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深化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1-07-15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袁晓凤

    单位 | 成都市行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与需求

自2016年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召开以来,社区营造行动在成都市大力推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自2017年开始,郫都区开始推进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实施“九大工程”,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由社区和居民共同研究制定社区公约和公共事务管理制度,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监督,搭建邻里互动平台,让居民主动成为社区治理主体,创新社区自治路径,探索基层社区发展治理“郫都路径”,创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郫都样本”。

铁门社区系铁门村撤村建居而来,辖区内包含商业楼盘区、集中安置区和散居院落及城中村,2020年6月与原八圣社区合并,辖区内有华润·橡树湾等商品房小区5个,安置小区1个,划地安置点1个及老旧院落5个。其中社区的老旧院落面临社区服务需求、院落环境美化需求、居民参与需求的“三需”现状,同时存在居民参与无路径、沟通反映渠道不畅通、互动不足的“三无状态”。在前期走访中了解到社区中有着一批愿意为社区治理付出的居民骨干,但苦于没有平台与路径参与其中。

因此2020年社区党委牵动,联合行益社工以“深化居民参与度”为核心,聚焦老旧院落环境改善为主题,丰富院落骨干队伍,培育院落骨干队伍,提升骨干成员参与能力;并以院落骨干为抓手,搭建“院落美化评审会”平台,从院落发展规划、决策等层面出发,深化居民参与程度,为社区特别是老旧院落群众的商事、议事、理事、做事提供了有效的载体,畅通社区老旧院落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路径。

二、思路与计划

以“深化居民参与”为核心,以聚焦老旧院落环境改善为主题,以需求为载体,提升居民参与意识;个性化督导,提升居民参与能力;全民性行动,扩大居民参与路径为目标,层层递进,深化居民参与程度。通过宣讲述主题-走访建联系-参访提兴趣-招募建团队-团创凝人心-培训提能力-平台同参与,层层递进地培育自组织,并指导自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本文将介绍铁门社区居民参与院落美化大赛的过程,讲述社区居民在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居民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化过程。

三、做法与经过

(一)以需求为载体,提升居民参与意识,实现居民信息知晓同步

1.宣讲述主题:促进居民了解院落打造,激发居民参与兴趣

针对铁门社区老旧院落中大部分居民还未接受过社工服务,对社工并未有初步认识,因此在进入老旧院落时主要是以宣讲会为主。宣讲的院落主要为若尔盖、碧水苑、银丰园、宏祥汽修厂、红原农行小区,开展了五场宣讲会。在宣讲会上主要向居民介绍了社工、院落打造项目情况以及回复居民的问题。围绕小区院落美化及社区投入计划,同时以居民参与广度与深度为社区投入衡量标准,激发居民参与兴趣。

组建“院落美化评审会”

2.走访建联系:加深居民的信息同步率

宣讲会中可以了解到部分居民对院落打造项目存有较大兴趣,但是居民对社工了解程度不深,不知如何参与,不知院落如何打造,且居民仍未与社工有紧密的联系,因此社工在宣讲会结束后进行了走访。并在走访过程中澄清社工身份,理清老旧院落遗留矛盾的责任主体。同时找到院落骨干,建立相对信任关系,逐步引导骨干居民树立参与意识。

3.参访提兴趣:挖掘居民骨干群

通过前期的走访已经挖掘到一部分居民骨干,在9月份是通过走访及电话的定向邀请居民骨干共同去温江及青羊优秀老旧院落参访,从而建立老旧院落居民的信心,提升院落居民骨干的兴趣,挖掘“院落美化评审会”骨干群12人。

(二)个性化督导与共性化培训相结合,提升居民参与能力,实现居民参与决策

1.招募建团队:发挥骨干能力,实现居民自决策

在参访结束以后,再次通过走访定向邀请与招募骨干组建铁门社区“院落美化评审会”。铁门社区“院落美化评审会”由老旧院落骨干居民、社区党员、商住小区骨干、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共10人。在第一次组建会议上,确定了评审会主席、副主席以及确定了院落美化大赛各院落申报时间及申报标准;并确定了队伍职责:成员共同商定院落美化大赛规则,讨论项目申报时间及标准、讨论资金使用办法等。与此同时,在各个院落,根据各个院落不同的属性,督导小区居民骨干,从居民动员、打造设计等方面为切入点,组建院落打造队伍,具体包括以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启明花园护卫队40余人,以墙绘美化为核心的碧水苑墙绘队5人、红原农行墙绘团队8人。

