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用一个花园联结了现代景观与古典园林——(米勒花园)丹·克雷【NO.82】

 蚂蚁景观 2021-07-14

这是米勒花园的游览视频,有兴趣同学可以看看,油管搬运的

大家好,上期的景观总表给力吧~下面小蚂哥会着力介绍节点式的景观师,让大家轻轻松松搞定所有景观大师~

今天的故事要从几年前的俞孔坚老师给大家的做方案的四个设计宝笈讲起:

小马哥清楚的记得那篇文章于老师是这样说的当你不会做设计的时候,就要种树,成片成片地种!

成排成排地种!成丛成丛地种!(以下是当时文章的配图)

当时极度的不理解,如果单纯的种树,那岂不和绿化没什么两样吗?还可以顺便开个苗圃~景观设计师的尊严何在呢?

好这个我们先按下不表,大家在学设计的时候一定会听到过一个词:解构主义。比如我们看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就是典型的解构主义风格。

这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其实背后都共同指向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做丹·克雷。

还记得我们上次说到托马斯·丘奇的时候,丹·克雷就是“加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些人都是美国第一代的景观大师,属于现代景观的拓荒者。而我们讲的丹·克雷在美国景观甚至是现代景观史上都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为啥呢?别着急,听小蚂哥慢慢给你讲。

我们知道现代景观设计大多是从立体主义,结构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这些现代艺术流派中汲取养分。(这在我写的第一篇文章中就有系统的说明过:一口气读懂西方现代景观)

比如下图布雷·马克思的作品就是典型从抽象绘画中获得的灵感。

尤其是二战之后的美国景观界对于这些更是趋之若鹜,美国加州学派更是以独立于欧洲传统古典园林的设计理论引以为傲。

麦卡利斯特花园,这种平面已经脱离了自然式和规则式的束缚,从现代艺术的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反正就要和古典园林不一样就对了哦)

这么说吧,在当时,美国景观界想赶紧树立一套理论,一套完全自己的,有别于欧洲传统园林的理论。而现代艺术给了美国最好的一个契机。

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发扬和继承,这种完全脱离传统的作品虽然成功将景观变得很现代,但几千年来积淀的古典园林就完全没有价值吗?

之所以丹·克雷的伟大,是因为他就是第一个把古典园林的元素应用在现代景观当中的第一人。

丹·克雷的作品随处可见古典园林的影子,但手法确实极为现代的

丹·克雷的经历很有趣,在真正亲眼看到欧洲古典园林之前,他是一个坚定的现代主义的拥护者,反对一切古典园林,之后的一个契机,二战之后他作为设计师修建纽伦堡正义宫(用来审判战犯),让丹·克雷真正第一次踏入了欧洲古典园林的圣殿。

当年的纽伦堡正义宫

当丹·克雷亲眼看到那些辉煌的宫殿,笔直的林荫道,壮丽的轴线,他真正理解了欧洲古典园林的意义。

之后,他决定使用古典园林当中的一些元素来设计和构建现代景观。这是个伟大的决定,要知道事物的发展需要扬弃,一味的排斥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所以丹·克雷摒弃了古典园林当中常见的对称和轴线。(这些属于皇权的象征,应该和皇权的覆灭一起埋进历史),但他却继承了古典园林中庄重严整的气质,规则的布局,还有大草地、平台、林道和绿篱(这些都是可以组合的绝佳的景观元素)。

在他的作品当中,你看到的都是理性的排布。似乎有一套严谨的规则,这跟他建筑师的出身有一定的关系。

一战过后的美国经济衰退得十分严重。当时的丹·克雷寻找到了建筑师沃伦·马宁,在他手底下做学徒。而说实话建筑师对于空间和功能的理解是优于景观设计师的。这给了丹·克雷一个天然的技能优势。

所以丹·克雷一生的设计作品基本上是从建筑出发,虽然他不认为景观是建筑附庸的一部分,但是这种从建筑出发的手法,也让建筑也成为总体序列的一份子,并不凌驾于环境之上。

所以大量的建筑师都非常喜欢和丹·克雷合作。比如我们熟知的路易斯康,沙里宁,贝聿铭。

因为当时也只有丹·克雷能让建筑和环境得到良好的共生。

丹·克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米勒花园非常完整地表现出它的设计理念,相信即便你不知道丹·克雷,也应该见过这张照片~

它曾登上过各种景观书籍的封面

初看米勒花园的平面,小蚂哥一度认为没什么好分析的,因为它实在是太简单了~

米勒花园的平面

平面严整的划分了三个区域,自然森林、大草坪、建筑庭院

地形由建筑向自然缓缓下降,大体形成一个缓坡。

沿着一条七叶树林荫道设计了数个类似房间形状的围合空间,林荫道偏向住宅处的右侧,以免直对住宅。由树和绿篱形成的室外空间结构,反映了室内的空间结构的特点。(不愧是建筑师出身~)

这样的空间布局乍看上去很像古典园林,但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建筑布局,你就明白丹·克雷把室外的花园和室内的布局完全契合在了一起。

建筑是由小沙里宁设计的风车式布局,并没有明显的轴线。

正是从建筑开始,空间的变化已经不在古典。可以说米勒花园的轴线设计完全和古典不是一套体系。

巨大的屋顶覆盖了四个单独的建筑体块,大挑檐,再加上运用了落地玻璃窗,使得外部的自然渗透入建筑内部,这种通透感正好给了丹·克雷灵感。

米勒别墅内部视角

所以丹·克雷用四个独立的空间单元从一个宽大的非对称的设计的中央空间向外展开。

这种不对称布局和现代艺术的“风格派”蒙德里安的作品非常相似。

当打破了轴线,也就没有了古典的束缚,平面突然变得灵动和自由,这在之前托马斯·丘奇的作品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托马斯·丘奇的金门花园

