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眼看克利 | 新书推荐

 木蘭猫不睡 2021-07-14

《保罗·克利:讽喻之作》(Paul Klee: Irony at Work)是2016年在巴黎蓬皮杜中心举办的同名大型回顾展的展览图录。图录收录包括策展人Angela Lampe在内12位艺术史学者围绕克利一生上万件作品撰写的评论文字,以七个篇章顺次介绍这位艺术家的一生。展览详细勾勒了这位现代主义艺术家复杂的创作生涯,并且第一次创造性地从克利作品承袭德意志浪漫主义中“反讽”(irony)传统的角度探索他的一生。

图片

保罗·克利 

Paul Klee (1879-1940)

保罗·克利1879年出生于瑞士波恩附近的明兴布赫塞。1901年,克利在慕尼黑完成美院学业后开始成为一名职业艺术家。克利的一生和现代主义各种艺术史浪潮中的代表人物过从甚密。从早年加入康定斯基倡议的“蓝骑士”艺术家联盟,到接受毕加索、德拉尼领导的“立体派”影响,再到二十年代在格罗皮乌斯创办的包豪斯学校参与“构成主义”艺术教学、编纂教学手册,再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晚年用艺术回击纳粹(克利在纳粹的清洗运动中被列为“堕落艺术家”)——克利不断汲取现代主义在形式和哲思上的各种元素,又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风格。

本册目录和展览格式一致,将克利的创作分为七章,依次是:“讽刺的开始”(Satirical Beginnings);“克利与立体主义”(Klee and Cubism);“机械戏剧”(与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呼应)(Mechanical Theatre);“构成主义”(克利在包豪斯的岁月)(Klee and Constructivism);“向回看”(1930年代)(Looking Back);“克利与毕加索”(1932年苏黎世毕加索回顾展后克利对他的接待)(Klee and Picasso);以及克利晚年的“危机年代”(面对纳粹主义、战争和疾病)(Crisis Time)。

“没有人需要讽刺我,我对我自己心知肚明。”

——保罗·克利

艺术生涯开端:克利的讽喻版画

克利在绘画生涯开始之初寻找个人风格时就已经开始产生一种根植于讽喻态度的表达形式。他于1902年前往意大利,在欣赏了大量的古典雕塑和绘画后,他意识到自己处于这样一种历史矛盾之中:同时代艺术家亦步亦趋、生搬硬套地模仿古典理想主义,而这正是他本人无法接受的。于是,反讽在克利看来是一种恰当的现代表达方式,通过反讽可以弥合处于两级对峙的二者:对崇高理想的价值肯定和对世界现状采取的批判态度。

克利在这一时期,对于自己绘画的能力尚存犹疑,转而创作模仿Honoré Daumier风格的讽刺插画、蚀刻版画,也尝试雕塑和玻璃下绘画。这一段时间他的多种尝试都指向一种他本人称之为“宏大风格的讽刺”的风格(satire in grand style, 见保罗·克利致莉莉·克利书信,1902年7月)。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他在1905年的版画《带翼的英雄》(Winged Hero)。这是一尊半人半兽的形象,右翼是一截截断的天使翅膀,左腿戴着夹板。他头戴古希腊-罗马式的头盔,以对立式平衡的姿势站立,浑身只穿一截缠腰布。这一形象看似脱胎于古典主义托寓的形象,又嵌入现代性的讽刺和破除偶像的张力。

图片

Winged Hero, 1905, Etching, 25.7 x 16 cm

《带翼的英雄》,1905年,蚀刻版画

图片

Aged Phoenix (From the Series Inventions), 1905, Etching, 26.3 x 19.2 cm

《衰老的凤凰》,1905年,蚀刻版画

为了建构的解构:克利与立体主义

克利1912年到达巴黎,彼时,毕加索和罗伯特·德劳内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立体主义尝试。这既引导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在这条道路上探索,也不剥夺他特有的表达词汇。克利一方面借鉴立体派棱镜般的折射效果,也对立体主义大刀阔斧解构人物、剥夺画面形象生气的举动进行了无情嘲讽。这种对于自己风格感的自知和陌生化的手段也体现在他独特的创作习惯中。他会用一种“手术”式的技巧对待自己的作品,在完成一幅画后把它剪开、割成好几片,打乱构图、再拼贴成一幅新的作品。克利一生用这种方式创作的作品多达300张。在这样的姿态中,克利似乎肯定了植根于解构手法的创作冲动。

