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笔记】艺圃——园林意境的典范

 蚂蚁景观 2021-07-14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文字部分部分引用了豆瓣文章:艺圃的三种时间尺度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的古典园林景观笔记终于写到了艺圃。
这可不是小蚂哥懒,要知道古典园林想要吃透,融会贯通再和大家分享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艺圃是我个人很喜欢的园林,很希望多看些东西,在写笔记的时候不要有所疏漏。
古典园林其实很多人都很喜欢,但究竟怎么才算是看懂了,逛透了呢?小蚂哥认为理解古典园林必须从两方面入手:文化和空间,那让我们来好好聊聊这座姑苏深巷中的明珠——艺圃吧~
如果你现在去苏州旅游,在每个园林的门口你都可以拿到这么一张导览图,上面不仅有园林的介绍和平面,还把整个苏州园林的分布标的清清楚楚。
在这些园林中,建园最早的是小蚂哥最喜欢的始建于宋朝沧浪亭。以至于我们蚂蚁景观南宁园博园获奖作品“一勺江湖”的概念就是出自沧浪亭,想看之前小蚂哥写的沧浪亭,请点击这里:沧浪亭——内外皆园【NO.23】
而建园第二早的就是这座明朝嘉靖年间所建造的“艺圃”。
小蚂哥掐指一算,从1541年到今天足足478年,是真真的历史悠久啦~
但你知道吗,和大多数园林一样,艺圃在这将近5个世纪的时间内也是屡次易手,屡次改名。
最早明嘉靖的袁祖庚在此建立了“醉颖堂”。其后著名的文征明的曾孙子文震孟与弟弟文震亨也在此修园,并改名为“药圃”,明末清初的苏州大家姜式家族,姜埰因为“敢诘问诏旨”得罪了崇祯,也在此建房,名为“敬亭山方”后改名为“艺圃”。
那你知道这三个人的共同点吗?
三人都因为皇帝不公正的待遇退隐苏州,所以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对不对~
Anyway,之后艺圃又经历了数次易手,文革的破坏,之后的重修更是水平欠佳,所幸虽然修复水平不行,但至少明朝时候的格局保留了下来,所以今天的艺圃仍然有明朝的遗风,可以说方寸间意境无穷。
清朝王石谷所绘的“艺圃图”与今天的平面相比较格局大体上是一致的。只是建筑变化较多,最主要的就是最早的艺圃是没有苏州最大的水榭“延光阁”的。
说到格局,我们就仔细来看看艺圃究竟是怎么营造意境的。
如今很多学校在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候,都会考察学生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它是有明确规则的,书上有一堆恼人的名词解释:
1、主景与次景2、抑景与扬景3、对景与障景4、透景与漏景5、实景与虚景6、夹景与框景7、前景与背景8、俯景与仰景9、内景与外景10、引景与导景
我就说但凡你看完这堆词儿,还有不晕的吗?还有谁举个脚让我看看。这些词大部分都是从《园冶》里面生发出来的。
不过老祖宗造了这些词肯定是有他的作用,艺圃就是一个按照这些标准的优秀三好学生。
我们还是从寻找艺圃说起吧。小蚂哥来过两次艺圃,头一次是学生时期跟着老师一起逛公园式的游览,这次是带着对艺圃古典意境无限遐想的考察。
想要到达艺圃,可没有像留园,拙政园那么容易,你需要进入姑苏城大街巷,在巷道中辗转腾挪,大约步行1公里,转了4、5个弯,终见艺圃白色的围墙。
   入口 
入口用空间来障景,抑景的我们已经在留园、瞻园见识过了,但把入口空间做的如此纯粹,以至于像是一条时光隧道的,艺圃只此一家。
入口处,园林元素极为简练,白墙黑瓦,几株植物,几块置石,藤蔓扶摇而上,马上把你从市井街巷中抽离出来,也为之后的空间转变做了铺垫。
如果我们把艺圃的平面图整体来看,它基本遵从了古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从北至南,以延光阁为界分别为:
建筑——水池——山林

