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贞而不谅存大义——《论语》悟读【405】

 新用户97560OBk 2021-07-14

眼里有光芒,心中有大义。

《论语》第十五篇第三十六章:

【原文】

子曰:“君子贞(zhen,一说正,固守正道,即大信)而不谅(liang,为了信用而不顾是非,即小信)。”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悟读】

唯有大义存心田,且将仁心处凡尘。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一本真正意义的“君子之书”,它所倡之标准和准则,很大程度上是对君子所作的要求,其目的是塑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清稗类钞·敬信类》载:昔有一人,名曰蔡嶙,向一友借了千两黄金,未打借条。友去世后,他将千两黄金归还于朋友之子。朋友之子很是惊愕,坚辞不受,笑道:“没有此事,父亲既未留条,亦未言说。”蔡嶙说:“借条在我心不在纸,心之诚才是本,你父如此信任于我,我又岂能失信于他呢?”故事的发人深思之处,在于蔡嶙始终将大义存于心田

夫子本章谈到的是诺言与原则的关系问题。当诺言与原则发生了冲突之时,夫子明确提出了“贞而不谅”的观点。

《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分别对应的是春夏秋冬,“贞”对应了冬季,喻君子如寒冬不凋之松柏。朱子把“贞”字解释为“正固”,合于道义为“正”,坚持道义为“固”。儒家学说至始至终强调君子之为人处世,须心存道义,固守正道


坚持道义是“经”,是原则,是大义;但君子也需知“权”,即变通;只会“信”不会变,非君子之道。在原则与变通的面前,夫子强调的核心是,君子守大信,不守小信。

在论及大信和小信时,夫子和孟子皆有过各自精辟的论断。

子在《子路》篇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夫子批评此中“言必信,行必果”是一种小信,即“谅”,夫子还进一步阐述道:“匹夫匹妇之为谅”,在夫子看来,不讲原则一味的信守承诺,匹夫匹妇之所为也;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此中孟子所赞之“唯义所在”就是一种大信,即“贞”。强调君子按照原则处世立身,其守信的前提“义之所在”。

无论何时何地,心存大义固守正道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