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天吃这10种食物,让你一年少生病!

 世纪菁华 2021-07-14

7月11日起,为期40天的三伏天开始了,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

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

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三伏天,可以适当吃以下10种食物。

绿豆

1清热解毒

夏天燥热,吃瓜果比较多,有些瓜果虽然洗的很干净,但是还会有一些农药残留,经常喝点绿豆汤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2

增进食欲

夏天天气炎热,食欲下降,肠胃蠕动能力也会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引发营养不良,绿豆能提高肠胃蠕动能力,增进食欲。

3清热

夏天无论是感冒还是胃肠疾病,容易引起发烧,这时选择喝点绿豆汤,不仅解毒还能清热。

苦瓜

1平稳血压

苦瓜中所含的苦瓜皂苷,有刺激胰岛素释放的功能,可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减少动脉硬化,进而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2防手足口病

夏季是儿童手足口病毒高发季节,一不小心就被传染,苦瓜粘蜜吃能提高孩子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病毒的能力。

3消除色斑

如果脸上有斑,平时可吃点苦瓜。

西红柿

1防止晒伤

夏季太阳毒,一不小心可能被晒伤,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番茄红素,它可以有效减少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有效防止被晒伤。

2快速醒酒

西红柿能加速酒精代谢,不仅保护肝脏,还能快速醒酒。

3缓解疲劳

夏季闷热的环境容易让人浑身乏力,西红柿含有丰富的抗疲劳成分,常吃能减少身体自由基,缓解疲劳。

胡萝卜

1提高免疫力

夏天很容易引起肺热,出现痰热咳嗽的情况,这种情况很难好,这时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能提高呼吸系统免疫力,加快咳嗽恢复。

2益肝明目

夏季睡眠不足,很容易出现黑眼圈、眼袋,常吃胡萝卜有利于明目。这是因为胡萝卜富含的β胡萝卜素会在肝脏中转化为维生素A,能改善视力。有研究显示,经常吃β胡萝卜素的人发生视力障碍的几率下降40%。

3改善贫血

夏季人体营养成分流失比较快,很容易引发贫血,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以及钾元素,能促进人体造血功能力,改善贫血。

薏米

1预防脱发

夏天天气闷热,头发很容易脱落,严重了会造成斑秃,薏米能强壮发根,提供头发所需营养,预防脱发和白发。

2除痒祛湿

常吃薏米可以消除皮肤瘙痒,祛除湿气。

绿茶

1防咽喉炎

夏季天热火气旺,细菌滋生很快,人很容易出现咽喉发炎,牙龈肿痛,常喝绿茶能降火消炎,防治口腔炎症。

2去皱抗衰

喝绿茶,有一定的去皱抗衰作用。

生姜

1防治腹泻

夏季吃生冷食物比较多,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生姜片冲水喝,有很好的防治夏季腹泻的作用。

2防暑降温

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加快血液循环,使毛孔张开,排汗量增大,带走体内的余热,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3去除湿气

夏季空气中湿气比较重,同时人们饮水较多,引起体内湿气积压产生疾病,吃生姜能去除体内多余湿气。

火龙果

1提高视力

火龙果含丰富的维生素A,对眼睛视网膜有好处,许多眼睛问题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常吃火龙果能有效提高视力。

2祛痘除印

脸上有痘痘,可以适当吃点火龙果。

3舒缓敏感

常吃火龙果能改善皮肤过敏,但要注意平时少吃刺激性食物。

莲子

1失眠多梦

夏天晚上炎热难以入睡,白天一整天没精神,晚饭后可以泡一杯莲子喝,安神助眠效果非常好,并且能提高睡眠质量。

2心情烦躁

夏天很容易出现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下降,莲子泡水喝,能缓解这些症状。

3保护心脏

莲子中所含的生物碱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尤其对对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很好的作用。

海带

1减肥修身

海带含有大量纤维,能促进肠道排泄,并吸附肠道内的游离脂肪,起到排毒减肥的作用。

2软化血管

许多心脑血管患者,最怕的就是血管壁硬化,海带能清除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壁硬化。

3防止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一般是体内雌性激素分泌过旺引起的,海带能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达到防止乳腺肿块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