熟悉古典园林的朋友肯定知道,建筑与假山隔水相望是古典园林基本的处理手法,既划分了人与自然的界限,又使得有限的空间产生较大的视觉纵深感。所以我们熟悉的留园,寄畅园,小盘谷都是这样处理的。
在豆瓣上有个小伙伴的文章写的非常好@修,小蚂哥截取了其中的一段话:
艺圃主景,一山一池一水阁。“人造物”延光阁与“自然物”主山,两者隔水相望,审美重点在其“可望而不可即”的观赏自然之态度。就像“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思是相隔一条又清又浅的河,含情脉脉而不能相互说话。
互相观望,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方式。以阁观山,动静两宜,以山观阁,同样布置精心。一行一停间,“青山”与“我”的美彼此辉映,在两种时间的微观尺度上徐徐展开。所谓停,指向的是眼观的即时性,是将园子切割出一节节的时间片段来体验。所谓行,指向的是身体的延时性,用脚丈量,用一段连绵的时间将园子缓缓呈现。山与阁的彼此观赏,皆有丰富的时间尺度,山上设亭为停,山下布桥为行,阁内沿窗而停,阁外檐下而行。
   浴鸥池的布局 

浴鸥池是艺圃庭院的核心。
既然所有景物都是围绕着水池展开的,那么水就是这个庭院的核心元素,在艺圃这个水池叫做“浴鸥池”,模仿的是自然界中的湖沼。
池中表现“沼泽水乡”的主题。荷花、水藻、野生鱼类相互映衬,但在古典园林中的锦鲤,金鱼却不见踪影,为的是表达质朴,粗犷的自然之感。
浴鸥池面积约 1 亩,为全园的中心,水面处理以聚为主,虽然面积不大,但使人感到非常开阔,只有水面东南、西南略微分划出小水湾,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低平曲折的石桥,断续分隔成五六个水沼,池岸除北端为水榭驳岸外,其余池岸低平,均屈曲自然,而池面则因近旁为低小建筑而益觉开朗辽阔,以此衬托池水大、山石高,是成功的对比与衬托手法。
小蚂哥大体总结起来就是两点:
1、周围建筑尽量后撤,高度低矮,降低庭院的围合感。
2、水池四周用植物、小桥等切分水面,使水面变化丰富。
   延光阁 

延光阁是浴鸥池北面最大的建筑物。31米长的水榭和东西厢房的组合成为了苏州体量最大的水榭,从平面看水榭单调平直,但从立面看则起伏错落。
而且不仅如此延光阁檐口向水面压的极低,水中承重结构后退,底座抬离水面,整个水阁如同失了重量,飘于水上, 一压一抬间消隐了原本巨大的体量。若夏日,面水窗扇和后院门扇全开,空间更是一层层透过来,视觉的通透感便将体量进一步消解了。
不过对于延光阁也有不同的声音,刘敦桢就曾经表示延光阁体量太大,靠近水面过于平直,这么长的建筑物横在水面显得很突兀,我估计他看到的延光阁是这样的:
所以你知道植物配置在景观中多么重要了吧
不过在延光阁里看对岸的山水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这里就是艺圃中的园眼,也就是最佳视角,透过延光阁的窗框,一幅全景山水赫然出现在眼前。

   乳鱼亭 

而在湖边另外一处建筑不得不提,那就是浴鸥池的东面的乳鱼亭。
乳鱼亭朝西一侧一开间仅设置两颗角柱。它以最大的空阔为游人提供首次入园最美的观赏位置。而其它三个面都为三开间,有四柱。虽然说平面是正方形,屋顶是攒尖顶,但它仍然有主次关系在那里。乳鱼亭四围有一圈矮墙,矮墙上临湖的三面设美人靠。经过亭中阴翳的过度和对比,此处看池面也更加明阔。
和乳鱼亭遥相呼应的就是山上的朝爽亭。乳鱼亭临水而建,朝爽亭依山而居,两者南北呼应,一个开朗大气如 “志气飘逸神爽飞”诗人,一个掩映丛中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歌女,丰富多彩。