1914年,克利前往突尼斯。他在旅途中创作的水彩画刻意留出画布固定带留下的带状“留白”。

图片

Garden in St. Germain, The European Quarter Near Tunis, 1914, 

Watercolor on paper mounted on cardboard, 27.9 × 33 cm

《圣日耳曼的花园,突尼斯附近的欧洲区》,1914年,纸板上水彩

图片

Introduction of the Miracle, 1916, Gouache, pen and ink on prepared fabric, mounted on card, 

29.2 × 23.6 cm

《奇迹显圣》,1916年,纸板、布料上水粉、笔墨

机械何时诞生?克利与包豪斯

与结构主义分道扬镳后,克利接受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的邀请在新创建的包豪斯学校担任艺术教师。在包豪斯的十年期间,克利创作了《教学手册》(Pedagogical Sketchbook)。和他的同事不同,克利依然拥抱和包豪斯精神背道而驰的主观表达性。这本速写薄充满他的各种奇思:克利受一战期间空军经历的启发,在画中把鸟儿变形成飞行器械。在《吱吱叫的机器》(Twittering Machine)中,他用线条表现了一群在手摇柄上或歌唱或舞蹈的鸟儿,蓝紫色的水彩背景传递出黎明的氤氲氛围。而在《一个天才的幽灵》中,他的作品体现了包豪斯机械剧场(Mechanical theatre)中关于人形玩偶、傀儡的艺术实验。

图片

Twittering Machine, 1922, Oil-transfer drawing and watercolour on paper on cardboard

《吱吱叫的机器》,1922年,纸和纸板上油转印绘画和水彩

克利在包豪斯时期开始使用油转印技术直到1925年左右。他将一张用油或墨浸透的纸放在一幅草稿和一张白纸之间,然后用金属工具将图案拓在纸上。这种技法的效果类似蚀刻法,强调转印后图像具有的间接的创造性。这和同时代达达主义者热衷的'去个人化’、乃至'机械化’的创作手段一拍即合。这幅《吱吱叫的机器》上就留下了转印时的油墨痕迹,从而削弱了水彩的氛围感。

图片

Ghost of a Genius,1922, Oil-transfer drawing and watercolour on paper on card

《一个天才的幽灵》,1922年,板上纸上油转印绘画与水彩

但与达达主义让机械彻底替代人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不同,克利主张人和机械在形象上的结合。换言之,克利借鉴机械化程式来变相宣传他对于人之艺术主体性的肯定。

图片

Room Perspective with Inhabitants, 1921, Oil-transfer drawing and watercolour on paper on cardboard.

《有人的房间透视图》,1921年,纸板上油转印绘画和水彩

“艺术并不复制可以看得见的东西,相反,艺术使事物变得可见。”

                              ——《保罗·克利日记》

晚年的危机岁月

随着希特勒在1933年掌权,作为德国公民的克利不得不在晚年离开德国,定居瑞士波恩。在同一时期,纳粹将克利大半生的作品列为“堕落艺术”。在晚年创作的《除名》(Struck from the List)中,克利再一次使用儿童式的、游戏化的变形、让粗暴的笔刷张力传递对于纳粹恐怖的情绪。他从诸如非洲面具形象之类在当时被认为是原始艺术('primitive art')的图腾绘画中借鉴元素,创作一种五官倒错的火柴人形象,这也是克利经典的“自画像式”形象之一。同时,硬皮症的折磨也让他不得不选择更加简化的笔法。

图片

Struck from the List, 1933, oil on painting

《除名》,1933年,布面油画

图片

Outbreak of Fear III, 1939, oil on canvas

《恐惧爆发III》,1939年,布面油画

克利的密友,艺术史学者Ludwig Grote在怀念他时提到,“克利的艺术风格将一切风格化和纪念性的元素视为可疑的,他希望将浪漫的反讽诉诸于图像的形式。浪漫的反讽是语言之笑、心灵之笑——这种情形一直和克利相适宜。” Lasvignes指出,克利采取一种“讽喻” (Irony)的态度,从而介于“讽刺”(satire)和“绝对正面”的态度之间。德国哲学家Friedrich Shlegel的话似乎能很好从平行的角度说明克利的艺术意识:“每件事都应该同时幽默和严肃、既昭然若揭又讳莫如深。”克利作品中的这种人文性贯穿他一生的思考,如他在1901年的日记中写道:'我通过描绘美的敌人(夸张的漫画和讽刺)来为美服务'。

