的位置不舒服;“翕翕发热”,一种中医症状名,表热不甚,如羽毛之拂,称为翕翕发热,乃形容热候之轻微;“无汗”,说明不是太阳表证的桂枝汤证了;“心下满”,用了汗法或下法,必然伤阳,心下满是正常的;“微痛”,芍药证;“小便不利”(现代人已经分不清小便不利是什么了,小便不利是指尿频、尿急、尿不尽、尿等待、或水喝得多,小便却少,有一证,即为小便不利),为什么“小便不利”呢?是因为脾胃功能差,化饮的能力不足造成的,也就是白术茯苓的使用指征。
    从上面的条文可以看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最大痛苦仍然是“头项强痛”,也是绝大部分人患颈椎病的主要病症。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头项强痛”显然是因为湿邪造成的,用白术茯苓袪湿,用白芍补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补泻兼施搭配法,用白术茯苓泻湿邪,用白芍补之,从而达到身体平衡,而“项背强几几”自消。
    至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该去桂还是该去芍?从前面的分析中,白术茯苓和芍药都有使用的指征。桂枝该不该用呢?不去桂枝又如何呢?用桂枝的目的是强心阳,温阳化饮,增强化饮的能力,条文中有“翕翕发热”,说明阳是足的,勿需桂枝来温阳。所以,当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来个小结:临床上,颈椎病主要有这么几个病因:
    因感冒伴随的的颈椎病多是葛根汤证(无汗)或桂枝加葛根汤证(有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脉浮数。
    因偶然因素造成的气机或津液无法送达而出现的颈椎病,比如落枕,或者不小心岔气闪了腰,多是栝楼桂枝汤证;
    因湿邪停留造成的颈椎病,这种情况最普遍,也最常见,大多苔腻水滑,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当然还有风寒湿邪共同造成的蠲痹汤证等等,因不在《伤寒论》中记载,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医案分享:
(一)张*,男,27岁,2017年8月22日,因发烧和颈椎困重来诊。
    刻诊:整体脉浮紧稍数,无汗,稍口渴,微下利(臭味重),发烧38.3度,颈椎困重,扭转不舒。
    处方:麻黄15g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葛根20g  生姜15g  大枣4枚
    一剂而愈。
    按语:脉浮紧,无汗表闭,有麻黄的使用指征;稍口渴微下利(臭味重),“颈椎困重,扭转不舒”,“脉数”,说明有里热,葛根的使用指征;

(二)好友付**,常患落枕毛病,每次电话问诊怎么办?我一般不问证,直接给他发方子:天花粉15g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生姜15g  大枣4枚,大多一剂而愈。

(三)尚**,女,38岁,因颈椎长期不适,2021年5月28日来诊。
    刻诊:整体脉缓,寸沉关大,尺脉长,苔腻水滑,长期颈椎困重,便秘,三五日一行,自感手心脚心发热。
    处方:桂枝15g  白芍30g  白术15g  茯苓15g  猪苓15g  泽泻25g  炙甘草15g  生姜15g  大枣4枚
    五剂后,颈椎轻松,不再便秘,手心脚心发热情况消失。
    按语:此方由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及桂枝加芍药汤合五苓散构成,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颈椎困重,桂枝加芍药汤治便秘,五苓散治湿邪重,尺脉长,小便不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