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饷

 江北大汉 2021-07-14
2013年秋天,某学校的公告栏中出现了一则学校办公室发布的公告。其主要内容是通知若干位在编但不在岗的老师近期与学校取得联系,否则将以自动离职处理。这公告上面的老师的姓名有些我比较熟悉,比如说一位昔日我儿子初中时的政治老师就是这样。我知道她大约67年前随着那所学校的撤并,调进了现在的学校;两三年前,她与老公和孩子一家三口选择了移民澳大利亚——她老公原来是做化肥和农药生意的,做得应该还不错,到澳大利亚后,听说在超市负责手推车的收集与照看,她自己则在一家养老院护理老人。
假如不是这份公告,可以肯定地说,很多老师对于学校到底有哪些人在编不在岗,知之甚少。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所学校近年来不断扩容,吸纳了很多撤并学校的老师,学校教职工总量急剧扩大,大家又来自不同的学校,自然有些人比较生疏;另一方面,学校采取分部管理的模式,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十分有限,因此,即便是原来的同事,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的印象逐渐淡漠了。
让人十分感兴趣的是,既然过去这些年这些教师在编不在岗,那么,他们的工资是不是还发?假如并没有发到当事人的手上,那么,这些钱哪里去了?或者说,吃空饷——也有叫吃空额的情况,在各级各类学校是不是同样存在?
今天的学校各项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可能比起其它单位更差一些。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做教师的没有这水平无法看懂账目,而是在“教书匠”这个知识分子群体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很多。为什么这样?是因为学校领导往往不太将他们当回事——也可以说是尊重不够。同时,天生胆心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很多情况下宁可选择沉默而不是发声。举例说,学校里通常都有一个“民主理财小组”,通俗的说法是,这帮人是负责替学校查账管钱的。但有一位老师就曾表示,他在这个小组中待过,他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就让领导将他从小组中踢出来了。他说的一句什么话?查账要查学校的那本“账外账”,也就是反映学校小金库收支情况的账薄。
学校的“账外账”当然是不让一般人看的,就是教师们自己的工资明细账,事实上也未必每个月都能一清二楚:从前有工资条,上面开列了收支的具体项目;而今天一般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但是不是及时,发送的信息是不是完整,那就完全取决于负责人的意志了。
在校员工超过500人这样规模的学校可能有多少空饷或者说空额?有说10几、20多的,还有说30出头的。所以,说学校是“清水衙门”总体而言正确,但是对于一些做领导的来说,这里不只是“衙门”——脸难看,话难说,而且“水”也未必真的很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