本书信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书名:Paul Klee: Irony at Work/保罗·克利:讽喻之作

作者:Edited by Angela Lampe

出版:Prestel in collaboration with Center Pompidou, 2016

装帧:精装,312页

开本:23.5 x 30.0 cm

语种:英文

书影实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推荐

1

图片

书名:Paul Klee Pedagogical Sketchbook/保罗·克利:教学手册

作者:Paul Klee, Lars Muller

出版:Lars Muller,2019

装帧:精装,56页

开本:17.8×22.9cm

语种:英文

在其传奇性的《教学手册》中,克利提出了使用几何形状和线条进行绘画的理论方法。作为一本教学用书,他的写作落在看似客观的图例、科学和数学的修辞、以及抽象的和近似神秘主义的倾向之间,从而试着将设计和工艺重新结合起来,着重描绘包豪斯的教学方法和指导哲学的关键方面。

虽然克利的方法是深深的个人化的,但对于百家争鸣的包豪斯学院来说,他对于抽象形式独树一帜的理解有特殊性和代表性。这本教学手册包含了克利在包豪斯主义的框架下对于线条、形式、表面、色彩、空间和时间关系的独特理论。他证明了克利在艺术理论方面钻研的深度,也体现了包豪斯的大师们如何将艺术和设计的各个领域相互联系起来。

此外,这个版本还综合了西比尔·莫霍利·纳吉1953年翻译的英译本文字和1925年德文原版的外观和设计。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2

图片

书名:Paul Klee – Die Hinterglasbilder/保罗·克利:反向玻璃绘画

作者:Paul Klee

出版:Wienand Verlag & Medien/Museum of Modern Art,2015

装帧:精装,199页

开本:25 x 31 cm

语种:德语

本册展览图录收录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玻璃镜面画。保罗·克利在1905年至1917年间创作的玻璃镜面画是艺术家早期最重要的作品系列之一。每件作品都有三种观看方式:从正面、反面、或者透过半透明的表面。

本书包括所有56件现存作品的插图以及对这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从技术角度和保存角度,系统地讨论了这些作品的重要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3

图片

书名:Klee/克利

作者:Susanna Partsch

出版:Taschen, 2015

装帧:精装,96页

开本:21 x 26 cm

语种:英文

塔森出版社的基本艺术系列(Basic Art Series)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这位艺术大师。这位20世纪现代主义的巨人将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高度融合在阳光普照的风景画、孩子般的人物和神秘的符号中。尽管克利的作品通常规模较小,但其复杂的思维和线条、色彩和色调细致入微的变化确实令人瞩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4

图片

书名:The Cat and the Bird: A Children's Book Inspired by Paul Klee/猫和鸟:受保罗·克利启发的儿童绘本

作者:Geraldine Elschner 

出版:Prestel, 2012

装帧:平装,32页

开本:25×27cm

语种:英文

这本童书基于保罗·克利一幅经典画作,讲述了一只猫咪和一只鸟之间关于自由和友谊的故事。一只猫生活在一个充满玩具的房子里,但她每天都梦想着能像她通过窗户看到的那只鸟一样自由。最后在鸟儿的帮助下,她得以逃脱,在月光下到城市的屋顶上跳舞。受艺术家明亮的调色板和独特线条的影响,这本书将克利的《猫和鸟》进行再创作。小朋友可以通过这本书徜徉在故事里,并且欣赏到这位艺术大师的独特风格。

图片

佳作书局(PARAGON BOOK GALLERY)1942年创立于上海。在过去的近80年,佳作书局先后流转于上海、纽约和芝加哥,并于2014年再次返回中国。作为致力于促进中西方艺术交流的独特角色,佳作书局将继续秉承专业化、全球化的经营传统,更加专注于中外艺术类图书的引介、翻译及出版,并持续举办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为国内外研究人士及爱好者提供深度服务。

 微信客服:jiazuoshuju2019

淘宝:搜索店铺“佳作书局”

京东:搜索“佳作书局原版图书专营店”

微博:@佳作书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