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诗人>>刘绍文 · 纯净清雅的乡愁诗人

 诗百家 2021-07-15

纯净清雅的乡愁诗人

走近诗人刘绍文

刘绍文江西上饶县人,现居广州。 作家、诗人,出版人。《花地》文学执行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荔湾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荣获中国新诗百年城市文学优秀诗人奖。先后担任《裂片的锋芒》等300余部文学作品的责任编辑。 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最忆是故乡》《另一种皈依》,由首都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主流图书馆收藏。

      诗观: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诗心。

刘绍文从小爱好文学,特别喜爱中国的古典诗词。其父亲是中文系的高材生,人文底蕴深厚,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自小,其父身体力行,教育他们兄弟姐妹,勤俭生活,诚实劳动,老实做人。《红楼梦》、《水游传》、《聊斋志异》、《千家诗》等文学书籍陪伴了他清贫的年少光阴。父亲的人格魅力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生活,从那时起,文学的种子悄悄地在心底萌芽、开花、结果。初一时,刘绍文即在县广播站发表新闻作品;高中时,结识了在上饶县中学教语文的兄长、恩师、著名诗人渭波,因此成就了一生的情谊。高一创办了“星星草”文学社,任社长,定期开展文学交流活动,编印出版文学社刊《星星草》。诗歌、散文作品发表在上饶地委机关报《赣东北报》上,并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组织的“谷雨诗会”,加入了县、区作家协会。

后来,刘绍文走上社会,当过工人,做过代课教师,打过零工,也曾在机关负责文字和新闻报导工作,办过公司。早年忙于生计,文学的梦想却一直存留在心底,坚持进行业余文学创作。

在江西上饶县城西三十里,松林苍劲的畚斗凹下,静卧着一个小山村——冷水铺,是刘绍文的故乡。二三十户人家,邻里和睦,民风醇厚。发源于畚斗凹的龙溪水,清澈甘甜,冬暖夏凉。

16岁之前,他一直随父母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冷水铺。生活是清贫的。10岁以后,每天下午放学,他都要上山砍柴、拾柴。放暑假时,还要和大人一起去到十多里远的深山砍柴,每日一至两次。除了满足家里烧水煮饭外,还将柴火卖给砖瓦厂,以补贴家用,也为自己赚取学杂费。朴素难忘的生活,让我从小对故乡,对农村,对农民,对生产劳动有着深厚的感情,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春耕秋种等农事,深深的植入骨髓,凝聚了我浓浓的“游子心语和“赤子情怀”。

2000年春节过后,刘绍文南下广州打拼,从事编辑出版工作。身在异乡,却始终牵挂着故乡。故乡的风物,父母亲人的劳作,儿时生活的点滴回忆历历在目,在诗人笔下汩汩流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近年的城镇化中,他对故乡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破坏,深感痛苦与婉惜,又无能为力。只有将浓浓的乡情、乡愁融入诗文里,抒发一个游子不忘故土、“皈依”故土的本心。

刘绍文笔下,故乡的山水美仑美奂,所有的亲情都无比珍贵,虽然,游子的倾诉难免有些絮叨,但将赤子情怀加上去,赤子情怀融入其中,所有的倾诉便都有了附丽。从灵山到槠溪河、篁岭,从荷叶街到石人观音庙,从外公的柴垛、外婆的菜地到父亲的香椿树,故乡的四季时令,四时农作物,飞禽走兽,农事,习俗,琐碎的生活场景……,一切的一切,都让诗人沉醉,诗人眼中的故乡是“青花瓷一样”的,所以,诗人也将故乡描绘得如同青花瓷一样。这样的感受,又美好,又脆弱,如同细瓷一样美好又脆弱,正因为如此,诗句才能析出瓷器一样的光泽,才能营造出满溢着爱怜之意的诗性世界。

诗人用慧心写出来的,是用心之作。诗心离不开慧心,慧心即诗心。有慧心,诗人才会永远去追求诗歌艺术,去营造自己心中的诗性世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广东儿童文学领军人物、广东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俊康先生评价:刘绍文的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纯净清雅,意境悠远,内涵丰富,尽显诗人的真心,真性,真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批评家,羊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温远辉评价:在我看来,绍文的诗歌创作,走的是真性情、真善美一途。他的大部分作品,写的是乡情、亲情或友情,娓娓道来,细腻柔蜜,如和风拂面,让人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情感的真挚以及美善的情怀。他的创作风格走的是蕴藉一路,节奏舒缓而又抑扬回环,表现克制却能强化细节的作用,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渭波评价:刘绍文是一位饱经岁月磨砺而永葆儒雅风骨的作家、诗人。他的诗,真情之心跃动,语言纯净,对事物、生命、爱情、山水等有独特的感悟与思索。他的诗,不赶“时尚”,清纯而富质感,就像他家乡的月岩洞,微风穿过岩脉,透澈地朝着自己抉择的空间流动,流向生命的家园。他的诗,是他人生阅历中折叠的光影,读者走进这样的光影里,定能或多或少地掂量到“光影”辐射的诗情之真,诗性之善,诗意之美。