2.团创凝人心:深化自组织职能

为推进“院落美化大赛”加快实施与引导成员制定会议制度与评议会内部制度,动员更多居民参与小区院落打造,增强团队内在动力与梳理团队规范。社工联合铁门社区共同召开了“院落美化评审会”团创会议。确定了关于评审会成员的职责以及加入及退出机制。同时根据团创的评审规则,社工进入到碧水苑、红原农行和启明花园三个院落,开展院落美化行动坝坝会,以院落美化团队为载体,动员更多居民骨干,共商共议院落美化具体行动安排及人员分工。最终确定启明花园30人,碧水苑及红原农行由于人员较少且年龄较大,协助碧水苑及红原农行美化团队整合西华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及周边商家资源,共同进行小区打造。从而实现院落打造,居民共商议共决策。

“院落美化评审会”团创会议

(三)全民性行动,搭建居民参与平台,扩大居民参与路径

1.搭建居民参与决策平台

在组建完成“院落美化评审会”队伍后,社工以院落美化大赛为载体,为居民搭建起决策平台,邀请成员们共同团创院落美化大赛的评审规则及标准、院落打造的方向,以及邀请成员作为院落美化大赛项目的立项评审,讨论具体的评审以及打分决策,充分发挥成员的主动性,让居民参与到院落建设的决策中。

2.搭建居民参与行动平台

以居民共同关注的院落环境美化为切入点,以院落美化大赛为载体,社工通过宣讲会、走访等形式为院落居民搭建起参与行动平台。着重挖掘居民骨干作为沟通的桥梁,通过坝坝会、协商会,共同制定打造的方向,通过微信、海报,做好打造规划的公示,通过校企社联动,整合商家学校,联动小区居民,共同参与打造行动。

3.搭建居民参与展示平台

为提升居民参与的成就感与对社区的归属感,社工以院落美化展示为切入点,为居民搭建院落打造效果展示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视频的线上方式以及海报、院落美化颁奖仪式的照片展示,为各院落提供一个展示平台,提升院落居民的成就感。

四、成效与反思

(一)为居民参与院落治理提供路径

通过成立院落评审会,搭建院落治理问题反馈机制,居民更加关注院落治理与建设,从“说事者”变为“议事者”,从“接受者”变为“主导者”,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提升了院落居民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评审会以小区治理为议事主题,从中沟通协调协助居民组建院落美化队伍,为院落美化治理提供新的解决路径并在其中陪伴居民共同行动,给予居民支持,促进居民积极参与。

(二)畅通社区与居民发沟通渠道

“院落美化评审会”为居民向社区反馈院落治理提供了一条新渠道,从“零散反馈”变为“集中反馈”,从“重复反馈”变为“集中反馈”,提升了院落居民反馈的效率。通过组建院落美化队伍,以队伍撑头人为抓手,让居民为小区公共事务发声,畅通社区与居民对于院落治理的沟通渠道。

“院落美化评审会”做院落打造效果验收

(三)增强居民之间的互动

院落美化大赛的开展过程中,为院落居民搭建了居民互动平台,从“不认识”变为“同参与”,从“没兴趣”变为“共行动”,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互动。以院落美化大赛为载体,组建院落打造队伍,使居民为院落打造共同努力,提出建议,形成“环境美化”、“碧水蓝天”、“汉藏文化融合”等院落打造主题,使居民互动活起来。

五、经验与启示

(一)精准着力,聚焦居民骨干需求点

社工机构作为第三方进入社区参与社区治理,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需要发挥社工的专业能力,精准着力与服务对象(即居民)建立好专业关系,通过社工评估,发现居民的需求点。以居民共同关注的院落环境建设这一需求点为切入点,聚集组织人气,以多元服务增强居民互动,挖掘骨干搭建自组织队伍框架。

(二)进行个性化督导与共性化培训,提升自组织能力

社工在进入社区后,及时跟进,了解各小区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院落情况,进行个性化督导,结合组织建设的共同性需求,开展共性化培训。通过挖掘有利于自组织队伍资源,通过队伍建设、自组织培训等相应系列课程,强化自组织能力,增强自组织团队凝聚力,为自组织的作用发挥奠定基础。

(三)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实现队伍作用发挥

根据自组织的性质挖掘适合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的能力,以搭平台、聚居民、共行动的方式,推动自组织能够实现独立运行并推动小区中更多的队伍形成,以点带面,实现自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院落美化评审会”接受表彰

社区治理如何创新

才能汇聚治理资源

激发居民参与

营造美好生活

这里有《社区治理方法论》

有88个案例

社区治理实务派著作

超好评!快拿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