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这位中国人,可能会彻底颠覆你的认知。他是世界上现存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甚至能与爱因斯坦比肩。1957年就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这远不是他的最高成就,他就是杨振宁。 杨振宁 杨振宁到底有多牛?他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统一了电磁力,强力弱力,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骨架理论,夯实了力学研究金字塔的基底。有七个诺贝尔奖研究建立在他的理论基础上,还有六个数学届的诺贝尔奖与之相关。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左一为杨振宁) 量子力学大牛弗里曼·戴森曾在他的著名演讲中这样评价:杨振宁高高的飞翔在诸多小问题构成的热带雨林之上,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这些小问题中耗费了一生。 世界上现存物理学家合影,杨振宁站在正中央。 2000年,《自然》杂志评选出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20位科学家,其中排在第18位的就是杨振宁,而他也是至今为止,这20位中唯一在世的一位。杨振宁之所以能够获得此项殊荣,不仅仅是因为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 最关键的还是他研究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这一理论让他获得了美国科学家最高荣誉,鲍尔奖,同时让他成为与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等大牛并列的物理学家。谈起爱因斯坦和杨振宁,虽然两者都是物理界大佬,但是很多人认为他们并不是同一时期的。 毕竟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在1957年,而爱因斯坦在1955年就去世了。可实际上,杨振宁不仅多次见过爱因斯坦,还和他交流过1.5小时。可事后杨振宁却表示,在这一个半小时中,他并没有获得智慧,这也让他非常遗憾。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而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两人差了43岁,当杨振宁前往美国留学时,爱因斯坦早已声名大燥,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事实上在1949年,杨振宁就听过爱因斯坦的一场演讲。 只不过这场演讲的听众一共有100多人,因此爱因斯坦或许并没有注意到杨振宁,演讲结束后爱因斯坦就离开了,两人也没有过多的相处和交流。直到1952年,杨振宁才有机会和爱因斯坦私下交流。 1950年,爱因斯坦和尼尔斯·波尔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举办了一场学术讨论会,杨振宁也当场了,只不过当时的他籍籍无名,只能够站着听完。1952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了一篇统计力学论文,爱因斯坦读后才了解到这位年轻的物理学天才。 随后爱因斯坦向两人发出了邀请函,杨振宁终于有机会和爱因斯坦面对面交流。整个会面交流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杨振宁却因为太过激动,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来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见到偶像,紧张之余忘记了向爱因斯坦提出困扰许久的问题。 其次爱因斯坦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私下交流时喜欢说德语,特别是情不自禁时会经常以德语和别人交流。杨振宁当时虽然听不懂,但是也不好打断偶像,于是只能点头示意,结果这一场交流会下来,杨振宁并没有获得什么有用的知识,因此这件事也让他抱憾终身。 作为现存唯一一位被世界认可的物理学大佬,杨振宁获得的成就远远比我们相信的高。他的杨-米尔斯理论,是无数物理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基础,7个诺贝尔奖是在其方程基础上获得的,十多个诺奖更是和他的理论息息相关。就连数学界的最高奖项,也有6个源自于杨-米尔斯方程。 当然对于杨振宁人们依旧充满争议,无非是在困难时期他没有回国,以及回国后和妻子的老少恋情。实际上杨振宁当初之所以没有回国,很大原因是受到了岳父杜聿明的影响。等到他想要回国时,却遭到了美国的阻挠。其次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杨振宁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并无法对祖国的建设作出多大贡献,反而在美国继续深造研究是最适合他的选择。 因此杨振宁一直没有回国,直到近现代中美建交之后,杨振宁才回到祖国。而他和妻子翁帆之间的爱情,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这是别人的家事,外人也不好多嘴。无论如何,杨振宁都是我国杰出的物理学家,为我国的物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杨振宁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回国后他募集了1000多万美元,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招揽大批牛人回国任教。参与建设60多个顶级物理实验室,把任教收入全部投入人才培养。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SCI论文30多篇,将国内物理研究水平一下提高了几十年。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清华物理系。 1998年6月14日,清华大学聘请杨振宁博士为清华大学教授 杨振宁的贡献,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世界,甚至是人类层面,都早已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和这相比,那些流言蜚语和侮辱谩骂真的重要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