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张居正被抄家
 许多人习惯性的感觉,我这就是在影射现实社会。其实,我只是希望通过现代史的内容,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帝国政府为什么会清算张居正。以空对空的说,我们很容易感觉,帝国政府之所以要清算张居正,就是因为小皇帝的个人爱憎决定;因为张居正在位期间,让帝国的政府收入增加了,让帝国的在册田地增加了。但是,当我们用现代史内容类比后,自然就会知道,小皇帝之所以要清算张居正,就是因为小皇帝,需要给张居正的行为,做一个基本的定性。毕竟,让政府收入增加、让帝国在册田地增加的背后,损害了太多人的现实利益。但是,死后不久,因为攻击他的人太多,所以风向突然大转;于是,他不再那是个为了国家、百姓鞠躬尽瘁的大忠臣;而是一个贪污腐败成性的大奸臣。一年可以合法的免税30石,这好像不是一个多大的数字。但是,它却显然意味着,张居正一年可以合法的免除600亩左右的田税。更主要的是,当地政府收税的册子上,却是清清楚楚的写着,内阁张先生优免税粮640余石。但是如果细抠下去,这个数字背后代表的意义,就非常惊人了。因为这意味着,张居正家有一万亩田地。虽然说,张居正家有这么多的田地,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这毕竟好说不好听。更主要的是,张居正家有一有万多亩田地,却一直不交税,这更有有损张居正的名声。所以这件事曝光后,张居正就解释说,自己其实只有一千多亩田地;之所以有上万亩田地挂靠在他名下,是因为许多人想借他的名号免税。在核查中发现,张家原有田土不过粮七十余石,而在该县赋役册中却写着“内阁张优免六百四十余石”,这多出的五百七十余石,“有族人倚借名号一体优免者,有家僮混将私田概行优免者,有奸豪贿赂该吏,窜名户下巧为规避者,有子弟族仆私庇新故公行寄受而逸者,是以十分之中……。《明神宗实录》卷一○六。(摘自白寿彞主编《中国通史》)这件事曝光后,张居正马上又表示,利用我名号偷税漏税的人,我都已严肃处理了。而且张居正更表示,他家的田地,以后都按章纳税,换而言之,合法免税的田地,也不免了,“也与小民一体当差”。看到首辅大人这样高风亮节,下面自然一片阿谀之声。因为阿谀之词多了,所以张居正从前一直偷税640石粮的事,最后便世人皆知了。问题是,看到人们这样阿谀张居正,当时就有许多人觉得这太肉麻、太无耻了。因为你们样这吹捧张居正,不觉得羞耻吗?就按一石米值一两银子算,就算从前的税,都是张居正逃的。堂堂首辅大人,一年逃640两银子税,算个屁的事啊?如果帝国官员的经济问题,就是这种小儿科,那帝国还有什么危机可言呢?其实,当时恐怕就有人表示,张居正的经济问题,绝不是这样简单。事实上,张居正的经济问题,也不可能这样简单。因为毫不夸张的说,当时一个县级官员,一年收的黑钱,也会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至于一个府级别的官员,一年收取的黑钱,就更不止这个数字了。因为自古就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当然了,张居正死后,揭发张居正经济问题的人,那是越来越多。最后皇帝忍不住食指大动,终于有一天抄了张居正的家,那时张居正已死两年了。不日即把查抄的结果上报:江陵原住宅内,金二千四百余两,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玉带一十六条,蟒衣、绸缎、纱罗、珍珠、玛瑙、宝石、玳瑁尚未清点。《明神宗实录》卷一四八,万历十二年四月乙卯。《万历邸钞》万历十二年甲申卷。简单汇总一下张居正家的金、银,折合20多万两白银。因为自古就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记住,这个清知府,可不是说清朝的知府,而是比较廉洁的知府。而张居正呢?以前的官职不用说了,仅是首辅就干了10年。攒下这样一副家档,应该不算太过分。问题是,从法理上,那就是另一说了。因为单靠合法的收入,张居正从上班时算起,一直不吃不喝,又能攒几个钱呢?关键是,按大明太祖皇帝的律法,枪毙张居正一千次,他也抵不了罪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次他抄冯保家的时候,一下就抄出100多万两白银的东西。再抄张居正家,一下又抄出40多万两白银的东西。虽然有点小失望,因为比上次少多了,但是肯定还是很兴奋。