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识与审美的 自我觉醒 朱复融,字从溪,号禅可。江苏淮安人,现居广州。现任羊城晚报出版社编委、艺术总监。广东小学生诗歌节诗歌进校园——诗歌公开课特聘诗词讲授专家、南方雅荷非遗小记者人文导师。诗涉新旧两体。迄今已在《人民日报·艺术》《中国新闻出版报》《博览群书》《文汇读书周报》等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200多篇(首)。 朱复融的诗先后获得《诗刊》第二届全国“新田园”诗歌大奖赛三等奖、中国首届“太白杯”诗歌大奖赛二等奖、93’全国抒情诗赛三等奖等多项奖。诗歌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新田园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集》《如果我爱过》等十多种选集。《南方日报》等媒体以“以诗育心,播撒种子”为主题,多次对其“我挑诗词一担花”进校园讲授诗词的活动及诗词的普及教育问题进行采访报道。广州文艺市民空间为其主办了“一张诗意的小邮票:微信诗王朱复融诗词集《花城寄》分享会”,第八届广东小学生诗歌节作品音乐会开创性地将其诗词作品《约客》《湖畔嬉菱与女儿歌》编排为现代儿童剧目。著有诗文集《花城寄》《给天堂一个高度》《红楼梦诗词解析》《婉约词评析》及家庭教育专著《亲子教育蓝皮书》(5卷)等10多部。 朱复融认为,诗人是一种特殊的群体,诗歌曾以非常激进或者变异的语态与形式横扫诗坛,加上特定时代人的精神状态的某种必然,使诗坛被一种充分解放的亢奋状态所侵染。这种诗歌意识的自我觉醒一直延续并影响到现在,很多诗人是实验者,创造者,又是失败者。90年代以后中国民间诗群渐趋衰落,作为当代诗歌的现场者,他一直在困惑中梳理着诗歌影响力的减小和诗歌功能退化的深层次原因,这既有中国向工业化社会变革的原因,也有诗歌脱离本土诗学与审美基因过度引用和崇拜西方诗学的原因,也有诗坛本身为名利而巧立名目愈加浮躁的原因。 朱复融后来在创作上接受传统诗歌的某些基因,正是觉得这种艺术审美基因太强大,即使诗人鄙视或者摒弃,但读者并不会与诗人同进,这种审美的断层不但没有减小,而且不断增大。 路边的向日葵 世界上,一张最清晰的脸 安静地听着,根须汲水的声音 远方,总需要一些东西涂抹 风,把热烈的光吹开 绝不放弃,任何色彩 等待!一阵心悸的邮列 冲破黑暗的天空一角 为了一场无法回避的雨 让山谷,都在阳光下徘徊 每根透明的弦,拨动起来 声音虽轻,却很痛快 站立或者摇摆 无关未来,只关姿态 要有光 光让阴影躲到了它的反向 雨让寒秋的落叶接近晴朗 山被一只灰雁推到了远方 要有光,要有一条夜的闪亮 让上天的神谕经过一条河床 石器与时间在洞穴口较量 磨破了所有人类的手茧 要有光,岩崖边要有野麦生长 ![]() 夜,破壳的阳 我听到远方的呼吸 从诵经中垂直而落 夜晚的沉重,抵达不了 一团光,站立的地方 或许,你的存在只是一会儿 却像破壳而出的承诺 光的每一根芒刺,接近神谕 刺痛黑暗,屋顶与壁墙 星辰,失去表达与语言 你给予力量,足够遥望 在没有月亮的夜晚 你代表月亮,温暖于窗 黑暗之上,金色的头盔 每一种格局,都有一种明亮 ![]() 致辞 你说心总是想要飞的 隔着山,挥别是徘徊的翅膀 草又青绿,水又潺淙 天空的蓝轻易地碎裂了 落下一些芒刺与风棱 一半晦暗,一半明亮 你说那是送我的牧场 至今还在远方 太阳可以去 雪雨也可以去 我们一起去 我答应给你 一座毡房 几头牛羊 一朵纱裙像云一样 一团篝火煮着茶香 一群马驹轻蹄而跃 鸟语不用诠译 儿女个个欢畅 让生活插上诗歌的翅膀 在最好时光 读喜欢诗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