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a鄙视全人类的生育力:75亿毛毛雨啦,我2年能生1千万亿

 昵称36041289 2021-07-15

纷 繁 世 界

 保 持 初 心 

Ta鄙视全人类的生育力:75亿毛毛雨啦,我2年能生1千万亿

2年时间生1千万亿,你以为生儿育女是下雨啊,这怎么可能呢!?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请别着急,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世界人口总数。

据2017年8月4日的最新统计,地球上的人类总数已经达到了75.23亿。随着经济持续增长,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善,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悄然发生改变,人口统计学家们预计未来人口增长率将逐渐下降。

但事实上,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世界人口达到倍增的时间一直在锐减。

世界人口倍增时间统计图

通过上图我们知道,世界人口从1881年的15亿到1960年的30亿,花了79年时间;1999年翻倍至60亿人,只用了37年时间;而仅仅过了18年,今天的世界人口便增长了15亿,突破了75亿。

尽管人口统计学家们异口同声宣称人口增长率将逐渐下降,但人类总数却不断上升,事实胜于雄辩。这意味着今后人口倍增的速度将越来越快,所花费的时间却越来越短。这十分正常,因为人口总基数在不断增加。目前所有的数据都支持世界人口将在未来数十年内持续增长,预计2050年达到95-105亿之间。作为一种生物,种群数量的多寡代表了此物种的繁殖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物种在进化和生存方面的成功与否,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虽然疾病、饥饿、战争和贫穷依然与我们形影不离,但就数据层面看来,我们干得漂亮!至少值得为自己鼓个掌。

那么,让我们回到正题,到底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胆敢侮辱我们引以为豪的世界人口数量,又扬言自己能在2年生出1千万亿子孙呢?

首先,它不是人。而是一种外表美丽但却臭名昭彰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凤眼蓝。

美丽的凤眼蓝

请闭上眼想象一下,自己化身成为这种在水面漂浮的植物后,你便可以找个伴,用超越人类想象极限的速度进行繁殖生育,成为当之无愧生育冠军。(其实凤眼蓝是无性繁殖,你根本不需要什么伴侣,就能咻咻咻生个痛快……当然了,有个伴侣的说法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

只要生活环境还勉强过得去,这种植物就能在短短两星期内让族群数量翻倍。换句话说即以两星期一次的频率进行几何数增长。

我们假设你成为了一株凤眼蓝,你老婆(老公)也成为了一株凤眼蓝,这样一来就有两株凤眼蓝作为基数。

那么,2年时间共计356 x 2=712天,凤眼蓝的几何数增长周期为两周,即14天。712 ÷ 14 ≈ 50.86,按50次计;这意味着你和你的伴侣将在2年时间内让族群数量平方平方再平方,一直开到2的50次方。

2的50次方=1125899906842600!

!!!第一次见那么多位的数字,数不清很正常。本来按个十百千一直往后数的话,千亿之后就应该进位至兆,然后十兆、百兆、千兆这样。但在这里我们为了方便理解,兆位读为万亿,十兆位读为十万亿,百兆位读为百万亿,千兆位读为千万亿。

所以上面那串数字约等于1.13千万亿,即1.13千兆,多么令人震惊的数字!仅仅只用2年时间,你和你的伴侣这两株凤眼蓝就能繁殖出那么那么那么多后代,当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现实情况当然千差万别。值得一提的是,上面的数字只是永远以2作基数算出来的数量。

本来应该是这样,第一次生育后,2变成了4,所以第二次生育时,基数就应该以4来算,4变成16,16变成256……这样翻倍又不断平方,仔细一想是不是更加恐怖,最后出来的生育数量简直是天文数字。

还记得之前我说过凤眼蓝是一种臭名昭彰的水生植物吗?这份恶名大多来自其异乎寻常的繁殖能力。其实原生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凤眼蓝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水生植物,因其开花漂亮,它成为了一种池塘装饰植物,另外还能当做饲料给牲畜喂食所以受到广泛欢迎。自1884年起,它便被引入北美、亚、非、欧等其他大洲的数十个国家。时至今日,它已经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完全迥异的气候环境下生存了下来。