基于老百姓的角度,一听皇帝抄官员的家,自然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总而言之,这些王八蛋,也有今天!问题是,基于官员们的角度,一听皇帝抄官员的家,肯定都是想问候皇帝的老母。因为杀人不过头点地!当官多不容易啊,犯了点事,你抓他、杀他,够了吧。为什么要抄他家呢?因为类似的原因,官员们一听皇帝要抄家,就会从舆论上贬低皇帝,总而言之,这个皇帝太贪财了,他之所以喜欢严惩官员,就是为了抄家。总而言之,这个昏君暴君,想钱想疯了,所以没事就喜欢抄家。官员这样做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绝不能让皇帝养成这种坏毛病。一切是显然的,抄一个官员的家,就能抄出一大笔银子,皇帝占惯了这种便宜,那还了得?抄得顺手了,官员岂不是真的成了肥猪,只要皇帝缺钱了,就想着先宰两头再说?关键是,从法理上,只要皇帝能从官员家里,抄出这样多的东西,本身就证明这个官员死有余辜。一切是显然的,一个官员家里如果有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白银的财产,按律法,枪毙他一百回,也绝不冤枉他。此后,皇帝再想抄官员的家,大家通常都会消极的配合。换而言之,抄家可以。但是,能抄出多少银子?那就只有天知道了!崇祯刚上台时,一看打倒了万恶的阉党,自然有一种把阉党当肥猪看的冲动,总而言之,这样一大群贪官落网了,你说能查出多少赃银?如果当时明帝国有网络,广大网民估计出来的数字,怎么说也得在一千万两白银以上。如果有人敢说,最多只能查出一百万两白银的赃款,肯定会让广大网民唾死,因为,随便拉出一个阉党骨干,肯定也不止这么点赃款!问题是,最后查出了多少银子?只有十几万两白银的东西。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打翻了一个万恶的阉党,传说中的高级官员,伸出两把手都数不过来。一共就查出十几万两白银的东西?这说出去,谁信啊?问题是,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吗,不知道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打倒了一个万恶的阉党(高级官员伸出两把手都数不过来),就抄出十几万两白银,抄一个普通官员,你觉得能抄出多少银子?为了这么点银子,就背负喜欢抄家的恶名,实在不值当。所谓的阉党余孽薛国观,在崇祯末年,一度当上了首辅,后来崇祯皇帝撤了他的职。事情本来就此结束了,后来皇帝听人说,薛国观家里的银子多的是(当然了,非贪即贿);关键是,当时的崇祯皇帝想钱,想得快疯了。所以不但杀了薛国观,更抄了他的家。这次抄家的结果,说起来更玄,据说只查出九千两白银,和六百亩地,还有一处房子;更有一个版本说,只抄出六百两银子,和一处房子。面对这种结果,崇祯皇帝虽然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一个传说中的阉党余孽(东林党在攻击他时,成天都是这样说),当了二十年的官,还当过许多年高级官员,更跟着魏忠贤混过许多年,家里就这两个钱?说出来,谁信呢?问题是,事实就摆在眼前,你依然不相信,这不是想钱想疯了,又是什么? 面对这种事实,人们自然会暗示皇帝,您这样无端猜疑官员,实在是不应该的,您这样刻薄的对待官员,更是不应该的。因为,一个官员兢兢业业为国服务多年,最后就落得了这种下场,你让他的孤儿寡母以后怎么活啊?你这不是让所有的官员都寒心吗?逮住薛国观这种阉党余孽,就是这种结果,如果逮几个东林党的官员,就更不用说了。在童话故事,对于皇帝而言,钱永远不是问题;这就好像,在晋惠帝眼中,肉粥永远不是问题。问题是,在现实社会中,钱如果不是问题,那通常就没有多少问题。我们所说的这问题,那问题,绕来绕去,其实都是钱的问题。在这种问题上,千万不要说皇帝,皇帝天天发愁的问题,其实也就是钱的问题!万历皇帝在位期间,最重要的两个事件,一个是矿税,一个是辽饷。而这两件事件,都是钱惹的祸!围绕矿税,万历皇帝折腾了二十多年,最后也就弄了六百多万两白银。结果呢,围绕这件事,万历皇帝自然是让人黑成狗了;支持万历这样干的人,更是成了过街老鼠。识字君东征网友,把我的三国长篇改编成了视频节目,已开始陆续上传到了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home/2198669005429151/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复制这个链接到互联网上观看,也可以在西瓜视频APP上搜索用户 识字君东征 观看。
|