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旅文苑 | 晓风寒:桃源深处飞天梦

 丰城文旅 2021-07-15
五月的升华山杜鹃开得如火如荼,一路车水马龙,俱是赏花人。如果从坳上杜家村前水田顺溪而下,则又是另一番景致。作为丰水源头,这样的溪水在山林谷壑中是潺潺密布的,它们曲曲弯弯,滋润山的肌肤,滋润这片土地。沿溪行,触目所见,不是水绕着石头低徊婉转,就是石枕溪水遗世桀傲。涧石变幻多姿,各具情态,时而如履平地,时而攀援历险,恍然来到幽静隐秘的石博园。偶尔蹲身,石底可见水草簇簇妖娆,若天然盆景。两岸翠峰相对,崖壁青藤蒙络摇缀,参差披佛。山风起兮,长啸一声,空谷悠然,尘事遥远。


因为溪流澄澈,故而命名澄溪,升华山乃有澄山之称。要是途中上岸,沿着小道拾级而上,又可见巨石结阵巍峨耸立,外形如印,被称“官印石”,人们总是悄然拜谒祈偿心中宿愿。其实“山中石人不知岁,天官挂印已经年。”巨石青苔弥漫,仿佛高士参禅隐在山林,四围虫声唧唧,是大自然为我们翻开的寂静画卷。直到踅回坳背杜家村,眼前气象又豁然开阔。

坳背杜家村背倚青山,面临澄水,宋嘉定年间(1204-1222)杜允铨从崇仁淡陂迁来,相中这远离嚣尘偏僻一隅卜居,整个村庄坐落在山岰里。入山地势高的称坳上杜家,顺势而下称为坳背。村前与村后山峰逶迤延神而聚合,可谓风水宝地,一如古诗云:“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


杜家村庄规模不大,一进村口,两旁石坝写着:罗列仰文峰,渊源传武库。上句点明地理特征,又昭示悠久的学风文脉;下句传递出村庄与杜预的血脉渊源。杜预(222年一285年)字元凯,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公元278年接替羊祜出任镇南大将军镇守荆州。他是三国历史的终结者,西晋灭吴之战统帅之一。立下军功之后,沉迷经籍著书立说,时人称之“杜武库”,武库,意思样样精通,无所不能也。著有《春秋左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是明朝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杜家村现在称为“文武杜家”,一则追踪溯源,二来发扬光大传承先贤之意。村庄过去交通闭塞,但是兴文重学,从没放弃立学育人的念头。他们的宗祠推门便见“勤耕苦读,积功兴业,知责明志,精忠报国”的家风。解放以来这里走出了诸多读书人,皆承玉华之雄,得丰水之润,无论走得多远,都心心系念造福桑梓。既有退归田园着力振兴乡村的老共产党员,又有从事雕塑回馈家乡的艺术家,更有出国留学的博士,以天下为己任之公仆,民风淳厚朴质,可谓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徜徉村庄,如在画图中:可三瀑听泉、可厅下观鲤、可亭阁赏月。尤其是村前溪中鱼鳞陂的巧妙设计,是天人合一的水文景观。涉溪而过,田园稼穑;中流驻足,仰观云霞,俯视水帘之美而沁人心脾;前则沙渚如舟修竹丛丛,后则石溪水流溅溅。村庄俨然镶嵌在青山绿水里的璀璨明珠,


即使寒潮到来,天色阴晦,连鸟声都变得空濛时,伫立村前,看不到远处的香炉峰,村右那排古樟依然飒飒有声御风迎寒。池塘碧绿,小村笼罩在沉寂中,色彩鲜明的是人家屋墙上勾勒出的一幅幅农耕习俗壁画,连同村史馆里的磨槽,土灶,巨大的树碾子(榨油)以最朴素的形式陈列。今昔对比中浮现远去的童年,远去的时代艰辛的劳作背影,像屋后水车,将记忆旋转,又沉落时光深处。从前的烟火,从前的人家,从前的巷口水井,都随着澄溪化作悠远的画面。老人们聚在幸福食堂里烤火,看电视,宁静中守着春去秋来,恬然中等待花开时节。暖心抚慰的岁月,是山高水长的的尊长尽孝之风。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祠堂乃祖先的灵魂所在,无论多么遥远的辗转跋涉,都始终背负祖先的根脉。八百年风雨沧桑,休养生息,杜氏秉持对祖先的虔敬,将祠堂修葺一新。一方面保留传统的建筑风格,一方面又厚植家国情怀,创新红色教育。登上二楼,除了杜氏源流介绍,历史人物,当代人物、村庄风貌之外,更是增设了航空航天教育展馆。在这里,系统性地普及了航天科技知识,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史,弘扬了航天精神文化。将为前来打卡的青少年提供一系列专业知识学习,打开眼界,观看各种模型,种下“飞天”梦。倘如说以前祠堂只是延续宗祠血缘关系的文化空间,那么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它走出了农耕文明的视野,以科学之光引领后代,助力乡村教育之未来。


五月看花海,十月赏秋光。季节就这样撩开升华山的面纱,向人们展示荷湖原生态之魅力。冬日到山顶去看落雪,自然美妙,但又不是寻常可遇之事。那么,放慢你的脚步,从溪流开始,从涧石开始,从村史馆开始,从村庄的航空航天教育展馆开始……那架栖落在花园中的飞机,刷新你的高度,带你感悟山水田园在历史中的变迁,又翘首美好的未来。

文化浸润乡土,教育泽被后世。回首山村静谧,鸟音清脆,澄溪明净流光,涟漪荡漾,正绵绵地讲述着游子的乡愁故事。(图片由语山、澜色等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