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挖到一部难得的口碑好片,罕见又震撼

 板桥胡同37号 2021-07-14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当我们提起历史上的伟大的艺术家时,想到的大多是男性?

为什么女性艺术家相比之下少得多?

是因为女人的艺术天赋和创造力不如男人吗?

从五百年前到今天,那些女性艺术家们又都经历了什么?

图片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部纪录片,不仅回答了以上问题,还为人们介绍了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杰出女性艺术家。

她们的才华和毅力,克服了当时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

图片

2014年,BBC制作的这部《女性与艺术的故事》聚焦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女性艺术家

如果你也疑惑为什么艺术史里缺少女性的身影,那么这部纪录片会给你答案。

BBC:女性与艺术的故事

BBC: The Story of Women and Art

主演: Amanda Vickery
首播: 2014-05-16
集数: 3
单集片长: 59分钟

图片

在佛罗伦萨的中心地带,有一处艺术史学家们的朝圣之地——瓦萨里利走廊

瓦萨利走廊是设计师Giorgio Vasari于1565年设计,历时5个月建造完成,走廊墙上挂满了世界艺术大师们的自画像。

然而在这1700幅自画像中,女性仅占了7%。

图片

事实上,文艺复兴时代的女性不允许接受艺术教育。

未婚女性甚至很少外出,她们无法像男人一样,游走大街小巷观察市井百态。

注视和描绘裸体,更是禁忌中的禁忌。

这在根源上,阻断了女性和艺术的连结。

图片

女性的创造力,只能在编织地毯和针线活中施展。

然而这些都是被看不起,甚至被无视的手艺。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男人。

图片

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人,需要时刻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名誉。

她们禁止抛头露面,多数时候只能屈居堂下,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图片

女人参与艺术的方式,往往只能充当男性艺术家的模特和缪斯。

图片

然而,历史总会有一些例外。

16世纪初的时候,一个意大利女子决定打破这个陈规。

这使她成为了首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女性艺术家。

她就是雕塑家,德·罗西Properzia de' Rossi, 1490-1530)

图片

德·罗西于1590年生于博洛尼亚。

她对雕塑艺术有着极大的兴趣,而雕塑是一门充满男子气质的艺术。

锤子和凿子,都是典型的男性使用的工具。

相比之下女性既缺乏体力,又没有才华。

图片

在文艺复兴时期,想成为一名杰出的雕塑家,都要先给人当学徒,还需要在作坊里训练多年。

这条路对女人来说,每一步都充满了障碍。

图片

被各种石雕作坊拒之门外的德·罗西没有放弃,她费尽心思超越阻挡自己的障碍。

没有机会在石头上雕刻,她就在油果核上进行雕刻练习。

图片

1525年,35岁的德·罗西与一众男雕塑师,竞争进入一个雕塑家团队的机会。

这个团队将要负责修建博洛尼亚的主教堂内的圣白托略大殿。

而且她赢了。

但她的作品,只被轻忽地放置在教堂不起眼的角落。

图片

尽管德·罗西是第一位女性大理石雕塑家,但也因为她踏足了本不属于女人的领域,招致艺术界兄弟会的反扑。   

图片

德·罗西在解剖学方面的造诣,以及对男性肌肉结构的了解,招来很多不堪入耳的谣言诋毁。

面对流言的中伤,德·罗西退却了,她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在为教堂工作的5年后,身无分文的她孤独地死在了救济院。

她的命运,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女艺术家所要面对的风险。

图片

在文艺复兴时期,也许离群索居更利于女人从事艺术创作。

像在修道院这样的地方,女人们卸下了家庭的负担,抛开社会规则和期望,从而专注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图片

普劳提拉·奈莉修女,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然而500多年来,她的作品一直隐匿于大众视线之外。

很多人都知道达芬奇那幅著名的《最后的晚餐》,但很少有人知道,奈莉修女也画过一幅《最后的晚餐》

图片

画中的每个男人,都具有明显的女性气质。

这也赤裸裸地揭示了一个可悲的事实——

奈莉无法接触男性模特,只能通过观察身边的女性来描绘男性。

教会给女性提供了庇护,但也限制了她们的创作内容和观众。

图片

除了教会,宫廷是另一个能让女性施展艺术才能的避风港。

索弗尼斯瓦·安古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1532-1625)就通过贵族的引荐,进入了西班牙宫廷。

她出生于1532的意大利北部一户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家里七个孩子之中的老大。

因为父亲没钱给女儿们办嫁妆,就把她们训练得个个身怀绝技。

她年幼时曾拜当地一名画家为师,开创了女性接受艺术教育的先例。

图片

她父亲还曾把她的儿童时的素描向米开朗琪罗炫耀,得到了大师的肯定。

图片

索弗尼斯瓦·安古索拉堪称风俗画派创始人,她喜欢描绘日常生活场景来展现人物内心。

图片

通过阿尔巴公爵的引荐,索弗尼斯瓦·安古索拉进入了西班牙宫廷,为当时极为显赫的西班牙腓力二世作画。

图片

然而作为女人,她无法被正式认可为宫廷画师,她的头衔是宫廷女侍臣。

而皇室肖像的僵硬规范,也消磨了安古索拉早期流露出的灵气。

但她仍然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可以在宫廷绘画的严苛戒律下生存。

图片

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女人有可能不依附于任何机构,成为独立画家吗?

