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哲学简史》(17)新道家:什么是绝对的“幸福”

 小播读书 2021-07-14

新道家是一个新名称,是指公元3-4世纪的“玄学”,玄是指微妙、神秘的意思。《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玄学正是继承了道家,所以称为新道家。

新道家研究惠施、公孙龙,将他们的玄学与他们的名理结合起来,叫做“辩名析理”,而且这一时期的道家也已经承认孔子是历史上最大的圣人的地位,只是按照老子、庄子的精神对儒家重新做了解释。

郭象

提到新道家,不得不讲郭象和向秀。他们都是大约公元310年左右去世,出生不详。他们共同重新注解了《庄子》,称之为《庄子注》,是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著作之一。向郭二人对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进行了若干修正。第一个修正是,道是真正的无。老庄也说道是无,但是他们说无是无名,就是说,老庄以为,道不是一物,所以不可名。但是向郭注以为,道是真正的无,道“无所不在,而所在皆无也”。向郭认为万物自生,称之为“独化”,这个理论认为,万物不是任何造物主所造的,可是物与物之间并不是没有关系。关系是存在的,这些关系都是必要的。每一物需要其他的每一物,但是每一物的存在都是为它自己,而不是为其他的任何一物。按向郭的说法,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就像两支同盟国军队之间的关系。每支军队各为它自己的国家而战,同时也帮助了另一支军队,一支军队的胜败不能不影响另一支军队。

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事物,需要整个宇宙为其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它的存在并不是直接由任何另外某物造成的。只要一定的条件或环境出现了,一定的物就必然产生。但是这并不是说它们是任何唯一的造物主或个体造成的。换句话说,物是一般的条件造成的,不是任何另外特殊的物造成的。

制度和道德

向郭认为宇宙在不断变化之中,社会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类需要的是经常变化的。在某一时代好的制度和道德,在另外一个时代可能不好。社会随形势而变化,形势变了,制度和道德也应该随之变化。

有为和无为

向郭对先秦道家天、人的观念,有为、无为的观念,做了重新的解释。社会形势变化了,新的制度和道德就自生了。任它们自己发展,就是顺着天和自然。就是无为。反对它们,固执过时的旧制度和旧道德,就是人和人为,就是有为。一个人在他的活动中,让他的自然才能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就是无为,反之是有为。

知识和模仿

老庄都反对社会上通常认为的那种圣人,在先秦道家的文献中,圣人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按照完全道德标准的人,一个是有一切种类知识的人。老庄攻击知识,所以也攻击后一种圣人。但是向郭并没有反对那些圣人。他们反对的是企图模仿圣人的人。认为,模仿是无用、没有结果和有害的。唯一合理的生活方式就是“任我”,也就是实践“无为”。

齐物论

若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任我”,换句话说,他已经懂得“齐物”,即万物同等的道理,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看万物,他就已经登上了通往圣人的道路。在《庄子.齐物论》中强调了这个没有差别的学说,尤其是强调了没有是非差别。

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

一个人若能超越事物的差别,他就能享受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如《庄子·逍遥游》中所描写的。这一篇提到大鹏、小鸟、蝉;“小知”的朝生暮死的朝菌,“大知”的万古千秋的大椿;小官的有限才能,列子的乘风而行。向郭注:“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注)

可是它们的幸福,只是相对的幸福。如果某物只在其有限的范围内自得其乐,则其乐也一定是有限的。所以庄子在这些故事后面又讲了一个关于正真独立的人的故事,他超越有限,而与无限合一,从而享受无限而绝对的幸福。由于他超越有限而与无限同一,所以他“无已”。由于他顺物之性,让万物自得其乐,所以他“无功”。由于他与道合一,而道不可名,所以他“无名”。

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可以正确看待自己,并看待自己与他们的差别,忘记自己和他的对立面,万物在其自己的范围内自得其乐,但是独立无待的人无功无名。《庄子·逍遥游》中说,真正独立的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在向郭的体系里,“道”是真正的“无”。在这个体系中,“天”或“天地”才是最重要的观念。天是万物的总名,所以是一切存在的全体。从天的观点看万物,使自己与天同一,也就是超越万物及其差别,用新道家的话说,就是“超乎形象”。

觉得内容不错,请搜索并关·注“小播读书”公·众·号,持续更新经典图书解读版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