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大连古城---沓 氏

 涛儿—taoer 2021-07-15
沓 氏——披荆斩棘 先人足迹

从燕到秦汉的辽东郡

《史记?匈奴列传》:“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辽东郡县,始建于战国,定制于秦代,确立细分于汉朝。

大连古城
大连古城

秦宫汉阙,长城边关,似乎都离我们这块土地很遥远。我们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有面对浩瀚大海的开阔空间,却似乎缺少了深邃的时间深度。

然而,400年之久的大汉天下,确有辽南即大连地区的一席之地。这就是西汉时幽州的辽东郡。

《史记?匈奴列传》曾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这是公元前300年时在辽东发生的故事,说的是燕国有一位大将叫秦开,早年在东胡做人质,很受东胡的信任,通晓民情风俗。燕昭王即位后,秦开逃归燕国。后于公元前300年率燕军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

秦开趁战胜东胡的余威,又向东渡过辽水进攻箕子朝鲜【1】,取地两千余里,直达满番汗(即今鸭绿江)。于是燕国据有辽宁全境。

秦开然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一下子建立了辽东、辽西、上谷、渔阳、右北平等五郡,其中的辽东郡区划就包括了现在的辽南地区。

汉书
汉书

后来到了战国时期,由于经济发展,边远的郡也逐渐繁荣起来,内陆的县逐渐增多,需要建立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就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为郡之长,多由武官充任,有征兵领军之权。至战国末年,各国郡县的设立已很普遍。

燕国是我们知道的第一个在大连地区建立郡县制的中原政权,现在发现的战国时期古城址就有牧羊城(旅顺)、黄家亮子城(普兰店杨树房战家村)、张店城(普兰店花儿山)等。

辽东郡治所在辽阳,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和手段,对辽南地区的管理肯定是鞭长莫及的,即使建辽东郡的初期辽南没有县治,后来也应该有。

而且燕国设置辽东郡之后一直到秦灭燕时,经历了约78年这样较长的一段时期,辽南已经逐渐繁荣起来。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亲征而灭了臧荼,封卢绾为燕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怀疑卢绾要造反,遣绛侯周勃为大将发兵讨伐卢绾,平定燕地,安抚了包括辽东、辽西两郡共二十九县(《史记?周勃传》)。

城头变幻大王旗之后,辽东郡终于安定下来了。这时候的辽东郡,辖今辽宁大凌河以东、开原市以南、朝鲜清川江下游以北的大片地区。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辽东郡,户五万五千九百七十二,口二十七万二千五百三十九。

县十八:襄平、新昌、无虑、望平、房、侯城、辽队、辽阳、险读、居就、高显、安市、武次、平郭、西安平、文、番汗、沓氏。

总而言之,辽东郡的设置,使辽南地区正式进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而沓氏,是我们知道的辽南在史书上正式记载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置名字。

辽东郡
辽东郡

辽东郡从燕秦时代过渡到两汉。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中原少安,而辽东郡偏居东北,则得以振兴。189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他把辽东郡分为辽东、中辽、辽西三郡。238年,公孙氏割据政权被消灭,辽东郡又并入魏国版图,这时辽东郡辖9县。

从《汉书?地理志》中可以看出辽东郡县建置时间的大致轮廓,也知道辽东郡十八个县有沓氏县。但我认为,这肯定不是大连地区的第一个名字。

在强秦觊觎之下,随着荆轲的一去不复返,秦国大将王翦率铁骑横扫北方,整个燕国包括大连地区一起并入了秦帝国版图。然而,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却把目光投向了更辽远的南方,只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一个转身而去的高大背影。

一直到公元前107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终于回眸北方的辽东,打算打理一下这片久已荒疏却异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开始在这片天高海阔的蓝色海湾里,夯土筑城,设县安民。

于是大连地区正式建立了行政区——沓氏县。

沓氏县
沓氏县

“纷至沓来”的沓氏县

沓氏名字的解释有两种说法:一说山东有沓氏大户,在山东建沓县后,因战乱而移民到辽东半岛再建县城;还有一说就是“沓”与水即与海有关,应该是一个近海的县治。“沓”者,逐层递进向前推移之意。

“沓”——是一个有些生僻的汉字,相信现在的人们使用这个汉字的机会不会太多。中国最早的字典——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中释“沓”为“从水曰”,表明了这个字应当与水有关,同时还特别点明:“辽东有沓县。”

作为姓氏的“沓”字,如今在《百家姓》上已查不到了,大汉却以它为名在辽南设立了沓氏县,属幽州辽东郡管辖。

如今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那时辽南为什么叫“沓氏”这个怪怪的名字呢?

在后人的著述中,关于沓氏名字的解释也限于这两种说法。

一说,山东有沓氏大户,在山东建沓县后,因避战乱而移民到辽东半岛再建沓氏县城。

还有一说,就是“沓”与水有关,即与海有关,应该是一个近海的县治。

与水有关,与海有关,也不一定非叫“沓氏”啊。因此,应该研究一下“沓”的字义。“沓”者,逐层递进向前推移之意。

沓氏县
沓氏县

庙岛群岛每两岛之间的距离最多不过10余千米,在蓝天晴日之下,彼此山头清晰可见,这种地理环境,给古代人们的文化交流和海上交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远古时代的人们完全可以凭借一叶扁舟,往来于各岛之间。

因此,山东的移民或者逃难人流,可以顺着这些岛屿一步步地到达彼岸辽东;反之,辽东的移民或者逃难人流,也可以顺着这些岛屿一步步地到达彼岸山东。当然,首先是山东移民积聚到这里后才有了沓氏县。由此可知,不仅仅是在近代,早在远古时代,大连地区就有了“海南丢”。

我们知道“纷至沓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接连不断纷杂而来。由此可推断,沓氏县也许真的是一个流民“纷至沓来”而形成的移民县。

据考古学家说,远古时就逐渐南下的庙后山人和金牛山人来到辽南之后,多居住在辽南中部的丘陵山地,包括后期从黑龙江流域移居于此的肃慎人,都是以捕猎采集为生。而北上的山东半岛古人和后来的莱国人,则多居住在岛屿或黄渤沿海一带,以捕鱼采贝为生。

也许,这就是辽南地区最早的渔猎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分工吧。

齐、莱移民的北徙,使山东文化与辽东文化进一步交融,辽南人口开始大幅增长。此外,黄河下游一带的居民,每逢战乱和荒年,也常沿着这条路线过来避难,这些徙民一部分在辽南定居,一部分向东北腹地迁徙,逐渐形成了由旅顺至东北腹地的一条古道。

他们聚集在黄渤双海岸边,披荆斩棘,终于建立了沓氏县。先民们开发沓氏县的拓荒精神,是何等可歌可泣啊!

本栏目由搜狐大连站与大连出版社联合推出,在此,对大连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刘明辉博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对协助本栏目完成的出版社相关人员表示感谢!

2013年07月2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