由于在新大洲没有天敌,它依靠自身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极端的繁殖能力造成了生物入侵的典型灾难——破坏生态系统。

占满水面的大片凤眼蓝

是不是觉得眼熟?没错,凤眼蓝就是大家俗称的“水葫芦”

大片凤眼蓝腐败死亡

在一片开阔水域中,凤眼蓝能迅速繁殖,生出大量子子孙孙将水面完全覆盖,导致水体的透光性变差,不仅抢占了其他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阳光资源,还挤占了它们的生存空间。通过吸附水体中的矿物质和重金属元素来影响水体环境的质量,进而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

最致命的是,凤眼蓝爆发性增长和腐烂死亡时,会将水体中的溶解氧消耗一空,将水中生物,比如鱼虾等的氧气完全抽离,导致水中生物普遍缺氧,甚至窒息,从而大量死亡。

长此以往,会导致整片水生区域的食物链发生改变,动摇并最终打破业已稳固的生态系统。这对任何生活在该区域内的生物来说都是一次致命性的打击。

用形象的比喻来说,你和你老婆(或老公)及你们的子子孙孙组建了一个军团,不仅屠戮了一座村庄的所有居民,还将他们饲养的猪牛羊狗等动物捆起来放在原地,不准它们肆意走动也不喂它们水米吃食。最终让整个村庄的所有生物惨遭灭顶之灾。你们享受天伦之乐时,你们的军团也在不断地增长壮大,占领的地盘从一个村庄,一个县城,一座城市,一个省到一个国家不断变大。

对在固有生态系统下生活已久的生物们来说,凤眼蓝就像不分缘由、残忍无情的纳粹法西斯,一直在进行惨无人道的种族屠戮和领土扩张行为。

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大量爆发性增长的凤眼蓝会阻塞河道、航道,妨碍水上交通运输,对船舶的安全航行构成直接威胁。它们伸入水面之下的根须会吸收大量有害的重金属物质,腐烂死亡后沉入水底又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被凤眼蓝严重污染后的水体甚至能影响居民的饮用水质量(带有大量超标的重金属元素),无论该水体是否经过净化处理,有害重金属物质始终存在于水体内。

另外一点,致密生长的凤眼蓝在周期性腐烂死亡时,水面往往容易滋生大量蚊虫等携带有害病原体的小昆虫、小动物。人被昆虫动物叮咬实乃家常便饭,但被携带病原体的昆虫动物叮咬却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甚至有引发传染病的可能。这样看来,凤眼蓝对生活在它周围的人类居民也往往不怀好意。

人工打捞水葫芦,往往杯水车薪

针对凤眼蓝,传统的治理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或机械进行打捞后用太阳暴晒旱杀。但怎奈它的繁殖速度实在太快,这样的方式往往收效甚微。目前,中国的浙江省、湖北省、云南省,以及美国的东海岸各州均尝试引入以凤眼蓝为食的多种昆虫,希望用它的天敌来遏制它的疯狂生长。

经过试验,生物防治在各种气候条件下效果各异。首当其冲的问题在于时间。这些以凤眼蓝为食的昆虫原生于南美洲,它们来到其它大洲后要花上一段时间去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有些不适应的昆虫根本无法存活,而存活下来的昆虫却也面临接踵而至的更多问题。

一种情况是,虽然最爱吃的凤眼蓝俯拾皆是,但这些昆虫却不能像以前在老家一样放开肚皮吃个痛快。因为在陌生的环境里强敌环饲,许多从前从来没见过的生物不断猎捕它们,成了它们新的天敌,抑制它们的数量,令驱除凤眼蓝的计划得不到多大进展。

另一种情况则正好相反。这些昆虫来到新大陆,跌跌撞撞的适应了新生活。一段时间后惊讶的发现这里居然没有任何生物能对它们造成威胁,于是胆子越来越大,吃得越来越多,种群数量也越来越多。消灭了凤眼蓝,自己却成了另外一种入侵生物,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不过是用对新问题的烦恼来取代老问题的痛苦。

这也无可奈何。毕竟在实际引入之前,谁又能保证这些昆虫不会像凤眼蓝一样,成为下一个破坏生态系统的入侵生物呢?

