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田桂林书院:书声吟破山中月

 丰城文旅 2021-07-15

今年的桂花开得迟。仲秋时节,本是桂子飘香季节,可是小城的桂子却犹抱琵琶,闻不着香气。好不容易捱过了寒露,千树万树的桂花才像约好了似的,突然一齐绽放,把小城熏染得色香味俱全,感觉真是美妙得紧。

而这个时候造访桂林书院,正逢其时。

桂林书院坐落于同田乡镇坊村东,前崎虎岭,后依象山,左临苏溪堤,右涵锦江,端的是一块风水胜地。书院门前,一左一右栽植着两棵香樟树,像两个忠诚的卫士,森严护卫着书院,看树龄也总在五六百年光景。

书院四被一堵院墙围着,院墙大门的正上方,镌刻着“桂林书院”四个清秀行书大字,大门两旁嵌着一副对联:“桂蕊飘香,书声吟破山中月;林峦耸翠,诗思敲残槛外花。”这是藏头联,上下联首暗含着“桂林”二字,却也构思巧妙。“吟破”与“敲残”二词,恰又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十分生动。进入院子,柏树、茶树、石榴、桂树林立,又以桂树为盛。此时,这里的桂花和别处的桂花一样,枝枝泛黄,蕊蕊飘香,整个书院便沉浸在浓郁的桂香里了。

书院主体文昌阁立于院子中央,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四围被28根石柱支撑,形成走廊,正好遮风避雨。文昌阁四向有门,朱漆红牖,精细中不泛厚重。主体建筑共分上下两层,下层中间是正殿,大约是先生们备课会客的地方,两边厢房共隔成八间,是学子们读书休憩的所在。从侧门上到二楼,是一个雅室,专供文人墨客雅集之用。

桂林书院约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始名“桂林书楼”,《夏氏宗谱》有“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侍讲兼修国史”芝山邢宽所撰“镇坊桂林书楼序”。关于这位邢宽,估计很多丰城人听说过,没错,就是与丰城同造的孙曰恭有关。相传,孙曰恭与邢宽为同科进士,参加殿试后,永乐皇帝朱棣原拟取孙曰恭为第一,正准备写下朱批,突然觉得这个名字很刺,“曰”和“恭”二字合起来不就是“暴”字么?心里已然不悦,便接着往下翻。在看到邢宽的名字时,突然眼前一亮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孙暴不如邢宽啊!”大笔一挥,邢宽就这样成了状元,而孙曰恭却只能屈居探花。

闲话休题。邢宽(?-1454),直隶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芝山人,字用夫,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兼署南京国子监事。这篇《镇坊桂林书楼序》乃是受镇坊人夏公任所托而作,夏公任之父夏时明(字子哲),钞塘夏家人,洪武举人,宦游三十年致仕(退休)归籍。回到老家钞塘后,优游山水,见镇坊水秀山青,草木畅茂,互为争胜,于是举家迁于此地,并自号复轩先生,“盖取返初服之义而栖林下也”。镇坊村现存“复轩公祠”,即是后人纪念开基祖时明公而建。

退休后的时明公深知读书明经的好处,于是散尽千金,选择村后的“桂林芳树之间”兴建书楼,贮藏图书,延师讲学,力促夏氏子孙和附近学子前来读书,成为一时胜景。“升阶登楼,近可以瞰锦水、苏堤诸山,远可以见滕王之阁、物华之楼、南浦之亭,与夫西山之胜景、江上之烟波,而舟人渔子举在目前矣。”时明公的善举,成就了多少书香学子、负才少年!而崇文尚教的传统也由此延续下来,成为镇坊(钞塘)夏氏的传家秘笈,桂林书院也因此成为丰城最有名气的书院之一,明阁臣姜曰广,清进士万有严,原中顾委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夏征农,革命烈士夏日晖都曾就读于此。

早期的桂林书院占地面积两亩有余(1300平方米),周围遍植芳桂、香樟。几经岁月侵浸,书院的许多建筑均已不再,占地面积也缩至300余平方米。书院的旁边,是现在的镇坊小学,偌大的操场上,数株古樟巍然屹立,像是在坚守着书院的尊严。而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是否会勾起书院往昔的记忆,唤醒先辈久远的传说?好在文明不息,薪火永传。1994年,桂林书院辟为丰城市古文化遗迹遗址,1995年12月列入丰城市文保单位,1996年6月列为丰城市重点文保单位。2000年10月,在夏征农老人的推介游说下,江西省政府拨款10万元,桂林书院得以按原貌修葺一新。

钞塘夏家和镇坊夏氏同出一祖。其始祖夏光庭乃唐代秘书郎(掌管图书经籍的文员),于唐肃宗宝应年间(762-763)出宰洪州武宁,其后便落籍于武宁钱州。传十一世,至北宋大中祥符时(1008-1016),显澄公(均智)由钱州迁钞塘,距今已千余年之久。传二十一世,明永乐间(1403-1424),时明公(子哲)由钞塘迁镇坊,也已六百余年。镇坊原名程坊,由于书楼(书院)的设立,一时往来人众,形成集镇,故改称镇坊,但民间至今仍有称作“程坊”者。因此,钞塘夏家和镇坊夏氏,虽为两村,实为一家。

夏征农(1904.01.31-2008.10.04)出生于钞塘夏家,乃是光庭公40世孙。少年时期求学于金陵大学中文系(今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曾任新四军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中共苏中四地委宣传部部长、苏中公学校长、苏中建设大学副校长、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社联、文联主席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大学首席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辞海》,《大辞海》主编。20世纪九十年代,在夏征农老前辈支持下,上海虹桥宾馆在钞塘夏家援建一所希望小学——“虹桥正和希望小学”,这也是夏老晚年为家乡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

而今,岁月渐老,桂香正浓。凉爽的秋风里,送来的不仅是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还有书院里“桂蕊飘香,书声吟破山中月;桂峦耸翠,诗思敲残槛外花”的吟唱。而夏氏的先贤后俊,每每念及于此,想必比外人更多一分敬仰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