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诗歌>>端午节诗会

 诗百家 2021-07-15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从屈原身上探寻诗人的性灵

       201965日下午,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番禺博物馆,举办了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从屈原身上探寻诗人的性灵为主题的诗歌交流活动。以传播中国诗歌文化,学习屈原气节,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交流。

    活动过程中,与会诗人围绕主题共同探讨屈原的诗人性灵,分析吟诵他的主要作品,感悟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各抒己见,共探南方诗歌文化发展之路。

        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顾问兼监事长詹天庠:屈原是中华民族的诗祖,他的地位和贡献在我国诗歌史上不可磨灭。他的诗作是优秀的,开创性的,他的爱国情怀一直激励着后人。今天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此举行主题活动开展有益的探讨,既应节又富有意义。希望广大诗人从屈原身上探寻闪光性灵,增强诗歌文化自信,共促南方诗歌文化研究的发展。

       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顾问、诗人老刀: 认识爱国诗人屈原,不能就诗论诗。他的诗歌,确实开创了一代诗风,形成了一个新的汉语诗歌源头。他诗人名称前还冠有爱囯两个字,我们是不是应该先从爱国这两个字上去研究,是什么让他对国家怀有如此的深情厚爱?

       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主任兼理事长、诗人梁念钊:当年屈原的那些士大夫精神及气质,忧国忧民,关注天下事而不唯上,不附庸,胸怀阔大,这也成就了他的诗才、诗风、诗典。结合当下的诗歌,我认为首先创作者自身要修炼,精神气质要达阔高尚,有独立的思考独立的人格;   其次要从“小我”  逐渐成为“大我”——这就意味着要关心社会的问题,如物质主义泛滥导致灵魂的异化、工业污染所产生的生态问题、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等等。诗歌是一个艺术载体,它所表现的内涵不能离开这些,因此诗歌才能赢得人民,才更具生命力。最后,诗歌表现手法可以多样化,但每个发展时代的不同,它的内涵及语境也不同。外延的表现形式可以各异,且更趋包容。所以各种流派的诗歌就其形式都可以进行创作实验,不可厚此薄彼。提倡多元化的诗歌创作是极好的一种文化生态选择。就如白花齐放总挽留而长盛着一个诗歌美丽的春天那般。

        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常务副主任、诗人林剑纶:  屈原一生都在不断求索,不断怀疑,不断发问,天地问,鬼神问,宇宙问……他创作的奔放充满想像力。很多诗句使人到感觉句子的表述和现代思维方式有些接近,自由泼洒,想像超群,文字不受约束,意境一泻千里。绝没有后来受困于形式、声调,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律体那么拘紧。他的诗句从原生态中来,散发着大自然与植物的气味,在上下几千年历史空间纵横。诗人无所禁忌,与日月星辰对话,与天地鬼神交流,与仙境美人神交,与花草树木耳语,贯通人神境界,驱动灵性深处,两千年过后依然风卷云舒,跌宕有力,那种精气神,与现代人十分贴近。

      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兼副理事长、诗人赵南成:又逢端午,想起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朝发韧于苍梧兮,夕余至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義和弥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写诗常讲要赋、比、兴。兴者,即“物格”矣,即有诗的兴发,发散开来,也叫“物格”。但是我今天把这几句诗在这里讲出来,就成了“格物”了。“格物”是向外的,“物格”是向内的。能“格物”而且“物格”,这样看东西、作诗,才能活起来。诗要有心有物,心到物边是“格物”,物来心上是“物格”。即心即物,即物即心,心物一如,如此才能写出好诗。

      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秘书长、诗人郭锦生:屈原以不朽的作品确立在中国诗坛的开创性地位,如以最早最美的花朵献给了风雨不定的春天。我们诗人应学屈原多开花结果,以作品献春争春,切忌空惜春又不播种收获。屈原的情怀更是悲壮之花,它随春不再而枯萎,但它却结出了令后世千百年吃不透尝不尽的提神催发的果实。在开花结果上,屈原已为我们后世诗人好好垂范。就让我们一起来迎春争春,一起来用心结果。让我们一起以最美之花营造春天,让我们一起以最富能的果实为灵魂激励。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詹海林:适逢端午诗会,我只想说说两个人。一个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屈大均,一生不向清朝致仕,以反清复明为大义,写下许多爱国诗篇。他以祖先屈原为荣,改自己的名号为“屈五”(屈原字平,五笔)。他两个孙子因乾隆朝的文字狱被杀。他是屈原的后裔,真正的爱国者。另一人是端午纪念日的主角屈原了。古来文人大多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屈原无疑成了他们寄托情怀的对象。今天的端午节诗人较重视,当然顺理成章了。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石文娟:屈原与身所俱,特有的诗人高贵的气质与灵魂,高尚的气节与情操,不仅塑造了他血肉丰满传奇一生,更是难能可贵地留下了供后人研究学习的《楚辞》等系列诗歌文本,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追溯浪漫主义诗歌源头的奠基者之一!时代在进步,希望当下的诗人们依然持有着诗人特有的高尚风骨,从悲悯中找到一丝光亮,从人性中戳穿一些虚伪,写出更多更精彩的诗歌!

