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玉器課題綱要

 寂寞红山 2021-07-14

第二十三講:元代玉器課題綱要

元代

  • 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完成大一統的朝代。

  • 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1271年所建,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攻滅南宋

  •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於難河(今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國

  • 當時蒙古的宗主國為金朝,由於金朝與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

  • 蒙古先後三次西征,稱霸歐亞大陸。

  • 1259年元憲宗蒙哥於征伐宋戰爭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四弟忽必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七弟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於1264年由忽必烈獲勝。

  • 忽必烈於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

  • 戰爭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於大汗忽必烈,直到元成宗時期才名義上承認元帝為大汗。

  • 1276年元朝攻滅南宋,統治全中國地區,結束自唐末以來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图片

  • 元世祖元武宗期間是元朝國力鼎盛時期,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戰爭戰敗

  • 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

  • 元惠宗晚期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氾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再加上蒙古人對漢人實行高壓統治,經常欺壓和岐視漢人,最後導致1351年爆發紅巾軍起事

  •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大都。元廷退居,史稱北元

  • 北元後主天元十年(1388年)去大元國號(一說1402年元臣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 元朝承襲蒙古帝國的主要領土,經過多次擴展後,於1310年武宗時期達到最大,

  • 西到吐魯番,西南包括西藏雲南緬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與北海鄂畢河東部,東到日本海,被譽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 元朝且為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兒汗國大汗國的宗主國,其藩屬國涵蓋高麗與東南亞各國。

  • 經濟方面仍以農業為主,元朝整體生產力雖然比宋朝低,但是在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棉花廣泛種植等方面都取得較大發展。

  • 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草原時期以畜牧為主,經濟單一,無所謂土地制度。

  • 攻打華北時,慘酷的屠殺和劫掠帶來很大的破壞

  • 攻滅金朝後,在耶律楚才勸諫下,窩闊台汗同意復甦農業,鼓勵漢人墾殖以期長治久安。

  • 元世祖即位之後,實行些鼓勵生產、安撫流民的措施。到元朝時,由於經濟作物棉花不斷推廣種植,與棉紡織品在江南一帶都比較興盛。

  • 經濟作物商品性生產的發展,就使當時基本上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在某些方面滲入商品貨幣經濟關係。

  • 元帝集中控制大量的手工業工匠,經營日用工藝品的生產,官營手工業特別發達,對民間手工業則有一定的限制。

  • 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 不同於其他征服王朝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積極吸收中華文化,元朝同時採用西亞文化中華文化,提倡蒙古至上主義

  • 例如極力推崇藏傳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長時間沒有舉辦科舉等。

  • 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

  • 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底下,屬於中下層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頭

  • 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

元代玉器

風格:

  • 西藏元代正式納入中央政府的統轄。
    蒙古
    AD1206~AD1270計64年,元代AD1271~AD1368計97年,橫跨歐亞大陸;有元時期161年

  • 蒙元手工業發達,大都北京杭州為兩大製玉中心。

  • 元代玉器作工漸趨粗獷,不拘小節,對細部磨光不大注意,經常留下一些鑽痕或不修工痕

人物:

  • 凸眼橫睛(睛線不出眼框);皆直形蒜頭楔形鼻;塊狀耳。

  • 臉部深刀,立體性強,或有七刀臉

  • 圓領飄衣角;打結帶於領後;腰束帯飾袖紋密集。

  • 粗陰線表現衣褶,立體性不若宋代。

  • 延續遼代以來的跪姿鞋頭簡略

  • 袍紋收尖如敝膝。

图片

童子:

  • 猴兒腦,眉端正,大眼;不重視腳的表達。

  • 頭部圓潤,腦勺不凸,凸塊髮或雕陰線;深刀隱起眼球凸或以弧線表示;契形鼻;小嘴;塊狀耳。

  • 長窄袖對襟圓領衫袍服肥褲,陰線表示衣褶;飄衣角

  • 手掌與袖口同寬;短腿;行走或站立狀。

  • 僅持花或持葉(宋代花葉同舉)。

  • 花葉不高於後腦或肩側。

  • 蓮蓬以斜交菱格紋荷葉上下掩映。

  • 開始持球

佛像:

  • 菩薩臂釧手鐲

  • 不一定坐蓮花座;蓮瓣平面加廓線

  • 右袵

  • 山東荷澤牡丹區元代沉船出土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飛天:

  • 臉側視;以腰為曲折點;露右腳。草芽狀退化流雲紋雲紋與飄帶包住左、右、下部的大部分。

  • 飛天從脖子到腹部弧曲,雙直腳;雲頭紋三朵一組,深雕,邊緣鋸齒

龍紋:

  • 鼻上卷,個別出鬚;濃眉壓長眼,或凸眼圓睛包腮平口露齒單出雙角,有節;髮後飄;長筒耳垂尖耳(向上向下都有);額頭出王字

  • 腿有關節紋火焰紋;雲翼上飄;腳有肌肉紋;棒形腳;長爪無力,長尾繩紋回卷。

  • 螭紋眼鼻集中在臉的前端,濃眉壓眼;同出勾卷垂尖耳,間處加陰線,或者貓耳;長鬣;身飾脊陰線,個別家竹節脊椎紋;單尾長而回卷;棒槌形腳

  • 出現竹節脊椎紋,或後腳跨雙卷尾

  • 螭啣靈芝,花枝,枝葉。

图片

動物:

  • 出現雲翼瑞獸;圓眼;長角;長鬣;胸有節雲翼肥大棒槌腳肘有關節紋;腳有平行短陰線

  • 出現獅子踩繡球(宋踩球,金踏雲);獅背掛綬帶;尾毛茂盛上揚(蓬尾)。

  • 老虎柔弱無力,打長方通天孔。~~猴子多凸圓眼凹點睛。

  • 元狗臉還長,斜背沒有脊椎紋

  • 動物多梭形長眼(或長眼梢),個別坑點眼下頦關節紋;腿腳寫實; 腳細但不見骨曲腳;雙腳分開,腿腳有平行短陰線;腳底表達肉墊(宋沒有);個別腹部有肋骨紋;尾毛多

  • 肥臀鵝元代開始出現,腳掌寫實

  • 兔頭長過前腳圓眼揚梢;耳紋扁折。

  • 元代動物的特徵在腿腳的表達

禽鳥魚

  • 鳳首閉口平喙,失去兇猛之態;鬣、尾羽製作立體而精美

  • 改金代的曲脖子為短脖子

  • 雙鵝橄欖形眼。~~鳳鳥個別出現三角眼

  • 元代之前玉魚多八字尾,個別有團狀尾。到了元代魚的八字或團狀尾下多一小尾;魚身飾斜線菱格紋

  • 魚頭輪廓較深,特別強調腮蓋;倔嘴,開口;圈眼雙圈眼或凸眼;有尾刺團狀尾;兇悍。

图片

爐/帽/蓋頂:

  • 多春水題材,形較大,較複雜,元代流行器形。

  • 外形的邊緣各點不在同一流線面上,表面參差不齊;器物外形會扎手龜吐祥雲,出現於宋,流行於元代。

  • 元代的山石孔洞邊飾

  • 元代流行深刀

秋山:

  • 榨樹葉的葉脈表現手法,遼、金、元都ㄧ樣,且有俏色。

  • 湖石多見完整的凹圈紋,圈緣擴孔

  • 鹿眼較圓;貓耳;腿腳較金鹿

春水:

  • 環、鶻、天鵝、水草,深層立雕,鳥鑽入水草,子前有水草,厚實飽滿。

  • 半開半張,上附有一水草,是元代特點,常有蓮蓬。

  • 眼臉有橫S紋,水草以葉為主少枝梗,翅劃分成三區。

  • 字器形(委角方形)元代流行,部後端有線紋新月紋元代眼睛的特徵

  • 有片狀浮雕,邊緣打小孔,縫於帶上者,亦有飾於大連珠紋上者。

  • 器背有有鐲形圈橢圓形圈者大都為元代器;斷面愈圓者愈晚;海東青一般腳有綬帶

  • 大雁翼骨圓雕,不同於前朝。翼紋改前朝一線到底為分節飾平行陰線

  • 大雁脖子多穿越水草,荷葉委角折曲水草跨荷葉

  • 晚期只見大雁不見鶻~意境的表達。

  • 元代流行水草、慈菇。金代龜游已經出現慈菇。

花葉果:

  • 元代開始出現玉花鏤雕花葉不多,多為簪、釵頭

  • 元代瓜果大量出現;大花大葉,多見牡丹

  • 葉脈交代清楚,主脈單陰線U型槽;葉緣不再齒曲

  • 松葉紋中間留白,廓緣刻畫短陰線,邊緣曲齒狀;或者圓球狀,短陰線向葉心集中,但不跨葉。

  • 回頭強調花的花蕊與葉子的中心部位~如唐宋。~~花蕊多有花萼

  • 凌霄花辦後辦出前辦。

  • 葉形多呈葫蘆狀,有1~5個尖瓣。

  • 明洪武時,葫蘆葉形體瘦弱,葉的尖瓣呈3~7個不等。

  • 雕花玉器(只有雕花,沒有其他配飾),始於宋止於明

  • 荷葉多四角曲折

图片

組佩:

  • 提頭單拱委角,下部揚弧;中台菱形四委角;新月牙下提圭狀;璜形側飾;拱頂山形~~張士誠母曹氏墓。

帯飾:

  • 元代出現三台;桃銙寬矮,有中孔(非古眼);有邊框,弧面。

  • 張士誠母曹氏墓的玉帶,長方帶頭斜角~非委角。

  • 還有玉帯扣~前朝遺緒;金屬帶扣棠口橢圓形;長方梯形(扣端寬,帶端窄~延續宋代形制),飾花葉紋或文王訪賢紋飾。

  • 帶銙委角正方長方棠形,有邊框或加裝金屬邊框底座;背有長方大孔供皮帶穿過;多飾龍紋穿花龍紋,龜吐祥雲龜鶴同春,月宮玉兔鶻啄大雁花、果、葉紋;古眼出尖

  • 流行大聯珠紋

图片

帯鉤環:

  • 小口打一孔兩孔,口微張、露牙;上顎上翹、短下唇;平額額頭越高時代越晚)三條紋或王字紋;鼓腮蒜頭鼻;濃眉壓大眼;貓耳(亦有卷葉耳),角有橫紋

  • 龍頭薄、扁、平,伸出較長;頸部寬;嘴長(嘴越短越厚,時代越晚)龍髮濃密,分左、右、中三股,髮長過嘴,佔鉤身1/3強。螭髮長過臂,獨角分岔图片。(髮越疏、越短,時代越晚)。

  • 流行高橋鈕

  • 鈕的提繫~~大環帶小環;~~兩環一般大:~~小環帶大環

  • 螭身有脊、有筋-如短冰裂紋,咬靈芝(無角為螭,有角為龍)。

  • 緊貼鉤身,高浮雕,腿ㄧ張一收,很有力,四腿飄毛,小腿毛短橫刀三、四條。

  • 玉帯環多配以帯鉤花凹葉凹水草凹;帯鉤多扁頭

  • 帶環留鉤孔;多飾春水秋山穿花龍題材。

  • 帯鉤橋鈕;琵琶腹;紋飾高浮雕,但不離地。

  • 出現橢圓形玉絛環

  • 晚期出現連環帶環。~~晚期鉤側弧凹

牌佩:

  • 元末首出綬帯紋提頭的佛教玉牌。

  • 出現佛字佩,一面佛像,一面佛字。

  • 出廓環、璧。

  • 延續宋代霞披墬子的心形佩

图片

劍飾:

  • 元代劍飾器又流行平面勾勒而出的雲紋(渦紋,C字紋,牛角紋,圈紋);  但風格不同于戰漢。

  • 劍璲地子未剔,器表雜亂無章;檐端勾捲特甚,或者檐面彎曲

  • 螭紋啣花枝;半棠形制。

  • 仿戰漢劍飾紋飾。

器型:

  • 元末開始有吉祥玉器,但盛行於明清~~例:龜吐祥雲飛鶴共處於荷花叢中。

  • 上海法華塔出土雲頭紋玉飾,打中穿孔。

  • 玉押在元代很流行,一般高鈕薄身,有龍鈕虎鈕

  • 元代龜游為單龜,荷葉一大一小~~宋、金為雙龜

  • 杯、匜的龍把、鳳把,口喙只在器口邊緣

  • 花杯的花葉則如宋金會伸入杯口;以花枝為足

  • 瓜杯,桃形杯

  • 宋、元杯身流行裝飾凸塊狀紋飾;厚圈足

  • 出現活環雙耳。~~出現花形盞

  • 還流行大聯珠紋,扭絲紋巾環

  • 河北石家莊史天澤墓出土雙龍首聯珠紋金鐲;蘇州張士誠母曹氏墓出土雙龍戲珠聯珠紋金鐲

  • 元代釵、簪頭多飾花、瓜、菓花簪頭較為四方,明代則較為長方

  • 筆架山,山形和緩如丘陵。

  • 元代玉圭圭首沒有明代尖(夾角超過90度)。

  • 形制如宋梳。

  • 元代出現十角杯,前朝多八角。

图片

紋飾:     

  • 雲紋雲頭左右雙出回卷,豆芽邊緣深刀,夾一三角凸(西林塔地宮7.6善財童子沒有凸台),邊緣各三拱,雲體寬廣如盤,整體如靈芝~~靈芝又像雲

  • 單頭多拱雲紋,層層疊疊,立體感甚強~~清代風格。

  • 元末雙頭雲紋上下雙出回卷,出現放射短陰線

  • 金元時期,動物佩飾流行打長方形通天孔

  • 器皿器表圈飾有乳丁,亦有尖突图片者。

  • 元代回紋,由互不相連的單體回紋組成;明洪武則改為由一正一反兩方相連的回紋組成。

  • 山形紋的兩條陰線不相交

  • 元代水波紋出現浪花浪頭沒有規則

  • 流行席紋十字窗櫺紋;葵形雲狀紋。

  • 作為密教護法神大黑天神像(薩迦派二臂大忿怒相的大黑天),它在中土的流行始於元代,不過大黑天的多臂大忿怒相已完成於唐。

图片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該公眾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