生物防治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目前还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凤眼蓝,让我们记住它。这种充满侵略性的漂浮性水生植物又被称为凤眼莲、浮水莲花,最常见的称呼则为“水葫芦”。它被排在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其他几种也非常了不得,我会找机会也介绍一下它们)的前列,适应力和繁殖力极强,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中,对生态系统破坏力巨大,堪称“生物公敌”。

看似美丽的凤眼蓝却拥有巨大的生态破坏力

但话又说回来,世事无绝对,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双面性、多面性存在。如同一根受力的橡皮筋,拉得越长,反弹得越猛烈。放眼世界,人、事、物皆同此类——坏处越大,往往潜在的益处也越大。

如果我们将凤眼蓝的适应力和繁殖能力用在正途上呢?其实只需换个思路,它就能摇身一变成为造福人类的有益植物。

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发现凤眼蓝含有较高的可发酵物质,这意味着它拥有很好的产气潜力,可用厌氧发酵的原理生产沼气。处理得当,就能成为可再生效率非常高的生物能源。

因凤眼蓝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和各种重金属元素,于是俄罗斯的生物学家们用它做过净化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实验。在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条件下,一公顷凤眼蓝能吸收800人/天所排出的氮、磷元素。在中国太湖河道的污染防治中,水生植物学家们发现凤眼蓝的水体净化效果最好,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净化率分别达到了难以置信的99%、88%和94%。

近来研究者还利用凤眼蓝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他们卓有成效又充满创新的采用烘干后的凤眼蓝根部进行吸收工作。这样一来,即消除了活体凤眼蓝吸收重金属元素后对水体带来的毒害作用,而且烘干后的凤眼蓝还能通过吸附-解吸-吸附流程反复利用;还可以将凤眼蓝磨成粉,固定压制成离子吸附柱,去除水中的金属盐离子。

凤眼蓝高产而富含矿物质,可制成有机肥料滋养作物;虽然含有大量重金属和矿物质,但通过特殊配比,添加一定量的稻草、醋糟和麦麸后,它亦是一种适口性较好的动物饲料。阴干去水后,复合配比的凤眼蓝饲料在青贮效果方面比一般饲料更具优势。

在造纸领域,凤眼蓝有制造坚韧硬纸的潜力,只要在竹浆原料中掺入适当比例的凤眼蓝浆,即可明显增强纸张的强度。另有新闻显示,目前已有人试验用凤眼蓝浆取代原木浆作为主料开始造纸。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5年发布的报道,过去25年来,全球森林面积正以每年516万公顷的速度消失,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与大气环境、地球圈生物息息相关。每年全球砍伐的林木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作造纸,而一旦试验成功,凭借极高的繁殖能力,凤眼蓝必将成为地球圈生态系统调节,甚至是减缓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一大功臣。

只要处理得当,凤眼蓝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有益人类的好朋友

在人类的历史中,我们将能够改善我们生存环境的诸多生物驯化,动物层面例如狗、马、牛、羊、猪;植物层面例如玉米、香蕉和大豆,这些原产于某大洲的植物现在漂洋过海遍布世界各地,被广泛栽培和种植,带给人们食物、健康和财富。

今天的人类之所以能站立在地球生物的顶点,就是因为我们具备改造周围环境的强大能力。无论这环境是大自然,抑或拥有生命的生物。

好奇令我们充满探索的欲望,令我们的脚步遍及全球,甚至踏足宇宙太空。只要心怀对大自然的谦卑与尊敬,什么也难不倒我们,只要怀抱着共生共赢、和谐发展的理念,我们定能从凤眼蓝身上获益匪浅。

2年就能生1千万亿子孙的凤眼蓝,或许就是人类驯化的下一个物种。

1、别吃我!我只是条700公斤重的深海怪鱼

2、90年,百战磨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史

3、浅海珍宝,猛毒玳瑁

4、「历史今日」7月29日

©2014-2017  张涛拉罕,all rights reserve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