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得名真是「双重喜庆」吗?

 oi超哥 2021-07-14
Image





重庆,“喜而重庆之”

主编 | 李静    本期主笔 | 张海鹏 姜海涛

重庆得名于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

到今年正好830周年

但重庆到底因何得名?

很少有人意识到

这个看似简单又至关重要

关系到这座城市文化自信的问题

却一直众说纷纭

困扰了重庆人几百年

今天

我们就来做一次全面的梳理和研究

1

“潜藩升府”:700年前已定论

重庆的得名

直接与宋代“潜藩升府”这一惯例有关

潜藩

即帝王为王侯时的封地

据《宋史·地理志》统计

两宋时期升府的潜藩数量计有十八处之多

《宋史·光宗本纪》载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

宋孝宗禅位于三子赵惇

是为宋光宗

也是南宋第三个皇帝

随后

光宗按“潜藩升府”的惯例

于当年的“八月甲午,升恭州为重庆府”

光宗即位前的封地恭州

正式升格为重庆府

此即重庆得名之始

这点已经毫无疑问

(《宋史·光宗本纪》中的记载)

🔻

Image

对此

成书于同时代的《舆地纪胜》中

也有如此记载

“以光宗皇帝潜藩升为重庆府”

只不过误把时间写成了“绍熙元年”(1190年)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中的记载)

🔻

Image

2

“二庆之间”:以讹传讹400年

“重庆府”诞生于“潜藩升府”

这一过程已经非常清晰

但对于当时为何取名“重庆”

宋代及以后的文献却都没有明确记载

这也造成了以后历代至今的各种猜测

其中

流传最久也最广泛的一种说法

是“二庆之间”的说法

(南宋重庆与绍庆、顺庆三者的位置示意图  图@蒋雪) 

🔻

Image

最迟在明代正德《四川总志》中

就出现了“以其地介绍庆、顺庆之间,故名”的记载

(1545年嘉靖《四川总志》,延用了正德版中的记载)

🔻

Image

其后一直到民国时期

在至少400多年的时间里

历代官修志书或民间著述

但凡明确提到重庆得名原因时

均是采用此说

且无一例外

(明万历年间曹学佺《四川名胜志》中的记载)

🔻

Image

(清乾隆年间王尔鉴《巴县志》中的记载)

🔻

Image

在民国《重庆乡土志》《重庆指南》等

介绍重庆市情的图书和地图中

也广泛地使用该说

(民国《重庆乡土志》中的记载)

🔻

Image

(1942年杨世才《重庆指南》中的记载)

🔻

Image

(1944年《现代最新重庆市明细全图》及图中的记载)

🔻

Image

Image

而实际上

顺庆原名果州(今南充)

于宝庆三年(1227年)升府

绍庆原名黔州

于绍定元年(1228年)升府

都比重庆升府的1189年晚了近40年

重庆得名时还没有顺庆、绍庆之名

因此

“二庆之间”的说法

明显是以讹传讹数百年的笑话

3

“双重喜庆”:至今不过60年

在“二庆之间”一说外

还有一种“双重喜庆”的说法

其寓意美好

也是现在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说法

但只要稍微细究一下

就会发现这一说法也站不住脚

首先

在目前能见到的所有民国以前的史料上

都找不到直接或间接

记录、证明“双重喜庆”一说的文字

也没有学者通过专门的研究提出该观点

现在所有采用该说的地方

也都不能说明其出处

其次

“双重喜庆”之说

目前能发现的较早的材料

是1958年赵廷鑑编著的《重庆》一书

(新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地理科普读本《重庆》)

🔻

Image

该书在介绍重庆名称的由来时

称是因宋光宗赵惇

“起初在恭州被封为恭王

后来又即帝位,喜'庆’双'重’”

故而得名

(《重庆》一书中对重庆得名的阐述)

 🔻

Image

但该处也没有说明论据

而潜邸升府本是当时惯例

且赵惇封恭王是在孝宗即位的1162年

即皇位却是在1189年

从封王到即帝位之间经过了27年

谈何“双重喜庆”

这明显是作者想当然的一家之言

经不起推敲

(《宋史·光宗本纪》中明确记载,光宗赵惇封恭王的时间是孝宗即位当年,即1162年,而不是在1189年)

🔻

Image

但从此

“双重喜庆”之说却就登上历史舞台

并逐渐被广泛采信

大量用于各种官方和民间著述、宣传当中

最终俨然成为了“定论”

成为人们的共识

(连著名文史专家彭伯通先生也持此说)

🔻

Image

(1997年《重庆市市中区志》中的表述)

🔻

Image

(西师出版社《重庆市民手册》中对重庆得名的表述)

🔻

Image

4

重庆得名的真相

既不是“二庆之间”

也不是“双重喜庆”

那重庆究竟是因何得名?