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也许是可能的。

那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学,这里对女性受教育的态度更加开放。

图片

拉维尼亚.丰塔纳(Lavinia Fontana,1552-1614)就出生在博洛尼亚。

她的父亲是一位落魄的画家,因此她有机会接受艺术培训。

图片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基础艺术培训的机会是把女人排除在外的。 

家庭教育是她们学习艺术的唯一替代途径。

丰塔纳得到父亲的全力培养,后来在博洛尼亚大学受教,获得博士称号。

靠自己的能力在被男性主导的行业环境中,打拼出一席显眼之地,甚至教皇都专门请她去罗马作画。

图片

丰塔纳可能是已知的第一个职业女画家。

尽管她在婚后曾怀孕11次,但她对艺术的创作热情从未消减。

高产的她,一生中创作了几百幅作品。

但遗憾的是,她的绘画题材大都是一些贵族家庭肖像,而真正能扬名传世的作品往往是宗教题材的绘画。

图片

而17世纪有一位女画家,就在题材上挑战大气的宗教题材。

与丰塔纳一样,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temisia Gentileschi, 1593-1652/53)也是画家的女儿。

图片

真蒂莱斯基从一开始就在创作史诗主题的作品。

17岁的时候,她选择的第一个主题,是当时男艺术家最热爱的——苏珊娜与长老

很多男画家画过这个题材,通常是一个美丽的裸体女性沉溺于老人们的注视。

然而,这其实是一个圣经中的丑陋故事。

这些老人们威逼利诱,想要性侵苏珊娜。  

图片

真蒂莱斯基笔下的这幅画,不同于男性画家的视角,她真实地展现了苏珊娜痛苦挣扎拒绝的一面。

这幅画创作于她被家庭教师强奸之前,展现了男性凝视中的暴力。

而真蒂莱斯基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沉重的“房思琪的故事”。

图片

真蒂莱斯基是历史上,第一位敢于挑战大幅历史题材和宗教题材的女性。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很多作品表达了对男性暴力压迫的愤怒和复仇。

图片

她最著名的画作《朱迪斯斩杀赫罗弗尼斯》,正是在强奸案审判之后的日子里创作的。

该画取材自圣经故事,讲述犹太寡妇朱迪斯利用自己的美色,诱惑入侵的敌人首领赫罗弗尼斯。

在赫罗弗尼斯饮醉酒后,在女仆的帮助下砍下赫罗弗尼斯的头颅。

图片

真蒂莱斯基在画作中,宣泄着被强奸的痛苦和仇恨,展现了男性暴力下女性的创伤,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图片

这位刚烈叛逆的女画家,连自画像也与众不同。

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不会表现作画的样子,大都是画成一位淑女。

真蒂莱斯基却偏要在自画像中突显自己的画家身份,肯定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女画家,而不是以绘画来标榜自己“才艺”的淑女。

图片

真蒂莱斯基凭借出众的才华,获得了美第奇大公的赞助,她的名声甚至传到了英格兰的查理一世那里。

1638年,真蒂莱斯基加入了为英国王室作画的团队。

她从不被女性身份限制,一直在挑战史诗和野心勃勃的作品。

正如她自己所言:“你会在一个女性的灵魂中发现凯撒的精神。”

图片

从这部纪录片中不难看出,曾经,一个女人想从事艺术工作是多么艰难。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培训所采取的是“寄宿式家教作坊”制度。

也就说一个学生要在10岁左右就住到老师家,一边学习一边打杂,可能还得伺候老师的吃喝拉撒。

这种学徒制,对当时的女性来说几乎是不可能被允许。

于是可悲的是,那些有机会接触到艺术教育的女性,大都是画家的女儿。

图片

而另一个阻挡女性进入艺术殿堂的障碍,就是对人体结构的学习。

想要生动刻画人物,必须要对人体结构有熟悉的认识。

大量裸体模特的练习必不可少,达芬奇甚至还亲自解剖人体来学习。

然而在那个年代,女性连观看裸体都被视为不体面、甚至不道德。

“看”是一种男性才具有特权,而女性的主要角色是“被看”。

图片

然而,即使在这样困难重重的历史环境中,依然诞生了很多杰出的女性艺术家。

她们不仅没有向现实妥协,

还凭着过人的天赋,克服了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

她们以惊人的勇气追求艺术表达的权利,创作出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最终实现她们的艺术雄心。

直到今天,她们的经历和作品仍然在鼓舞着无数女性——

不畏困难,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

图片

*本文作者:RAM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