平面的解放也带来了立面空间的丰富

从高处台地上的住宅和花园的冷静,精确的线性空间,到下面蓄洪区草坪上柳树林所带来的浪漫气息,在米勒住宅中情景的改变也是恰如其分的。

感受一下一个人站在这里的感觉

而在草坪和花园之间,有一条安静的林荫路是整个方案中最经典的设计。

在夏末,昏昏欲睡,温暖湿润的气氛,果园中未被采摘的苹果,以及摩尔的雕塑,那种母性般沉稳的气质,使各处都弥漫着一种安详,成熟,富足与满足,从现代主义的完美典型中抹去了冷漠。

如果垂直于林荫道看过去,可以透过树干之间看到远处的蓄洪区和柳树,如果沿着林荫道的两个尽端看过去,可以看到位于两个尽头的摩尔和利普希茨雕塑作品。

刺槐林道并没有将空间割裂,反倒用一种中国古典园林中隔而不断的手法将空间神奇的调和在了一起。而就是这个林带设计让整个项目载入了史册。

克雷设计的米勒花园平面的吸引不在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而是通过有趣的和未知的探寻游戏来引导人们优雅的从一个空间进入另外一个空间。

透过林道看草坪的视角

外围的侧柏篱笆被打断并呈阶梯状,暗示了入口,但从视觉上似乎拒绝入内。

空间是清晰且具有限定性的。是流动的,从住宅向外一直延伸到街道和小河,丹·克雷在其它作品中都没有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克雷连贯空间的纯粹之美,一旦得到认可就可能会使人着迷,令人眼花缭乱。

小蚂哥看到网上有位朋友对于米勒花园的总结非常到位

如果把花园当做建筑周围的附属,那么花园就是建筑外的自然,如果把花园和建筑看成一体,那么花园则是自然中的建筑。

好,如果看到这里你还记得我们文章开头的两个小故事,那么现在我想聊聊这两个故事和丹·克雷的关系。

我们经常听到的解构主义的这个词,那么一定会有一个相反的词,这个词叫做:

结构主义

结构最早在建筑中应用,所以结构主义典型是从建筑出发,把建筑的空间和结构延伸于景观空间之中,最典型的就是丹·克雷对于树和绿篱的运用。

丹·克雷的作品当中,能够看到严整的结构布局。每个空间的大小,空间之间的比例都像建筑模数一样精确,这和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是截然相反的。那么到底是结构主义更合理还是解构主义更好用呢?至今也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

我们看到之后的彼得沃克所做的伯纳特公园就是典型的结构主义的作品。

我们再来聊一聊俞孔坚老师说的关于种树的理论。看起来单纯的种树确实和绿化没什么区别。

但我们知道树是组成园林的基础元素,任何园林作品当中都少不了树的身影。

在古典园林当中,树被修剪成各种规则的样式。象征着皇权的权力,被整齐的成列成排的种植。

而丹·克雷正是看中了树的这一点:当树以一个等间距种植时,就是建筑当中柱子的概念。用树去围合室外空间,不就把室内和室外融合在一起了吗?

所以在他的手里,树不仅是一种自然的元素。更是分割和穿透空间的一种手段。

树既是建筑的延伸,同时也能自由围合空间分割空间。

所以你明白了吧,俞孔坚老师所说的,当你不会设计时,种树就可以了,其实是有很深的道理的。这是来自历史的经验。

成排的树木可以分隔空间。网格的树木可以形成林下空间。随园路栽植的树木还可以引导游人的视线。

我们今天再回过头来看丹·克雷的作品,可能有些乏味和无聊。(因为看上去,真的很平淡无奇)

在这个所有设计作品都追求视觉感官刺激的年代。严谨的结构,简单的元素所构成的花园似乎已经落伍了。(翻翻各家做的牛逼哄哄的方案和亮闪闪的效果图就能理解了)

但你是否有想过当你今天拿起画笔在硫酸纸上设计公园广场的时候。有多少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是将近100年前的大师们就为你总结好的。

所以今天我们在谈丹·克雷并不是要谈他的作品效果有多好。

而是在于他的思想的完整性。他在摒弃传统的同时,又将传统继承了下来。这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味的摈弃传统得到的只能是片面的结果。

而我们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不正是如此吗?在传统中进化!

今天在景观学术界各种流派的争论,似乎都在树立各种学术流派的同时,打压一切对自己不利的因素。

这不是很可笑吗?小蚂哥的读者更多的都是学生和大学老师,我也希望你们在看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独立思考,不去盲目站队。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小背景。丹·克雷一生都致力于把自己的心血奉献给设计。他并不希望自己出名,或者传播他的思想理论。他的为人非常低调,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别人要找他做设计,都找不到他。而他则躲在离市区有100多公里的农场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

小马哥认为丹·克雷最伟大的地方不在于他设计的作品有多么豪华,而在于他做到了设计师应该做到的本分。踏实设计,正视传统,拥抱未来。

就像多年后彼得·沃克对于丹·克雷的评语:丹·克雷最宝贵的财富是他的作品展示了空间如何定义生活的,以及如何让生活赋予意义和价值。他用艺术、优雅和幽默来实现所有人的持久利益——彼得·沃克20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