   响月廊 

浴鸥池的西面另有一廊名“响月” ,于池西侧联通南北。整个水面,除南侧山地外,其余三侧都与建筑相围,建筑尺度统一偏低矮,使得建筑虽多,但闭而不塞,衬托出水池的平顺开阔,视线低平舒适,使人感到疏朗。
   浴鸥庭院 

从浴鸥池进西南角“浴鸥”月洞门,即见一条南北狭长的小溪,又隔墙大池引入“浴鸥池”,入门见水之法,在苏州园林中尚属孤例。
粗糙的石条贴水横卧于“浴鸥池”上,别具天然情趣。池周散置湖石,白墙前植有天竹、榔榆、探春、桂花、结香、蜡梅、凌霄、鸡爪槭等花木,显得玲珑剔透,僻静宁谧,构成园中最小的山池景象,蜗庐成趣,堪称妙构。
所以小蚁君也情不自禁的拿起了画笔,10分钟速写一幅
   自然投射 

浴鸥院外的那片斜墙,极高的一片,空空如也。下挖一个小小的圆形门洞,巨大的对比令人惊艳。因为那神来之笔的一折, 折出来的曼妙角度,因为巨大的留白隐含的禅意,也因为墙前古树落下的一墙树影。
艺圃曾是文震亨的私园,查阅《长物志》可知文震亨记有“(前垣)有取薜荔根瘗墙下,洒鱼腥水于墙上引蔓者,虽有幽致,然不如粉壁为佳。”重新粉白后的高墙也许更符合园主人的本意。
《浮生六记》 里有一段, 叙述沈复邀友人月下同坐, “兰影上粉墙, 别有幽致” ,友人便“取素纸铺于墙,即就兰影用墨浓淡图之”,视花影如人影,别是一番月下之趣,芸娘甚宝之。这种对“影”的审美由来有之,这并不是对自然的直接审美,其对象其实是转换过的自然。这是一种典型的文人雅趣。
这样的用景方式园中比比皆是,不只是影,透漏窗而过的芭蕉片段,哑巴院顶滤下的天光,书房外被高墙刻意裁下的四角天空,其实都是一种自然的投射。是将裁剪过滤过的自然投射到“园”的载体上。它是人工物,同时也随四时日月而变化,是浓缩觉醒后的自然。
   假山 
艺圃的假山是在建国后技术水平不发达的时候修复的,除了入水的石矶还保留了原本的样貌,其余的叠石乏善可陈,这里小蚂哥就不在赘述了,但你需要知道这座假山和原本的已大相径庭。

   书斋 

艺圃小小的面积居然有四个书斋。艺圃的馎饦斋,是我最喜欢呆的地方。往往一坐就能坐一下午。这里好像满满的都是读书的记忆,让人不由自主地沉下心。
它位于整个园子的一角,格外安静。三面高墙围出一个前院,瘦高的空间,极致的简洁,围合出一个寂静的仿佛隔离于世界之外的空间。院子里石板铺地, 只在墙角栽一丛竹子,置一块湖石。
这里是读书的氛围,它排除掉了一切外界消息,只留下主人自己。
   结语 

有人说艺圃的朴实野趣,是明代文人的遗风,是真正的文人趣味,不像清代江南富商用来斗富和炫耀的百宝箱和博古架。小蚂哥觉得无论是留园中天地变幻的景别,还是个园中包揽四季的假山都是符号,是标签,也正因为有了意境这个标签,我们才能记住艺圃这个在姑苏城深巷中的小园子。所以我们今天用专业的眼光看古典园林,是要吸取营养,让古人的智慧指引我们前行,而艺圃就是这条路上的一盏明灯。
   名人评价 

刘敦桢评价此园:“布局简练开朗,池岸低平,水面集中,无壅塞局促之感,风格自然朴质,有相当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以下来自网友的摄影作品
其实艺圃的面积很小,小到不出二十分钟你就能走上一圈,但每次来艺圃,我都至少能呆上半天,在延光阁里品一品茶,在浴鸥出欣赏一下白墙上的光影,时光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我想这就是园林的力量吧~
好啦,这期就到这里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