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观笔记134】拙政园专家路线详解

 蚂蚁景观 2021-07-14

本期图片来自网络,部分图片源自网友smallaworld本文基于《江南庭院——与造园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古典园林启示录第三期,这次我们再来聊聊拙政园。

蚂蚁景观的老朋友应该知道我很早很早以前写过一篇拙政园文章:拙政园的十大最佳视点,其实在当年我对拙政园的理解就是一些有趣的点,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概念。不过也值得一看,传送门在这里:

十大视点玩转拙政园(考察特辑)

据说看过这篇文章的小伙伴都又去逛了一遍拙政园。

不过最近小蚂哥读到一本书《江南庭院——与造园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是一个名叫中村苏人的日本人写的,他并不是什么园林大咖,而是狂热的园林爱好者,他以“外行”人的视角去体会园主人游园时候的心境,很是有趣。

我把购买链接也放在这里,大家自行购买:

当然书中也有很多和小蚂哥认知不同的地方,所以这篇文章,我就以他在书中推测的园主游园路线为基础,加上我自己的理解,来带大家还原一下,拙政园到底怎么游赏才能体会到园主当年的所思所想。我称这个路线为:拙政园的专家路线。

在开始之前,我要声明一点,拙政园今天大体分成了西、中、东三个园区,而只有中园基本保持了当年王献臣造园的格局,西部的补园虽然被后人精心雕琢,但跟最初拙政园的清新淡雅相去甚远,东部的归田园更是荒废了多年,今天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年的景象。所以我们这篇文章只限于中园的游览。当然西园之后我也会单独聊的,大家稍安勿躁。

Ok,我相信看完这篇,你会对拙政园的理解更加深刻,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我们现在去拙政园都是由园东侧的公园大门购票进入的。

但其实你知道吗,拙政园真正的中园入口可不在这里。

庭院的前奏 旧大门——腰门

游赏拙政园的正确路线是从现在关闭的旧大门开始的。从旧大门到腰门之间,是进入庭园的引路。也就是观念上从世俗凡间去往方外天地的通路。引路一般都做得很朴素,因为要从这里引出并且展开庭园之景,故这种手法叫做抑景。这种手法我们在留园已经见过了。

留园入口

如今旧的大门已经关闭,无法看到这里原有的样貌,根据大门关闭之前走过这条路的人说:这条路被设计的相当精彩,不足三尺宽的道路几经曲折,尽头迎面的围墙上有圆形洞门。

图片是配图

从腰门开始就进入真正的环游路线了,孙筱祥教授曾经把拙政园的景区比作构成交响乐的 4 个乐章。从整体来说,第一景区的场景表现全园的主题,各个景区的景观有变化又相互联系,形成顺畅的流线。

请记住这张图,我们下文就以这四个乐章为基础逆时针来重游拙政园。

第一二四乐章以建筑为主,第三乐章以自然为主,逆时针游览有一种从城市到自然,最后回到城市的景观序列。

第一乐章 渐入佳境

腰门——远香堂——平台

过了腰门面前的假山称为障景,起到玄关屏风的作用。

这座假山有个山洞,从洞内穿过后到达半山腰,就能看到一片池沼,池上有桥,桥的尽头,一座厅堂掩映在树林之中。林木之中的堂名叫远香堂,这也是拙政园的中心建筑。

从山洞出来看到这些景物是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想象出来的理想世界,也应该是王献臣隐居之志的表现吧。

仔细观察会发现此堂是孤立存在的,并没有回廊与其他建筑相连,这种处理是在强调园主清高孤傲的精神。

进入堂内,四面都是玻璃窗建筑,周围的山水景色透过每一扇窗映入眼帘,宛如一幅幅的山水画,这种手法称作框景。

远香堂无论室内外都透露着一股淡泊节制的气氛。来到堂的北侧,有平台面对荷花池,从此处眺望,眼前就是拙政园的主景。

从腰门一直到此处,景观的起伏变化,都是为了迎接这里将要看到的主景高潮而做的一系列精心的处理。

眼前司空见惯的水乡风景所代表的明快纯朴,才是王献臣作为田园隐士的心象风景。远香堂指的是池中的荷花,同时也暗喻王献臣在污浊的官僚社会里,清高孤傲的身影。

远香堂名字取自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

王献臣,1493年(弘治六年),王献臣举进士,当时年仅二十四岁。但在1509年左右,王献臣已经致仕还乡,开始兴建拙政园了。所以他的政治生涯前前后后也只持续了十多年。估计也是两次被贬过后,寒了心,随后回乡闲云野鹤。关于王献臣再容许我挖个坑,我们讲到拙政园前世今生的时候在细细来谈。