       客家诗社社长、诗人钟仁安:在我国,屈原、粽子、龙舟、艾蒿等已然是端午节的符号,因为屈原,爱国在端午这天被体现得沐漓尽致。今天活动的主题是:“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从屈原身上探寻诗人的性灵”,主观上强调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这种纪念活动比停留在文字上的吆喝更有意义。

       广州市荔湾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刘绍文:今天我们纪念屈原,应从诗人的思想、人格、作品等方面学习、传承什么?得到哪些创作上的启示?我们要像屈原那样,一是不忘初心,执著理想,无论人生遭遇什么苦难与挫折,都不放弃创作。二是要有家国情怀、悲悯情怀,挚爱脚下的土地,热爱人民,为人民鼓与呼。三是要扎根生活,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从现实中汲取养料,以"心自由,行致远"的执念,创作无愧于生活的作品。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慕容: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射门》诗刊副主编、诗人阿桃歌:作为一名真正的诗人,也应该不怕寂寞,应该不怕孤独。哪怕我们象屈子那样踽踽独行,那怕只剩下手中的一支秃笔。诗人就应该保持诗人应有的那一份清高和傲骨,和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宁静。

      翻译家、诗人苏菲:我对屈原的诗歌情怀,特别是他的诗歌非常欣赏。2014年已经计划翻译出版他的系列诗歌,无奈由于经费没有着落无法执行。去年主办了纸质《苏菲诗歌&翻译》英汉世界诗刊,全世界诗人都在里面,希望可以带动中国诗歌翻译与全球传播,也可以促进中国古代诗歌翻译与传播。

羊城晚报出版社文编室主管、书评人王晓娜:诗人如何存在,如何在现世栖居,如何在诗歌中书写和表达“存在”,如何写出具有生存质地的诗歌,是值得身处物质世界和消费时代的我们恒久关心的话题和诗学。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诗人许仕龙:有的人以酒入诗,有的人以爱情入诗,有的人花草入诗,有的人以山河入诗,屈原则以家国入诗。不管是《离骚》《天问》还是《九歌》,无论是写风雨雷电、龙王鬼神,还是大小司命,也能从诗中读出屈原的家国情怀。正是以家国情怀入诗,让屈原的诗歌更有力量,纵使已过千年,仍带给人们觉醒的力量。值得我们传颂、学习与借鉴。

      《广东教学报》编辑部副主任、诗人罗燕燕:我喜欢诗歌,喜欢她的灵性、多情和温暖。每当遇见触动心弦的,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如屈原的《橘颂》中“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 可师长兮 。 行比伯夷 , 置以为像兮 。”足见诗人有性灵,才有诗的灵性。

   

      诗评者、诗人大藏:屈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体身份出现的伟大的“抒情诗人”,也是中国“意象诗”的鼻祖。他将家国情怀完美融入到对跌宕的命运历程的追述中,对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对佞臣小人的痛恨,对君王的忠贞与怜惜,并结合鬼神、传说的描写,想象瑰丽,情感炽烈。如果说我们学西方诗歌,让我们学会了现代诗的技巧,那么在中国古典诗歌,尤其在屈原的抒情诗中,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更为深厚的古今诗歌体例之变、技巧变衍的养分。

      清风笺文学网负责人杨雨;一个有灵魂的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是言之有物,不是无病呻吟。创作出的诗歌作品应与时俱进。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这次活动对广东的诗歌发展走向起到启引作用。

       交流会上,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主任兼理事长梁念钊还代表诗人们,向番禺图书馆和番禺博物馆图书馆(番禺图书馆分管)赠上了诗人们的诗集著作。

       此外,与会诗人们还进行了朗诵屈原作品等交流联谊活动。

       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是广东省社科联领导下的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的分支机构。南方诗歌专委会的主要任务是:联络海内外各界爱国诗人,团结有关专家学者,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开展南方诗歌文化的研究工作,加强海内外优秀诗歌文化交流,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全民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让生活插上诗歌的翅膀

在最好时光 读喜欢诗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