文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王瑛评价:对故乡的关注,他发现了一个水深火热的故土,他为自己的发现不安、痛苦,他质疑,他批判——他的诗已经在向更纵深的现实掘进,在对故土的凝望中,诗人用诗传达对现实的责任和担当。情感来得真,来得诚,来得深刻。诗与现实中:火上烤着的,不仅仅是故乡,还有灵魂。

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协理事老刀评价:真,是刘绍文诗歌的灵魂,字里行间,那种对故土的真诚,对山水的敬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生产劳动的执着,无不闪耀着朴素的人文光茫。因而,绍文的诗总是充满了自然的美丽,朴素的家国情怀。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友义评价:虚假的感情,绝对不能产生真实优美的诗篇。绍文的诗,就像他本人一样,人真情真,细腻深沉。他对生活的感悟融入作品中,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诗作的语言特别柔软纯净,富有感染力,无一不彰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理解,情感真挚,诗性浓郁。

广东省朗诵协会会长史子兴评价:刘绍文“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诗心”,他的三个敬畏也应是我们的敬畏。怀揣乡情,不忘故土,热爱生命,一路诗意,且行且诵,不枉此生。

著名诗人谢方生评价:刘绍文没有在诗中弄虛作假,没有矫揉造作,他用心来写诗,把读者当成亲人知己,说真心话私密话。且说话时以一个个具体灵动的形象来说,以一幅幅画图来说。他以史学家和哲学家的目光观照生活,思考現实社会的问题和危机。因而,他的诗歌带有深刻的思想性,某些篇章所蕴涵的思想,具有历史的高度和哲学的深度,闪耀着普世价值的光辉。

刘绍文诗歌精选

             

◎总也转不出山的掌心

像野茅簇拥祖先的风水

父亲将清瘦的骨头交给锄头

交给裸露的扁担田

交给老死相依的五谷杂粮

向阳的风,扯开围观的闲云,蝴蝶

逼仄的田埂上长着无名的花

奶着乳房一样坚挺的岩石

岩石长到了天上,便成了好看的云朵

驼背的父亲撅起臀部,背着香火热闹的观音庙

锄头麻利地起落,甩出去的热汗滴

擦亮一日三餐,苍鹰照样飞渡的灵山

这个季节,寄居老屋士墙的燕巢,空了

布谷鸟像我,流浪了远方

远方的秋蝉低矮了村口的宗祠

墙壁的老黄历,翻皱了一道道梁一条条沟

惯用的锄头绕着不规则的地,转

老牛顺着父亲的细长竹鞭,转

父亲围着山的皱纹,转

周而复始,穷尽一生的念想

总也转不出山的掌心

           

◎挑着柴火翻过黄昏的山梁

太阳下山,风也开始收拾云裳

母亲挑着干重的柴火翻过黄昏的山梁

厚实的脚板长满老茧

闪过砂砾的锋芒

刀茅咀嚼过的伤口血迹未干

每挪一步,山顺势摇晃了身子

母亲也挨近渐凉的落霞

山风吹乱汗湿的发

紧贴了浸透碎花衣裳的阳光

翻过一道道梁,转过几道道弯

竹担上的柴火芬芳了黄昏的

陡坡,沟坎,荆棘及林涛

看不见路的地方,渐起炊烟

炊烟下的瓦屋,鸡鸭在等

老牛在等

弟妹和我在等

           

灵山                

说起灵山,不免五味杂陈

从传说中开始,睡美人的香闺

唯美,纯粹,简单,干净

干净的云朵栖息屋檐

山民只争朝夕,狩猎耕织,渔樵繁衍

神在高处悟道

窗含七十二烟峰,衾枕数百里林涛

浅溪翔鱼,阳坡牧花,竹篱独酌

田里田外的庄稼,丰满或单薄

厮守天籁,最是清贫、淡泊、典雅

无奈多少年,匆匆

被遗忘

被遗忘的光阴清亮岩滴醉了蝉鸣

多变的风向解冻了石人雪岭

索道深入松石簇拥的胴体

时间停留云空,山舞苍龙,沟壑卧石

逼仄的缆车高悬疯狂的尖叫,暖昧的离情,纷飞的微信

崖壁跌落口水纸巾,动物尸骨,股市的回声

膜拜的头颅依旧蜿蜒峰巅

栈道将灵山幽险奇美捆绑在腰间

云雨深处,几点红墙琉璃掩隐风雅

红豆相思,觊觎的目光无处不在

左溪破碎,鱼的洄游变得遥遥无期

钢钎铁锤淘空了水晶的孤泪

无泪山鹰盘旋向晚的梯田

秋光渐远,梯田清贫

清贫的愚昧更可怕,是栖息野茅的阳光失去敬畏的虚伪

家在灵山,四季失常无序,观音庙里歪嘴菩萨念错经

卖田卖地卖山林,断了子孙的风水

或洗脚上田,或迁徙他乡

祖先的墓碑干涸无助的泪滴,美人憔悴

喧嚣的杯盏直抵心灵之殇

稻麦豆黍选择了失忆

清醒之后

等待救赎的灵山已不知所云

让生活插上诗歌的翅膀

在最好时光 读喜欢诗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