由此第一乐章结束,从腰门到远香堂看到主景,是一个积蓄期待的过程,最后看到荷花池点题达到视觉的高潮。下面我们向东开启第二乐章吧~

第二乐章 山村雨宿

平台——枇杷园——倚虹亭

沿着池岸沿路向平台东侧山丘顶上的亭子蜿蜒而去,此处种植牡丹,故亭子名为绣绮亭,正面墙上开有很大的窗洞,正朝着月亮升起的方向,山丘下面山体与云墙和回廊围成一座小院,令人联想到山脚下宁静的村落,这里就是第二景区。

绣琦亭的框景远近闻名,用小小的尺幅窗就能框下美景、明月,可谓是古典园林中框景的典范。

穿过云墙上的月洞门,就进入了种植枇杷的枇杷园。回头看月洞门中平台和岛屿,都隐约可见,这样一边回味刚才的印象,一边在枇杷园中逍遥徘徊,直到游客与王献臣的心境融为一体,这才是第二景区的品味方式。

枇杷园包括了玲珑馆、海棠春坞和听雨轩等建筑,整体虽是人工化的建筑空间,但为了享受自由逍遥之乐,这里的建筑不是按照木工的规矩,而是以徘徊辗转的人心尺度完成的。

比如,从能看见泉池的玲珑馆,沿着回廊向海棠春坞走去,回廊在几步的距离之内折转了三次。

在第一折,抬眼一瞥,可以看见海棠春坞庭院的全景,走了三步向左一拐,绣绮亭所在的山丘和绿树透过花窗映入眼帘,再走五步向右侧折去,海棠春坞的建筑就在眼前。

进入建筑想要休息一下,却发现柱子的位置发生了偏移,原来是为了将人的视野向内院扩展,类似这样随处可见为人的徘徊思考而精心考虑的细节正是枇杷园这组建筑的特征。

海棠春坞的内院并不宽敞,靠墙而立,一峰湖石,几株花木和一丛翠竹。这样独立的院落,在拙政园中仅有一处。这也正是拙政园以清新自然的特色所在。

听雨轩

如果我们可以想象在山上的绣琦亭暂时歇脚,下山又到了山脚村落,这里的空间意象的变化自然又符合逻辑,让人叫绝~至此第二乐章结束,我们涉水登岛,来到了自然之境。

第三乐章-上 自然之境

倚虹桥——雪香云蔚亭

第三景区前半部视野突然开阔,变成开放式的山水景观,走出海棠春坞,马上就到倚虹桥,它是拙政园中为数不多的明代遗构。

东边的倚虹亭跟西部的别有洞天相对而设,期间有东西延伸 110 米长的悠长水面这片水面的南侧是绣绮亭,远香堂,倚玉轩,香洲等人工化的建筑。这种将自然与人工景观并列对峙,又能够显示出调和之美的做法,正是拙政园造景的精妙之处。

梧竹幽居四面开放,月洞门四面分别展现春夏秋冬四景。

梧竹幽居的景色突然开敞,站在梧竹幽居向西望去,可以看到苏州第一寺的报恩寺的北塔,如今也是拙政园当中著名的借景。

人们在此想象昔日的繁华喧嚣,就会重新认识拙政园的宁静,并从中找到幻想的世界,这种精神的游历被文人称为虚实相生,人们在此已将内心打磨干净,接下来就可以面对第三景区的自然山水。

从梧竹幽居附近向左过桥就来到两座岛,靠近面前的小岛上有待霜亭,意为岛上的柑橘,颜色夺目鲜艳。

这里与下一座岛中间虽然只有一步就可以跨过去,但这条狭窄的水路却具有重要意义,这条水道可以看作全园水源的溪谷,从这个水源流出的溪水穿过湖岛,注入大池的南岸,形成两处水湾,这些水湾变成潜流,滋润着水池的南岸。枇杷园内有泉水涌出,远香堂南又有小池,等这些迹象就可以明白这些潜流的存在,换言之通过想象这些水脉的蜿蜒曲折,就可以感知整个拙政园具有的生命律动和生机勃发。

下一座岛上有雪香云蔚亭,“雪香”是梅花的雅称,“云蔚”是指云霞描绘出清爽明媚的印象。柱子上有对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从雪香云蔚亭面前的平台向下眺望远香堂的平台,此时此地的自己与以前站在远香堂前眺望湖岛的自己相比,虽然心境是同样清澈明媚,但是之前更像出淤泥而不不染的莲花自有一分孤傲的执着。

图片来自国家地理

但现在身边云霞缭绕,梅香覆玉,置身于如此倾城的境地,早已感觉不到自我,换言之,仿佛是世俗与仙界,凡人与神仙的区别。

王献臣身处遍地凡夫俗子的官场时,曾以其孤高自傲的境界引以为傲,而游览到这里就忘记了世俗,能够遨游在自由旷达的境地,这就是我游览拙政园半周之后的感想。

至此第三乐章上半部结束,下面我们下岛观荷,在水边遨游一番!

