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迷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动力在此

 北方农资传媒 2021-07-14


《北方农资》记者银洁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迫在眉睫。

本期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

用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多年来,为追求农产品产量,我国一些地方过度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大量的林地、草地、湿地被开垦用来生产农产品。一些地区靠农养林,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盲目追求高效农业,结果带来农业资源的破坏。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不断调整,我国农产品生产呈现出高度的区域化和专业化,这虽然有助于农业效率提高,但也破坏了农业生物的多样化,制约农业生态功能发挥。发挥好农业生态功能,需要提升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价值认同,将中华农耕文明与西方现代农业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循环农业,以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和种养模式变废为宝,实现秸秆还田,让养殖业排泄物成为有机肥。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护和修复总体上比较注重工程措施,各地出现边建设边破坏的不良后果。未来在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实施技术工程基础上,还需要各地更注重采取经济手段和法制手段来保护和修复农业生态,农民长期只种植一种或者少数农作物,不愿意轮作;长期施用化肥而不施用有机肥;长期将秸秆在田间焚烧而不愿还田,除思想观念和技术配套措施跟不上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动因。东北本来是一个大豆优势产区,但这几年农民都纷纷将大豆改为玉米生产,主要就是种植大豆不如种植玉米赚钱多。这就要求各地在推广农业科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也要出台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因势利导作用,强化法制约束。

农业发展动能正在转换

随着农产品市场运行态势的变化,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际上已经在转变。2015年,农药使用量比上年下降1.3%,2016年,我国化肥产量也出现减少,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投入要素能否持续减少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从2004-2017年连续十四个中央一号文件中不难发现,除2004年和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没有把粮食增产作为政策目标外,其他年份都对粮食生产或部分粮食品种的粮食生产提出具体要求。农村改革深入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主体、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

粮食绿色发展重要举措

应强化我国农业发展动能转换观念。如果继续把粮食高产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尽管也强调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强调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但原有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农业农村工作机制的惯性影响,在具体行动上仍要抓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样就无法确保农业发展动能转换和粮食绿色发展取得实质进展。

要改善支农公共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立项必须放弃过度对单产和资源率的追求,而要把农业生产经营增收放在首位,把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放在突出位置,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发展动能转换。

应加快构建优质绿色农产品价格机制形成。对于多数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来说,并不注重区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化学投入物状况;对消费者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生产过程中化学投入物状况难以区分,对经营者的标识高度怀疑,信任不足。“好坏不分”和“真假难辨”是我国多数农产品市场属性的反应。

当然,转换农业发展动能,让农业生产经营者减少化肥农药等现代化学要素投入势必影响农产品产量,可能带来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风险升高。再说,如果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机制不能建立,农产品生产者就可能面临减收风险。

本文作者:银洁,制作:侯庆彬,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微信公众号:北方农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