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沙漠变绿洲,全球雨林却只剩三成,什么时候沙漠能全部消失?

 安喜的空间 2021-07-13
这片沙漠,快要从中国版图上消失了。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总面积却高达4.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北京。联合国更是盛赞:“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
图片
得益于我国防沙治沙的努力与决心,毛乌素沙漠的“即将消失”似乎并不意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6%,森林面积仅有8000多万公顷。经过70多年坚持不懈,累计完成造林5.29亿亩,参加全民义务植树的人数累计28亿人次,义务植树116亿株。
图片
使得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6倍多,到2020年底已达23.04%,森林面积扩大到2.2亿公顷。有效保护了我国约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群落,和65%的高等植物群。
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更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林面积有1.4亿公顷,人工林面积达到了惊人的0.8亿公顷,人工林面积长期居世界首位。甚至在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
图片
即便是NASA也要感叹:“地球比20年更绿了。”不过就心不诚,夸中国还要带上印度,说是中国和印度的主导了这场治愈地球的行动。实际上地球确实是绿了,但印度绿的是农田。其绿色面积增加中,有82%的农作物。
图片
但印度好歹还知道拿农作物充数,其他地方完全就是得过且过了。挪威雨林基金会的一项分析显示,主要用于农业的伐木和土地转换已经摧毁了世界上34%的原始热带雨林,并使另外30%的热带雨林退化。
图片
自2002年以来,中部非洲的雨林损失位居世界第三,大部分破坏集中在刚果河流域,原因是传统和商业耕作以及伐木。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亚岛屿在森林破坏方面比中部非洲更严重,位居第二。其中许多森林被清除,用于棕榈油种植园。但毕竟这些地方生活水平较低,生存要排在第一位。而且这些破坏都不算什么,因为第二第三加起来,也没有第一破坏得多。
图片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破坏都发生在南美洲的亚马逊和与热带雨林接壤的地区。从2002年到2019年,总损失超过了法国的面积。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 2019年的损失率大致与过去20年的年度破坏水平相当,每6秒钟就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
图片
上图:巴西亚马逊森林的损失
好在亚马逊雨林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由于2020年疫情的关系,2021年第一季度的卫星图像显示,其总面积为3609平方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 。但顽强的生命力也没能抵得住刀斧,巴西亚马逊的森林砍伐,在今年6月份连续第四个月创造新高。
图片
到2021年为止,这个郁郁葱葱、物种丰富的森林已约有43万英亩被砍伐或烧毁,大约是曼哈顿面积的30倍。平均森林砍伐面积与前十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也增加了61% 。
这就好像中国好不容易种的树,让别人砍了,大大阻碍了地球生态恢复。那要是中国把国内的沙漠都变绿,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担心其他国家拖后腿了?
图片
实际上把沙漠变绿是不可能的。毛乌素沙漠、又称鄂尔多斯沙地,之所以能被绿,是因为它并不是天然沙漠。甚至在5世纪,还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由于牧民不加节制地开垦,外加战乱冲击,不断地侵蚀着这片草地。
图片
终于在唐朝时期,这里变成了一块小沙地,然后逐渐扩散,无情地吞噬周围的草皮。最终形成了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的沙地,是中国的四大沙地之一。
而世界上大部分沙漠都是由于气候原因产生的,而气候又与当地地势地形、季风等有关。大陆内部、高山环抱的地区就比较容易形成沙漠。在沙漠地区,还有特有的沙漠气候。
图片
拿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来说,这里生存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这里气温日变化剧烈,日较差可达50℃以上,地面最高温度可高达60~80℃,而夜间冷得很快。
而且空气干燥,终年少雨或几乎无雨。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水分长期入不敷出,使得植被难以存活,所以才会荒漠化。
图片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属于这种情况。是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由于风沙强烈,温度变化大,全年降水少。使得只有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能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树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
也就是说毛乌素沙漠是人为沙漠,不是真正的沙漠,原本就拥有可以支撑绿色植物的气候条件。所以我们不可能消灭所有沙漠,只能根据气候条件改造那些原本不是沙漠的地方。强行改造天然沙漠,反而会破坏环境。因为植物的生长会吸取大量的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制造更多的沙漠。当无水可吸,绿色自然消散。
图片
延伸阅读
多年与沙漠斗争的经验,让中国走出了科学治沙的道路。1977年,第一批治沙民兵赶赴西北大漠。但在治沙初期,由于治沙方式不当,使得结果并不理想。
2002年中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中明确指出,治沙要 “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综合治理”。因此有了人工混交林技术,有了藻—草—灌(—乔)技术。
使得一旦形成绿洲,便能加强这一地区的水汽循环。处于植物的耗水量、蒸腾量、沙漠地区的降雨量等等一系列条件中的平衡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