第三乐章-下  步步莲花

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别有洞天

此后的第三景区都是令人亲切和期待的景色,仿佛神仙等待着去自由旷达的仙境畅游。

从雪香云蔚亭一口气走下来,穿过茂盛的荷叶来到和风四面亭,心情变得像鸟一样轻快欢畅,此后的景色都离不开莲花,拙政园的莲花是一种温柔可爱的品种。

拙政园中共有三处欣赏莲花的场所:

1、位于中洲荷风四面亭静观莲花

2、从离岸稍远的倚玉轩观赏莲花

3、在莲池环绕的香洲观赏莲花。

荷风四面亭

香洲倚玉轩

这些观赏点之间有微妙的差异,并且这三处建筑营造方式展示出了拙政园建筑与水的关系荷风四面亭的特点是面水,倚玉轩的是临水,香洲是贴水,如此精致细腻的造园手法,如果不去三座建筑周边实地体验是无法体会到的。

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之间踱过五曲桥,穿过回廊就登上建山楼,这座建筑虽是两层,但由于延续着小山丘的高度并建在水上,故看起来比实际要低,而且建筑的处理突出了横向的线条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

从见山楼的二层可以欣赏周围的景色,向东遥望可看远处群山的轮廓,由北向东展开,仿佛与拙政园内山丘的轮廓连在一起,也就是说拙政园内的假山虽是人工植物,但却堆砌的像自然延续的山脉一样,这正是此园营造的精妙之处。

向南望去,见山楼下的水面向南延伸,与东西方的狭长水道交汇,形成一片十字形水域,面对这片水域的中心,停泊着一艘形状奇特的两层游船,这就是香洲。香洲向纵深处延续的水院就是第四景区,香洲正是以其奇特的姿态吸引着游客进入第四景区。

建山楼向南展开的一大片回廊名为柳荫路曲。回廊就像扇骨蜿蜒在树林中间,沿着回廊漫步到水边,向茂密的莲花深处呼唤船家,这样的处理是多富有奇思妙想啊,这种令人愉悦的回廊叫游廊,以前是木结构,更有轻盈明快之感,游廊结束的地方是西半亭,从这里向西通过补园。

至此第三乐章全部结束,接下来我们就要乘着香洲畅游渔村了~

第四乐章 樵村渔浦

香洲——小飞虹——倚玉轩

香洲模仿画坊的形状,后半部是附带景观台的两层建筑,画坊通常被称作旱船,不系舟,石坊等,而在拙政园,文征明从屈原楚辞中取香草,以香洲赞颂王献臣的品德。

文人庭院中的画舫就是逃避世俗凡间或是隐逸的象征,你也可以将它看作驶向海中仙山的航船。

以香洲为标志的第四景区是静悄悄潜藏于水湾岸边的虚幻世界。

在水院的入口处,有名为小飞虹的廊桥,其两端与水院两岸临水回廊连成一个环形,环廊将得真亭,松风亭,小沧浪,志清意远等很小的建筑串联在一起,形成水院循环的水廊,这些建筑聚集在一起就成为营造幻境的梦工厂。

仿佛我正在陌生渔村的一条小路上,旁边排列的房屋一直延续,透过房屋的间隙,偶尔会贴现,泛着微光的海面,我心里一边想着早点到达小路的终点,一边又希望更加清晰的看到海。这种期待与不安相互交织的气氛,我就在这条小路上走着走着。

这种恍然如梦的心理现象是由循环水廊产生的,它连接起来这组小的建筑都是采用贴水的手法建造的,这是一种戏水亲水的形式,由于小飞虹庭院 3/5 都是水面,故所有的景观都因水而成,其中第四景区是典型渔村意象营造的景观。

穿过循环水廊行至倚玉轩,再来到东面的平台那里,就是曾经到过远香堂前的平台,再次站到这个平台上,重新仰望漂浮在大地上的岛屿,就是第四景区的终景,也是全园的终景。

所以,从这里又可以进入第二景区,开始新一轮的环游,如此一来,拙政园就能被多次巡回游赏,直到心满意足为止。这样的构成被学者们称为“阳关三叠”之趣,是类似指王维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中,反复吟诵这一表现方法。

如果我们把拙政园的这条专家路线总结一些,会得出以下启示:

1、电影化的叙事场景,让人能在故事化的景物中体会无限的意境。

2、张弛有度的景点布局,中园中所有景点都是有节奏,让人不至于过早产生疲劳感。

3、精妙绝伦的回游路线,让人在一遍一遍的游览中体会造园者最初创作的心境。

好了,通过小蚂哥带你以园主的身份游览一遍拙政园,大家有什么感触呢?是不是要去再逛一遍拙政园呢?拙政园作为古典园林的集大成之作小蚂哥之后会继续挖掘,这期我们就先聊到这里。

不知道你get到了吗?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我们下期见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