这需要回到当时历史的大环境里去还原

先看重庆的“庆”字

在宋代18处潜藩所升的府中

有10个都带了“庆”字

(另外9个是宝庆府、崇庆府、同庆府、隆庆府、顺庆府、安庆府、德庆府、庆远府、庆元府)

说明这里的“庆”字

具有庆祝皇帝登基之类的普遍性含义

寓意“喜庆、吉庆、庆祝”等

再看重庆的“重”字

与潜藩升府中广泛使用的“庆”字不同

“重”字的选用必有其特殊性

一定体现了宋光宗的某种用意

这时

再查《宋史》

会发现在孝宗禅位给光宗的当年

也就是淳熙十六年(1189年)

一下出现了三处带“重”的关键词

“重华宫”“重明节”“重庆府”

而这三者之间

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先是“重华宫”

在禅位给光宗的前一个月

(即淳熙十六年正月)

孝宗以上古帝舜的名字“重华”

将自己居住的德寿宫改名为“重华宫”

 (《宋史·孝宗本纪》中对改名重华宫的记载)

🔻

Image

《尚书·舜典》载

“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注疏曰

“此舜能继尧,重其文德之光华”

意思是舜接受尧禅位

继续将天下治理得很好

而孝宗作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在位期间曾有“孝宗中兴”之称

其取名“重华宫”

也是寄望光宗能将中兴之业发扬光大

接着是“重明节”

就在光宗即位的当月

(即淳熙十六年二月)

他又按照惯例

以自己的生日设立了重明节

(《宋史·光宗本纪》中对设立重明节的记载) 

🔻

Image

《淮南子·修务训》有载

“舜二瞳子,是谓重明”

(相传舜生下来就有两个瞳孔,称重明)

而在《易经·离卦》中则有

“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句

意思也是光明相继、照耀四方

可见

孝宗改“重华宫”与光宗设“重明节”

都与此次禅位有着直接关系

这里的“重”字

于孝宗则是想表达其效仿先贤禅让权力的无私

于光宗则是要表达其“继续中兴之业”的美好希望

这时再看“重庆府”

它得名于光宗即位的当年八月

(即淳熙十六年八月)

作为此次禅位的又一直接产物

其“重”字

也必然要体现上述的涵义

再查“重庆”一词

其语出《诗经·鲁颂·閟宫》

其中唱到

“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对此注解道

“中时鲁微弱,为邻国所侵削

今乃复其故。故喜而重庆之”

郑玄所言的“重庆”

就是指《诗经》中“俾尔”“俾尔”地反复颂词

歌颂鲁僖公收复疆土并祝他长寿

这也与光宗所处的时代背景完全契合

光宗取潜藩之府名为“重庆”

也是表态要继承“孝宗中兴”

光复被金人占据的大好河山

并祝孝宗长寿安康

这样

对上述“重庆”得名的这一推断

我们姑且总结如下

“南宋孝宗禅位于光宗后

光宗以东汉经学大师郑玄

所注《诗经》中的'喜而重庆之’句

将自己的潜藩之地恭州升府并命名为重庆

自比鲁僖公中兴鲁国而借古喻今

以表继承孝宗中兴之志

并祝其长寿安康”

当然

这一推断目前也不能称之为定论

但在有更有力的史料和证据出现之前

这算是一种比较经得起推敲的观点了

历史之河早已远远流去

“重庆”得名的真相

也可能永远都无法还原了

但我们希望

通过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的研究

能抽丝剥茧见本底

为大家追溯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历史

讲好一个个更真实的重庆故事

也让所有的道听途说和以讹传讹止

步于文化自信的大门前

P.S.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来自重庆地理图书馆,参考了唐治泽等先生的论著,并特别感谢西南大学蓝勇教授,指出最早在明正德《四川总志》中即有“二庆之间”一说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