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造孙氏:文脉悠悠含秀湖

 丰城文旅 2021-07-15

回到老地方,想见旧景象,因为记忆里的含秀湖,迷人的不止是湖面的天光云影,山峰的传说故事,更有沉落湖底的文化渊薮。

从秀市出发沿丰崇公路,约行十二公里,便到尚书与同造岭上的三岔口上,远远地就见一牌楼巍然耸立,细看为同造孙氏德门大石坊,转入同造岭上,经后坊来到敷山,又见一门楼。六楼上有一联耻食晋粟昭烈高风耀千古存祀瓜瓞绵延发万祥,横批:东吴帝胄”。原来丰城孙姓乃东吴大帝孙权后裔,为景帝孙休的嫡传。三国晋军东西夹击吞灭东吴后,孙权后代因“耻食晋栗,荒坻存嗣”则从世代居住的浙江富阳,迁到秀市同造孙家,瓜瓞绵绵繁衍生息。

自此孙家子孙环敷山而居,同造变成总地名,附近如同造岭上、同造后方、同造王墓、同造湾里等都是后来衍生的小地名。到北宋后期孙家又出景连、景运、景纯、景阳,一门四进士光耀灼灼,继而分迁各地,盛达百万之众。《三字经》云:“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比之气势不及,所以三叉口德门大石坊上,“燕山不及敷山秀窦氏无如孙氏贤”之说,两座牌楼对联正是追本溯源,遥相呼应豪气缅怀。

沿途但见修竹夹道,斑驳投影,曲折行到开阔处,便见水泥铺场有祭祖之坛,背依敷山逶迤,面对蓝天碧水。远眺群峰含秀,近衔湖光静谧。漫步水畔,脚下残垣断瓦,碎瓷片陶,俯身低头竟全是昔日生活场景,杳杳延至水底原来这就是建潘桥水库淹没的同造旧址。“水位落到最低年成时,还可以看见旧日的牌坊门楼,至少淹没了七个村子……”身旁的朋友朱朱如是唏嘘。一废一兴一破一立,历史在这里沉淀了多少文明与沧桑?此刻无语,只有微风掠过湖面,烟波迷茫。耳边似有书声朗朗,传说中历时近千年的敷山书院也应沉落在湖底吧。景阳公铭文中,结尾深情如是咏:

敷山之兮,岡阜穹隆吉人之居兮,世以

敷山之松兮,千古其高吉人之寿兮,乐以遊遨

敷山之水兮,源流深长;吉人之兮,绵远繁昌

敷山之石兮,丰碑嵯峨吉人之名兮,千古不磨。

可见敷山自古便是文脉延绵之地,贤人辈出。顺着历史的河道继续探寻,明代《四库全书·两鸡文集(下)》记载景阳公的后代孙贞更是可以佐证孙贞本有经世理民之才,奈何终身局于儒官,于子。自己平日则专心笃学,留意诗书五经,嗜书成癖,学识渊博,所作诗文平易近事,刻有《竹轩集》若干卷藏于家。子依次为曰温、曰良、曰恭、曰让、曰俭,各有成就:曰让为明永乐18年举人,礼部郎中;孙曰俭,攻入国子监,任丰城县教谕。孙曰良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时,孙贞要求尤严,每晚归来问审理什么案件,是否为人昭雪伸冤,疑罪是否尽责梳理。所以他人皆说,孙曰良做御史有两个顶头上司,其中之一便是指他的父亲孙贞老先生。

孙曰恭经历具传奇色彩的是:名字连笔,状元落为探花。他是敷山书院的高材生,字恭斋,号翼庵。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上京参加殿试。考场上文思泉涌,笔走龙蛇,一挥而就,主考官取为第一,皇上阅卷也欣赏其才,只等当堂钦点为状元。是古代直行书写,行云流水间,曰与恭连笔,被永乐帝朱棣错念成暴,孙曰恭迟疑不敢应,宣读到第三名壮胆插话“启奏万岁,臣名曰恭,非敢暴也”,但皇帝金口玉牙圣旨一出,岂容更改?见第三名叫邢宽,中生智,为自己打圆场:“朕怒者曰恭,爱者暴也”。这样邢宽后者居上做了状元,曰恭转眼降为探花。不过皇上补过以示重视孙曰恭探花第三名则由其御书钦笔。另外自此以后,京城考生试卷名字为避免误读,前头一律分格而写。

孙曰恭后来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升为修撰、翰林侍读,领月俸,同样秉承父教恪守家训,卒不入升斗为己。族党亲故,厚道待人,势隆不附,穷急不弃。文章简洁老练,为人清廉自洁,深得当时大学士“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的称道。且慧眼识才,当时江西研究心理学很有成就的“钟甬”就是他向学者杨东里推荐的,堪称“伯乐”。后定居丰城,著书立说,更是声名远播。桥东“三宝”之一称的“象牙庙”,为纪念后唐丰城筱塘嵊前傅祈,也是由他兴建并题刻碑文,庙联曰:象饮秀江水源,源福流长;牙咬南山虎威,威震九洲”。对联气象开阔,气势非凡。《中国历代探花诗》明朝卷(王鸿鹏选注)就收录了孙曰恭的《赋得绣湖昼锦送友》与《送方御史鲤复任南京》,下面附后首赏析

朝来辞阙下丹墀,话别都门酒一巵。

直道已为僚寀重,能名多见士林持。

城头木落三秋晚,马首霜飞十月时。

遥想到官清兴好,坐看台柏雪消迟。

其诗善颂善祷无俗气,友情中以清操砥砺,文如其人窥见一斑 当然名字作为一个符号,在科举制度上出现阴差阳错命运改变,亦非其一,这是皇权至上的专制社会独有的现象。如今时代发展变迁,制度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文化的血脉从来是割不断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