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扈大夫

 东营微文化_ 2021-07-15

扈 大 夫

东营利津有一个靠近黄河滩涂的村庄。庄里有个中医姓扈,我们都称呼他先生。先生医术高超,下放期间为人诊病,在乡梓行医十多年,留有很多杏林佳话。
先生家学渊源,自幼跟随父亲学医,他父亲的医术是怎么来的呢?原来竟与綦氏大有缘渊。
綦氏,祖上是利津镇綦家夹河村。第一代是著名中医綦沣,他擅长针治痘疹。他的后人綦宗杰将医术传给妻侄扈氏,先生由此得传医学。
先生举止儒雅,说话慢声细语,为人极和气。他在济南人民医院供职,是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在那个动乱的时代,有一天,他的姨夫去济南寻他在医院借宿,先生受他牵连遭十年噩运。文革时期被下放东津,面对不公正命运的安排他无法抗争,他平静地回到故里,远离是是非非的政治漩涡,故乡才是他安身立命的归宿。有人找上门求助诊治,他慨然援手。纯朴的乡风给他心灵上极大的庇护,靠着祖上在乡里的声望,政治运动的风暴在这里波澜不惊,他治病救人村干部也从不去干涉。
先生家住在村西南方,因为地处盐碱地的缘故,屋基高筑。他生性淡泊名利,精研医理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最喜欢养兰蕙,兴致来时手绘丹青,挥毫泼墨抒发胸中块垒。室内悬挂手书条幅,药香馥郁。住所幽静,周围绿荫环抱,俨然是村中隐士。
村北的九奶奶身患有肝炎病,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肚子肿得鼓鼓的,大小便屙不出。
九爷拉她去县医院求治,医生看看病人叹口气说来晚了,治不下了,嘱咐九爷回家准备后事。无奈,九爷只好去求助先生,先生给病人号过脉,思忖片刻,提笔开了一个方子,九爷心急火燎地跑到县城里照方抓药。药拿回来,一共三味:麝香 3 克,白芥子七粒,白胡椒三粒,研成粉末,加点水调成糊状,先把病人肚脐眼儿周围清洗干净,再把药糊糊敷在肚脐眼里,拿纱布盖上,用胶带紧贴密封,以家人闻不到麝香气味为好,十天为一个疗程。五天后九奶奶水肿渐消,症肿消退后的病人就剩下一张弹指欲破的皱皮,他又给病人开了一个方剂,经过家人悉心调养渐渐康复。这个麝芥散是外敷的密方,它看似简单的配伍,却是奇妙的还魂丹药,挽救了很多垂危的病人。
九爷家境贫寒,他出诊医治分文不取,就连九奶奶吃的药也是他自掏腰包。
小荷姐姐有一次病势沉重,气若游丝,只见她舌苔发黑,父母暗自垂泪,一筹莫展,亏了他和徒弟一夜不眠守护,他诊断开方剂,徒弟抓药熬汤,硬是把她从阎王爷手里拉回来。
他行医还成全了一对情侣,被乡里传为佳话。村里年青的木匠爱上了邻村美丽的姑娘,姑娘的母亲却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小木匠只要能给俺医好耳聋病,姑娘就嫁给他,先生笑了,说大姐此话可当真。姑娘母亲说,乡下人说话板上钉钉,绝不食言。先生拿出银针巧施绝学,谈笑间飞针走穴,但见寒气丝丝透出,针灸月余经络疏通,姑娘母亲满心欢喜,应承下这门亲事。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如今儿孙满堂。
他在乡里收了几个有慧根的徒弟,手把手传授毕生所学,徒弟们也不负他的期望,行医在乡间为乡亲们所称道。
先生医术高明又乐善好施,使他声名鹊起,远近求医的人多慕名而来,络绎不绝。后来,济南人民医院落实政策给他平反,他又回到阔别十年的医疗岗位上。
幼年时我体质不好,有一次患重感冒,风寒入里,病体孱弱之极,走几步路就喘不过气来,病势绵延,族人也为我多方求医奔走。
母亲带我找先生医治,只见先生身著一袭青色的衣服,面色和蔼可亲,查看我舌苔、切脉,详细询问病情,母亲一一作答。他望着面带病容的我,叹息一声,随执笔开方子,嘱抓两副中药按时服用。他的小楷字体轻灵俊逸,可惜药方后来丢失了,只记得有鱼腥草一味。
先生妙手回春,我把两副中药吃下去,渐渐地不再咳了,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
至于先生何时故去,我也记不确实。所幸的是他儿子重振了家学。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河山已是秋。近年国家提倡振兴中医,特别是突发新冠病毒以来,中医辨证施治有不俗的表现催生了中医热,家长给孩子报名学习,希望他们长大了传承中医重振国学。先生若泉下有知,也当欣慰。

(摄影   马学武)

作者简介:扈万良,1966年7月生,山东省东营市利津人。少小离家,行走鲁西,梦萦黄河涛声,天命之年,且听风吟,用文字记录生活,有叶无果亦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