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如何走出经济效益高的现代发展路!

 北方农资传媒 2021-07-14

《北方农资》记者  张亚静

近年来,我国苹果种植面积与产量稳定增加,生产布局向优势区集中趋势明显。据统计,去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为3615万亩,增长3.52%,产量4380万吨,增产5.85%;苹果鲜果价格持续下降,产地区域间价格分化严重。表现出特色产区和优生区鲜果价格较高,次优生区、适生区价格普遍较低的特点;苹果贮藏销售更趋理性,果农、贮藏商、销售商彼此合理分担风险与利润稳定的销售渠道与机制,在优势产区逐渐形成;浓缩苹果汁进出口量均增长,苹果进出口逆向波动。

  我国苹果种植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设施简陋、机械装备匮乏、标准化生产程度低。虽然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但与其他作物相比,苹果种植仍有较高效益。目前苹果产业面临新挑战:农村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劳动力成本逐年增长;生产资料等成本增加;食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引起重视;优质果品需求日益增长;进口水果带来市场冲击。

  当前,苹果栽培制度落后,果园郁闭严重,光能利用率低,单产不高,优质果率低下。苹果乔砧密植方式占85%以上,整形时间长、骨干枝多、技术要求高。5-6年初结果,1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果农等不起,再者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枝条纵横交错,作业不便,最后导致苹果树结果少、品质差,只能当做木材进行处理,费工、费钱、费资源,果农呼吁苹果栽培新模式。今天,我们邀请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仁果研究室杨廷桢主任为您讲解苹果栽培新模式。

杨廷桢讲解果树栽培要点

机械化栽培砧木更新为主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即利用苹果矮化砧木嫁接苹果品种,采用纺锤形树形、宽行密植的栽植方式,与传统乔化砧木相比,其树体矮小、光能利用率高、结果早,便于肥水一体化、机械化、标准化管理,是经济效益高的现代苹果生产模式。

  种植苹果应采取工业化方式,改变传统农耕思维方式,结合苹果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优生区、适生区、次生区三层级,优化《中国苹果产业发展区划》。强化《区划》引领苹果产业的发展效应,因地制宜发展区域适宜的主栽品种,优化品种特性及配置,注重提高苹果品质和效率,优化苹果栽培模式。

如何进行苹果矮砧栽培

  矮砧密植栽培的条件:良田(土地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基础、良砧(乔砧、矮砧)根本、良种(适宜的品种)高效益、良法(栽培模式、管理方法)途径,各要素相互作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一不可,只有科学合理应用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首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必须适合苹果树生长,最好以当地种植过的苹果树种、品种为参考;其次,适于机械化作业避免自然灾害的地理条件(雹、风、冻);同一品种利用矮化砧木比乔化砧木果实着色好,成熟期提前15-20天,同时枝条成熟度提高,树体越冬抗寒性增强。矮砧密植栽培有三大要点:宽行密植、优质大苗、高标准建园措施,且将成为苹果生产的发展趋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