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数据上看,感受三峡大坝等现代水利设施的减灾能力

 炫叶楓雪 2021-07-14
从数据上看,感受三峡大坝等现代水利设施的减灾能力

1954年和1998年,是20世纪长江流域洪水top2。这两次洪水在洪峰峰值、30/60天过洪量等指标上各有千秋,54年比98年略强一点有限,大体可以算做一个级别。

这个图是1954年长江洪水淹没范围,

从数据上看,感受三峡大坝等现代水利设施的减灾能力

这个图是1998年长江洪水淹没范围。

从数据上看,感受三峡大坝等现代水利设施的减灾能力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虽然98年洪水给我们的印象深刻,但淹没范围比1954年小太多,长江流域死亡1000多人,1954年是3万多,也要少一个数量级。

1954年长江干堤决口60多处,分蓄洪1000亿立方米,1998年只决口一处,分蓄洪100亿立方米,少一个数量级。1954年京广铁路中断三个多月,1998年干流沿岸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没有被长江水淹。

洪水等级差不多,淹没面积极大减少,决口导致的分蓄洪少一个数量级,死亡人数少一个数量级,这是1998年相比1954年的进步。

能力提升点主要在于:长江支流水库 + 葛洲坝,有了很有限很初步的调蓄能力,更牢固的堤坝,更强大的组织和工程能力。但1998年长江干支流的水库开发水平仍然很弱。

即便是1954年,相比于解放前虽然没有生产力的本质提升,但因为组织能力爆表,如分洪区建设,全国支援武汉抗洪等,死亡人数也比洪水规模更小一些的1931年要少一个数量级,武汉长江干堤抗住了29米+的水位,而1931年26米+就决口了。

如今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已普遍实现梯级开发,对长江的人工调蓄能力比1998年强大太多,即使98、54年规模的洪水爆发,也很难再出现长江中下游普遍高强度设防,举国之力严防死守的场面。

1950年代,全国因为洪涝灾害年均死亡9000人,2011年-2018年年均下降到495人,其中2018年是187人。

当然,因为我国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水库调蓄能力也很难达到够用的程度。像三峡虽然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但库容也就排全球二三十位。

到2020年,纳入长江流域联合调度的101座水库,总防洪库容也就600亿方,面对大洪水年份长江中游30天过洪量暴增大几百亿方还是很吃紧,再说这些梯级电站的优化目标、优化的江段也不完全一样。

从数据上看,感受三峡大坝等现代水利设施的减灾能力

小结一下就是:

1931:农业社会生产力 + 古典组织能力,传统样式的上千里普遍淹没饿殍,至少数十万死亡。

1954:农业社会生产力 + 现代组织能力,仍然是大范围受灾、淹没,死守重点地区,物资稳定,灾害影响大减,死亡数万量级。

1998:现代社会生产力 + 初步成型的现代水利设施 + 现代组织能力,受灾范围显著收窄,重点地区基本保全,死亡千量级。

现在:高度发达的大型水利设施 + 组织能力 + 预警交通通讯医疗等,干流无恙,但是支流、内涝问题难解,死亡百量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